高血压三项编辑词条高血压三项是指:血浆肾素活性测定。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三项。中文名高血压三项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三项释义血浆肾素活性测定注意事项冰冻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目录1主要指标参考值检测2临床意义肾素活性醛固酮3标本收集处理注意事项4检查结果第1级第2级第3级第4级1主要指标编辑参考值
高血压三项检查各医院设备不同,检测后会给出具体相应参考值。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由一系列激素及相应的酶组成,通过对血容量和外周阻力的控制,调节人体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来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另外,它与一些肾脏疾病及与肾脏有关的一些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检测血浆中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已成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分型诊断、治疗及研究的重要指标。对一些有关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发病机理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检测高血压三项检测前一定要停止服用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如B-阻断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及甾体激素、甘草等可影响体内肾素水平,所以一般要在停药后2周测定肾素活性,利血平等代谢慢的药物应在停药3周测定。如病人不宜停药可改服胍乙啶等影响肾素较小的降压药。2临床意义编辑肾素活性肾素是由肾脏近球体分泌分子量为40000的一种羧基蛋白水解酶,它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产生血管紧张素Ⅰ(AⅠ),AⅠ在转化酶的作用下形成AⅡ。AⅡ是已知体内的最强升压物之一。检测血浆中PRA和AⅡ浓度已成为肾性高血压、内分泌型高血压的诊断所必需,也是高肾素低血容量型高血压、低肾素高血容量型高血压、正常肾素正常血容量型高血压分类的依据。●肾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鉴别诊断。前者基础值增高,对立位、低钠和速尿的激发反应正常,后者基础值常低下,特别是激发反应低下。●肾血管性高血压测定分肾静脉血浆肾素活性,有助于确定是否宜于手术治疗。当侧枝循环建立,患侧/健侧的比值正常或仅轻度增高,手术效果不会好。只有比值明显增高才提示手术可以获得明显降压效果。节段导管取血测定,可了解小范围的缺血。●分泌肾素的肿瘤如近球小体瘤等,外周血浆肾素活性增高,同时单侧肾静脉血肾素活性明显增高,但肾动脉不见狭窄。●急性肾功衰病人血浆肾素活性明显升高,血液透析后随病情改善而恢复正常。●慢性肾功衰伴高血压时,测定血浆肾素活性有助于区分可治性(血容量高,肾素活性不高)和顽固性(肾素活性增高)高血压,前者透析疗法有效,后者则透析效果不佳,切除肾脏才可望血压下降。醛固酮醛固酮(ALD)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分子量360.4,它是一个非常强的电解质排泄的调节因子,临床上与很多疾病有关。增高见于:●生理情况下:低盐饮食、大量钠离子丢失、钾摄入过多可致醛固酮分泌增加;妇女月经的黄体期,妊娠后期可见醛固酮增高;体位改变,立位时升高,卧位时降低,故测定醛固酮时要固定采血方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肾上腺醛固酮瘤,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醛固酮的异位肿瘤等患者。由于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综合征。●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腹水性肝硬化、Bartter综合征、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瘤和利尿剂使用等。其特点是血浆肾素活性升高,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多,临床表现为浮肿,高血压和低血钾等。●长期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类药物,可促进醛固酮分泌。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如阿狄森病。●服用某些药物,如心得安、甲基多巴、利血平、可乐宁、甘草和肝素等以及过多输入盐水等情况可抑制醛固酮分泌。●选择性醛固酮减少症、先天性原发性醛固酮减少症。3标本编辑收集取肘静脉血4ml,迅速注入放在冷水浴冷却的特殊抗凝管中,摇匀,立刻放回冰水浴中冷却,待离心时取出。处理以1000转/分,离心5分钟(最好在4℃离心),分离取出血浆,此操作应在15分钟内完成。分离出的血浆应立即送检或-25℃保存,可用2个月。注意事项●冰冻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溶血标本可使结果偏高。●卧位:病人在早上6-8时起床前,取静脉血。立位:病人起床后3小时,取静脉血。●β-阻断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及甾体激素、甘草等影响体内肾素水平,应在停药后二周测PRA。利血平等代谢慢的药物应在停药后三周测定。不适合停药的病人应改服胍乙啶等影响PRA较小的降压药。●钠摄入量影响机体PRA水平,病人测定PRA三天前应适当减少食盐摄入量。四、正常参考范围PRA正常参考值:普食卧位:0.07--1.51;普食立位:0.33--5.15。低钠卧位:0.92--1.65;低钠立位:1.75--7.42。(单位:ng/ml)AⅡ正常参考值:普食卧位:15--97;普食立位:19--115。低钠卧位:36--104;低钠立位:45--240。(单位:pg/ml)ALD正常参考值:普食卧位:0.08--0.45;普食立位:0.11--0.87。(单位:nmol/L)4检查结果编辑第1级动脉功能性狭窄或伴有轻度硬化,主要发生于第2分支及以下的分支。第2级动脉硬化程度比第1级明显,动脉管径狭窄不均,并出现动静脉交叉压迹现象。第3级动脉狭窄与硬化外,尚有视网膜水肿、棉絮状斑、硬性白斑、出血斑等视网膜病变。第4级除第3级改变外,尚有水肿。速尿激发试验速尿激发试验是通过下述原理进行的,速尿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对Na+、Cl-的重吸收,干扰了尿液的浓缩过程,使尿量增加;同时大量的Na+到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使K+-Na+交换增加。净效应是血Na+降低,血容量减少,刺激肾小球旁器分泌肾素,水平增高,从而兴奋醛固酮的合成及分泌。因此,在一定剂量的速尿的作用下,通过RAAS的分泌反应,可以比基础状态下的激素测定更好地反应醛固酮释放增多的性质。名 称速尿激发试验所属分类肾功能目录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3 注意事项4 检查过程正常值正常情况下,速尿激发试验后,血醛固酮明显增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血醛固酮无明显增高。临床意义异常结果: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症状有三类。(1) 高血压:患者都有高血压,且出现较早,常于低血钾引起的症群出现之前4年左右即出现。一般为中度升高,舒张压升高较明显。(2) 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① 神经肌肉软弱和麻痹:一般地说,血钾越低,肌病越重。劳累、受冷、紧张、腹泻、大汗、服用失钾性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速尿)均可诱发。往往于清晨起床时发现下肢不能自主移动。发作轻重不一,重者可波及上肢,有时累及呼吸肌。颅神经支配肌肉一般不受影响。发作时呈双侧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② 阵发性手足搐搦及肌肉痉挛 :见于约1/3的患者,伴有束臂加压征(Trousseau征)及面神经叩击征(Chvostek征)阳性。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可与阵发性麻痹交替出现。(3) 失钾性肾病和肾盂肾炎需要检查的人群:高血压,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失钾性肾病和肾盂肾炎等相关症状的患者。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暂时不明 检查前注意事项:注意正常的饮食,注意正常的作息,防止内分泌混乱。 检查时要求:积极配合医生的要求。检查过程[方法] 平卧过夜,清晨卧位采血测定醛固酮,肌注速尿40mg,最大50mg保持立位走动2小时,再次采血测定醛固酮。[结果分析] 如果患者基础血醛固酮水平明显增高,行速尿激发试验后,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无明显增高,提示醛固酮的分泌异常增高,则支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