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不识颐和园(一)
儿时记忆中,颐和园是出城很远的一座大公园,没有滑梯、转椅、游乐场,有山水之乐、鱼水之欢,后山的松鼠,堂前的牡丹……站在巨大的湖边,湖烟乍起,眉上风止,满眼山河,却开口词穷,课文中的“山青水秀”、“水天一色”、“碧波荡漾”……都不足以形容眼前的风致。
颐和园里走走停停,常有故人心上过,杜甫的柳桥、范仲淹的景明楼、李白的镜桥、谢眺的练桥、大禹的铜牛,慈禧的德和园大戏楼、光绪的玉澜堂、瓮山下的耶律楚材,还有北洋水师的学堂、苏州漂来的买卖街、西藏桑耶寺飞来的须弥灵境……心随念走,山水悟道,青山浩渺,这里风月独绝。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距离紫禁城大约十五公里。乾隆初年,西北郊已有四座大型的皇家园林,但是由于之间缺少联接,中间形成了一片空阔的地方。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片空旷处新建一座园林,将其他四个园子连成一体,新园子赐名清漪园,“清漪”二字,出自《诗经》:“河水清且涟漪”。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变成了残垣断壁。
1886年慈禧重修清漪园,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颐”指保养、颐养,多指老年人养生;“和”即冲和之意,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冲和,万物生长。颐和园从乾隆皇帝的澄怀散志(悠游散心)之所,变成慈禧太后的“颐养冲和”(退居休养)之地。
颐和园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绕园走一圈,大约8公里,设置有多个出入口:东宫门,北宫门、新建宫门、北如意门、南如意门、西门。
东宫门 :
东宫门,进门后是皇家处理朝政的仁寿殿,与慈禧太后听戏的德和园大戏楼和囚禁光绪皇帝的玉澜堂距离较近。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宫门五间。
檐下是光绪手书的“颐和园”匾额。
宫门外两侧的房屋
宫门外两侧的房屋
宫门外两侧的房屋是大门保卫、散秩大臣的值房和外九卿房。
东宫门正上方悬挂着“颐和园”三字匾,匾的形制是“骚青底九龙雕漆金字匾”,横匾系列中的最高等级。
“颐和园”三字为光绪皇帝书写,印有五方印章。 上方印有三枚 “额章”。正中间的是“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颐”字上方是“数点梅花天地心”,“园”字之上为“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这一组合又称“三方佛爷宝”。
数点梅花天地心
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
“园”字的左侧有两方光绪皇帝的玺印,上面的是 “光绪御笔之宝”,表示这块匾是光绪皇帝亲笔;下面是光绪皇帝的一方闲章“爱日春长”。
南如意门
当年,从紫禁城前往清漪园有两条道路。陆路出西直门经圆明园向西,由清漪园大宫门进入园内。
和陆路相比,走水路去清漪园更方便,而且更有意趣。帝后王妃的龙船从西直门外的倚虹堂码头出发,沿皇家御用河道“长河”行进大约九公里,可到达清漪园。
今天北京城依然保持着这条水道,颐和园南如意门坐落在长河水道的尽头,南如意门是颐和园最南边的门。
颐和园南如意门
南如意门前的“长河”,非同一般,是清代京城皇家御用河道。“长河”是通惠河的上游,一边通往西山,一边经高梁河、积水潭、接通通惠河,再连接京杭大运河,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的纽带。
《京郊西山名胜图》
在首都博物馆《园说》展《京郊西山名胜图》中,描绘了西郊园林名胜,可以看到左下角蜿蜒至颐和园的长河。
《京郊西山名胜图》局部
图中还展示了长河沿途西直门、高粱桥、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动物园(清农事试验场)、白石桥、万寿寺、紫竹院行宫、广源闸等景观。(图要放大看!)
绣漪桥
颐和园南如意门绣漪桥
进南如意门,一座拱桥身姿秀美,雕栏玉砌,是清漪园的水上门户——绣漪桥。
绣漪桥昆仑石碑
绣漪桥昆仑石碑
立在岸边的“绣漪桥昆仑石碑”。
昆仑石碑是清乾隆时期北京独有的一种御制石碑,汉白玉制成,象征神仙居住的昆仑山而得名。
昆仑石圆形顶部象征红日跃出海面,底座刻海水波涛。北京一共有7座昆仑石碑,其中3座在颐和园,绣漪桥昆仑石碑是其中之一。
绣漪桥昆仑石碑,四面刻有乾隆御制诗,描述了炎炎夏日,乾隆皇帝乘船到清漪园避暑,从北京西直门外高梁桥上船,一路上长河两岸美景如画,以及沿途水利设施和农事景象。
(怕您看到这块石碑不明白,所以我提前在南如意门口介绍了长河御道,刚才一时爽跳过没看的人,现在可以翻回去看了~)
凤凰墩
船过绣漪桥,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出昆明湖开阔的湖面。绣漪桥北有一圆形小岛,名凤凰墩,岛上有小亭一间。 凤凰墩仿无锡的黄埠墩,岛上原建有一座凤凰楼。
无锡黄埠墩,相传曾有“三帝(吴王夫差、康熙、乾隆)二相(战国楚相黄歇和南宋宰相文天祥)一青天(明代名臣海瑞)”登临其上,是运河上一座赫赫有名的小岛。
昆明湖
沿湖岸一路北行,移步换景,对岸西山峰峦连绵、西堤六桥错落,玉泉塔影绰绰。
绿水一漪,青山一笑,如入画境。 没走过这段路的人,不会明了~
东提沿途风光
颐和园湖光山色,主要是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其中昆明湖占颐和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大名鼎鼎的万寿山,是西山的一支余脉,最初只是座平淡无奇的小土山,辽金时山上建有金山行宫,山得名金山,山下一湖,名金海。元代,传说一老人在山上挖得一个大石瓮,金山改名瓮山,金海改名瓮山泊。明代因这组山水在京城之西,改叫西湖。 清乾隆皇帝为母祝寿,在山上建造大报恩延寿寺,瓮山改名万寿山,西湖改名为昆明湖。
东提沿途风光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把瓮山泊改名为“昆明湖”呢?
