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 | 我的大学(55)

                         55

九月中旬,学校里请了杭州大学丁子春讲师给我们上《外国文学》课,他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关于外国人的姓名问题;二、欧洲的四大吝啬鬼。

丁老师是义乌东朱村人,大约40多岁,中等身材,戴着一副深度眼镜,皮肤晰白,文质彬彬,一副书生的样子。他讲课很风趣的,起初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听着听着就松懈了起来。我递给吕为苗一张纸条:请你为今天的讲课写一点评论。不久他就回来了一首《有感》诗,诗是这样写的:

人坐讲堂中,心系盛饭桶。

     耳听外文学,眼盯文三鼻。

     股下生疮疔,摇摆坐不稳。

     为啥此等样?只因讲太深。

他还在诗后特别嘱咐我“不要外传,只给文三”。他还附了一张条子,要求我回一首诗给他,我想了一下,就写了一首《回为苗》的诗:

忽忽秋风堂中坐,耳听师训手勤做。

为苗竟也乱胡言,轻视老师罪不轻。

后来,我把他的《有感》给旁边的人看了,他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要求索回,我没有给他。

昨天起,天气阴沉了起来,继尔就下起了绵绵不断的阴雨。校园里蒙上了纤薄的面纱,远近全是雾蒙蒙的,好像生活在仙境之中。

上午《外国文学》课刚下课,叶勇挺就要我陪他去校办开调换全国粮票的证明。因为到绍兴和苏州的时候要用全国粮票,如果没有粮票,你有钱也买不到饭吃。那时候全国粮票是很抢手的货,有了它,就意味着在全国各地都可以使用。但没有单位的证明,粮管所是不会换给你的。

“你们要换多少?”杜宝生秘书问。

“20斤。”我回答。

“20斤?”杜秘书反问说。我不知道他的意思是多了还是少了。

“不够的,50斤要的。”叶勇挺还加了30斤,这让我更为惊奇。

“50斤?”杜秘书自言自语地说。

最后,杜秘书真的给我们开了调换了50斤的证明,我还有点不相信呢!那时候,我一个月的粮票也只有27斤半,还全是浙江省粮票。

从校办出来后,叶勇挺责怪我说少了。但我认为如果单就旅游的一星期而言,20斤都足够了。从这件事上,我认为叶勇挺虽然比我年轻,但他的社会经验比我要丰富得多。我没有想到可以多报一些,剩下来的粮票以后可以用。同时我又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冠冕堂皇的名义下,多贪一些利益也是允许的。可我只是一个就事论事的人,想不了那么多和那么远。我这种人就是太老实了,说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像叶勇挺想得那么远。他说多调换8斤,明年还可到别的地方玩。哈!多好的主意。全国粮票这么紧张,能有机会多调换的时候,为什么不乘机多换一点呢?我真是个傻子。

但跟我一样的傻子也不只我一个。据叶勇挺跟我讲,下午他同马军民去城关粮管所调换粮票的时候,粮管所的同志问为什么要调换全国粮票?马军民心直口快说:“我们要到苏州去……”这个“玩”字还没有说出来,叶勇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马上接过话茬说:“我们是到上海师范大学去听课的,因要一星期时间,又是六个人一起去,所以要调换50斤。”

幸好马军民的话还没有被那个同志听清楚,否则肯定坏事。谁会给去玩的人调换全国粮票呢!

“今天是中秋节喽!”叶勇挺拍拍我的肩膀说。

“啊,中秋节了?”我感到有点惊愕,我根本就没想到节日的事,时间过得真快啊!

记得去年中秋节的时候是花好月圆,可今年不仅没有月光,天空还灰蒙蒙的,还扬扬洒洒地飘着细雨,何其像中秋啊?

