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后的“宿命”,并非生老病死,而是走向这个“空间”
01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人这辈子,终究要经历生老病死这个过程。不管你怎么挣扎,这个结果都是不会有所改变的。
很多人就会觉得的,难道说“生老病死”就是一个人最后的归宿吗?其实,并非如此。
曾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
一位60多岁的老翁不远千里去到某个寺庙中,找到了一位老禅师,他准备去请教一番,希望禅师能够解决他的疑惑。
老翁双手合十,向老禅师行了行礼,便问道:“老师傅,有一个疑惑困扰了我一辈子了,可我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施主,请问是哪一个问题呢?”
“老师傅,您说人最后的归宿是不是死去?那我们这一生那么拼命地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老禅师回应道:“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看不破的,不过是肉体上的死去,而看破的,方能成就大道。”
听到这番话后,老翁很不解,道:“人都死了,怎么可能还有得道的,老师傅怎么可以骗我呢?”
“哈哈哈,世人多为红尘之人,自然只知红尘之世。殊不知生死之外,亦有大道留存。”
最后,老禅师还给了他这么一句话:“世间万物皆空。唯有空,方能容纳万物。”
02
这里有个问题,生死,难道就是人之全部了吗?
古人有言:“生死亦大事矣,岂能不忧?”
今人有言:“从生到死,这是不可避免的规则。到最后,人只能成为一抔黄土而已。”
其实,生死一直被人视作是大事。可是,却没有人知道,人这一生的结果,不仅仅是生死。
因为生是虚空,死也是虚空。这所谓的虚空,都不过是肉体上的经历而已。
佛说:“人要想摆脱尘世之苦,非要顿悟十方虚空不可。”
这个世界,你说它是真实的,它确实是真实的。可要是你说它是虚伪的,它也恰恰是虚伪的。
因为“虚”的背后,本来就不是“假”那么简单,而是真假交替,迷雾笼罩。
真实的,就像是一年四季之春夏秋冬一般,该要到来的,它肯定会按时到来,不会延迟,也不会延时。
而虚假的,就像是人所顿悟的智慧一般,它是无形的,也是你所看不到的。
但是,往往是那些你所看不到的智慧,它能够让人摆脱真实尘世的侵扰,从而达到一个境界,无我的境界。
03
“无我”是什么意思呢?
直接一点来说,就是这世上没有一个“我”,是能永久地存在的。
也就是说,你的心,你的思想,你的身体,都在随着这万事万物的改变而改变,可能会切换成不同的生命状态,可能会进入到轮回当中。
一个人,当他能够进入到“无我”的境界时,就证明这个人已然得道了。
曾有一位老和尚,他悟了一辈子道,可还是不知道这个道是什么。所以,他很迷惑,也很着急。
有一天,他找到自己师傅,问道:“徒儿愚笨,修行一生,却不知修了何物。”
师傅说:“一生时间尚短,只能见到房门的顶端。而要是你的心能够突破世间的限制,你将能够看到屋檐的状况。”
“佛曰,一切有为法,尽是因合缘合,缘起时起,缘尽还无。当你修行的缘分到达一定的程度时,你也就能修得圆满了。”
这番话,其实在鲁智深的身上得以印证。
那一夜,鲁智深听着钱塘江上的潮水在翻涌着,一时之间感受到了生命的含义。
随后,他感慨:“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随后,他在满足之中,便圆寂了。肉体虽灭,可佛心尚存。
04
我们大多人,其实都会在最后拥有像鲁智深悟道一般的经历。经历过万般磨砺之后,才能大彻大悟。
还是那个问题,人这一生,除了生死,到底还剩下什么呢?
其实明面上的事物啥都不剩。但是,你的心,你的智慧,你的“无我”,会伴你走过千千万万世,看遍万万千千界。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求说要有过分脱俗的智慧,但却要有一颗透彻的心。
人这辈子,不管是出生时,还是归去前,都一直在修心的路上。
只要人懂得修好自己的内心,明白何为“无我”,明白何为“真我”,那么所谓的生死,都不过是自然的规则而已。
对于这些规则,道家的老子主张“道法自然,随遇而安”;儒家的孔子主张“兼济天下,顺道而行”;而佛家的释迦牟尼却认为“随心,随性,随缘”。
不论是哪一种的思想,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之“修心”,是摆脱尘世侵扰的一个方面。
不管人能修到哪个境界,都必须顺势而行,顺其自然。如此,生死将在身外,而智慧,方能永存。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