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随笔:“功的原理”教学反思

“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在历史上被誉为“机械的黄金定律”,因此,功的原理对机械的研制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把本节课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梳理和反思:

得: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感觉有以下几处亮点值得进行反思总结一下。

亮点之一:导入环节引起质疑

在学习“功的原理”之前,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人们在使用简单机械时,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有时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那么我们使用简单机械是否可以省功呢?也就是说,利用简单机械是否可以既省力又能省距离呢?

亮点之二:实验探究功的原理

要知道使用简单机械是否可以少做功,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1:利用杠杆提起钩码

实验2:利用动滑轮提起钩码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结论: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亮点之三:结合例题实际应用

根据功的原理,我们发现:利用斜面将某一物体提升一定高度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失:整个课的设计,功的原理的得出显得单薄了一点。实验的设计和表格的设计也得看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点拨。“在实际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人对滑轮组做的功,滑轮组对重物做的功,这两个功是不是真的相等?”问题提出后,第一次直接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在讨论时气氛比较沉闷,第二次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做功有哪两个必要因素?②需要测那些物理量?③在前次实验的基础上还应该补充那些器材?

措施:由于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在于对于实验的改进,因此在第二次上课时,需要重点侧重于实验的操作,另外在操作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得提醒学生,比如绳子要竖直拉,弹簧秤要调零等。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