去年中秋节时,我同吕为苗、杨双福三人到松树林里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看谁朗诵得好。我们一致认为杨双福的好。他高亢激昂、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感染了我和吕为苗,回想起去年的中秋,感到很有回味。但今年的中秋似乎有些凄惨悲凉的味道。

既然是中秋节,总得买点什么东西过节。可是,压根儿就抽不出钱来为自己买筒月饼了。我同杨双福、吕为苗三人散步在冯家楼边的公路上,只看见陆陆续续的同学都提着酒瓶,捧着月饼回寝室里快乐去了。我们却什么也没有,但依然安之若素地散着自己的步。

欢迎关注“流水船歌

欢迎点赞和留言,欢迎转发和赞赏

(0)

相关推荐

  • 【散文】粮票

    粮票 没有经历过人民公社时代的人们根本没法想象,那个有钱也未必就有饭吃的年代,没有粮票,吃饭,那是何等麻烦的事情. 小时候跟随父亲一起去县城赶集,中午的时候,父亲领着去国营食堂吃一碗面条,首先得交二两 ...

  • 一碗阳春面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我对上海印象最熟悉的食物,是一碗阳春面,那是在1986年的初春,第一次去了上海. 要说,那个时候对上海的认知,完全是来自一篇课文,叫"南京路上好八连" ...

  • 清卫克堉《杜少陵诗册》

    清卫克堉《杜少陵诗册》

  • 【小说连载】雷雨:试考一次(九)

         试考一次 (九) 作者:雷雨 诵读:秋 主编:秦天 金和仁被罗老师气蔫了,心想:"我背轻一点,称120多斤,背重一点,称150多斤.这20背柴都背得重,估计都在150多斤以上.老农 ...

  • 长篇连载 | 我的大学(100)

                        100 1981年6月26日上午,召开毕业分配动员大会.由葛焕余书记作报告,吴世杰主持,大约是一个小时的时间.葛书记他结合自身经历,用朴实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自己 ...

  • 长篇连载 | 我的大学(99)

                     99 季将耀老师上完<现代文学>课后,有一点空余时间,对我们说:今天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今日分别后,还不知能不能再和你们相见.我们师生一场,积我人生之 ...

  • 长篇连载 | 我的大学(98)

    98 6月3日,班主任颜海水老师在班里宣布:明天上午全班同学参加毕业合影照,预定时间是上午11点半,叫大家做好准备,千万不要离开学校,到时候找不到人. 第二天上午,我在学校里等着照毕业照.这时候,大家 ...

  • 长篇连载 | 我的大学(97)

    97 一天晚饭后,我和骆维高.潘汝平三人去散步.我们顺着田间小路走,觉得这样走有情趣.秧田播撤的种子已经长出青青的苗,约有两寸多高了.走在小路上,泥土芳香和青草味儿混合着扑向鼻孔.我们三人天南地北地聊 ...

  • 长篇连载 | 我的大学(96)

    96 一天,杨双福在裁缝店里定做了一条喇叭裤,他拿回来后,就在寝室里穿起来让大家看,希望得到一个好的评价. 柳祖交心直口快地说:"这裤子不好看,裤脚当扫帚,除了能扇起来风和灰尘,没有一点知识 ...

  • 长篇连载 | 我的大学(95)

                       95 临近毕业前的几个星期里,已经没有周末不周末之分了,反正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全班的同学都在认真复习<普通逻辑学>. 一天午睡醒来后,我恰好看到何 ...

  • 长篇连载 | 我的大学(93)

                      93 周末和韦东明一同回家.在韦东明的引领下,我们在城里一家照相馆里照了毕业照. 中饭在韦东明家吃,在吃饭时,韦东明的母亲跟我们说起了农民的苦楚,在38度的高温下还 ...

  • 长篇连载 | 我的大学(92)

                     92 五四青年节,学校也没有特别的安排,学生会也没有安排活动.这个节日,已经十分淡化了.再说大家都在忙着毕业去向的事情,更无心去关心这个节日了. 倒是下午的学生大会, ...

  • 长篇连载 | 我的大学(91)

                           91 周六上午,指导老师卢去霄老师过来跟我说:"初一(2)班的语文课掉下去较多了,应该补一节上去,下星期一的下午要进行单元测验."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