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国学 |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7066-7070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宋·黄公绍的《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原诗: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注释

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
停针线:《墨庄漫录》说:“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唐张籍《吴楚词》:“今朝社日停针线。”
“春衫”两句: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

品读:大意是: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当红日西沉,诗人解鞍归来,虽有鲜花,却无人佩戴,以酒浇愁,又无人把盏,醉后更无人照管。这是无比凄楚的情景。于此,诗人的情感恣肆了,笔调放纵了,但读来并不会使人产生轻薄之感,此中奥秘,正如陈廷焯所说:“不是风流放荡,只是一腔血泪耳。”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两汉·曹植的《七哀诗》

原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注释

七哀:该篇是闺怨诗,也可能借此“讽君”。七哀作为一种乐府新题,起于汉末。
流光:洒下的月光。
余哀:不尽的忧伤。
宕(dàng)子:荡子。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逾:超过。
独栖(qī):孤独一个人居住。
清:形容路上尘。浊(zhuó):形容水中泥。“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浮:就清了。沉:就浊了。比喻夫妇(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逝:往。
君怀:指宕子的心。良:很久,早已。

品读:大意是: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投入夫君的怀抱中!思妇对夫君何等的忠诚和忠贞!为了得见夫君,不惜将自己比喻为西南风,化入君怀!曹植盼望着骨肉相谐和好,期盼能在曹丕曹睿身旁效力献功。所以他说但愿能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重投丈夫,也就是兄长侄子的怀抱。

【共读规则】

第一期咱们是每天学五句左右,背记一两句;第二期咱们进阶一下,曹班长会精选合适的学习内容推送,单列成行的五句古文或两三句诗词都要背记,最多一句背不了。同学们,咱咬紧牙关下点真功夫,必须揭去人生中无关紧要的东西,彻底告别装模作样!

背完转发微信图文到朋友圈,清晰标注“共读国学……天”,能坚持再加群

同学,咱们组团对抗惰性,肯下功夫学习你再说进班,已淘汰一千多人了!

简介:真实,坦诚,生动,有血有肉的曹班长。回乡书生创办者兼主编,共读国学发起人。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