“昆明湖”的名称,源自汉武帝在长安城,开凿昆明池演习水军的典故。汉武帝曾派使团前往身毒(即今天印度一带),使团行进到昆明国的滇池时遇到阻碍,于是汉武帝在长安挖巨大的昆明池象征滇池,演习水战。
乾隆皇帝借用这个典故,将西湖改名为昆明湖,乾隆皇帝也确实曾在昆明湖中检阅过水师,以标榜自己如同汉武帝一样是治明君圣主。
昆明湖西堤
我们眼前的昆明湖,是元代通州漕运的水源地,是清代北京城用水、京西稻灌溉的水源地,直到今天,京密引水渠依旧把昆明湖作为主要的调蓄水库,这一片水域是北京城的生命线。
廓如亭
颐和园 廓如亭
沿东岸继续北行,颐和园中最大的亭子廓如亭映入眼帘,它也是我国现存园林中最大的亭子。
乾隆年间清漪园没有东墙,视野开阔,登廓如亭北眺,湖水烟波浩渺,远望东南,稻田千顷,农舍村庄点缀其中,寥廓无际,故名“廓如”。 廓如亭位于十七孔桥东端,八角重檐,内外三圈共40根柱子, 其中24 根圆柱和 16 根方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廓如亭复杂的木结构,为北京雨燕提供了良好的筑巢地。
北京雨燕就是福娃妮妮的原形,是唯一的以“北京”命名的鸟儿。
北京雨燕在古建筑或仿古建筑横梁缝隙中筑巢,廓如亭的北京雨燕最多时可达六七百只。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年3月底至当年8月初,是北京雨燕飞抵北京的繁育时期。
之后,这些小燕子将离开颐和园,向南迁飞,飞跃天山、穿越阿拉伯半岛和红海,约11月抵达非洲越冬。次年二月份,它们再沿相似路线北飞,于草长莺飞的晚春之际飞回北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保护北京雨燕,在小燕子的繁殖期,廓如亭会临时关闭,营造宁静的繁殖环境。
再来廓如亭,请留心看看这些飞过高山,越过海洋、沿一带一路归来的小精灵~
昔日的“燕京”以燕得名,今日的“北京雨燕”,以北京命名,它们与北京城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
十七孔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七孔桥是一座有十七个桥洞的汉白玉长桥,从廓如亭伸展出来,探入湖中,连接湖中的南湖岛。
十七孔桥是我国皇家园林中现存最长的桥,仿卢沟桥而建,桥长 150 米,宽 8 米,桥头及桥栏望柱上,雕有神态各异的石狮 544 只。桥栏两端的异兽,威猛雄健,是清代石雕杰作。
每年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全年最低,夕阳斜射的角度使余晖从桥洞穿过,呈现十七个桥洞被金光点亮的景观。
廓如亭 十七孔桥 南湖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维利(炫光)
十七孔桥,从左数到中间,是9个桥洞,从右数到中间也是9个桥洞; 站在桥上,一边是保护北京雨燕人间大爱的廓如亭,一边是象征蓬莱仙岛,求仙升天的南湖岛; 脚下的玉桥被金光托起,湖面浮动云影天光,人间还是仙境,谁能分得清?
南湖岛
按照“东海三仙山”的传说,昆明湖中建有三岛:“藻鉴堂”象征瀛州、“南湖岛”仿蓬莱,“治镜阁”拟方丈。
治镜阁
老照片中的治镜阁
治镜阁是昆明湖上的一座孤岛,四面环水,波光可鉴,乾隆提醒自己要以史为鉴,明察政事。
电脑复原治镜阁
这是电脑复原的治镜阁。清漪园时期,治镜阁上建有一组圆形城堡式的高大建筑,后因年久失修而破败。
藻鉴堂
藻鉴堂
图为《园说2》展厅中展示的藻鉴堂。藻鉴堂的名字颇含深意,有个成语叫辞藻华丽,藻指“文采”,朝廷选拔人才称为“藻鉴”。藻鉴堂曾是殿试后的阅卷处,乾隆帝也曾在此品茗吟诗。
南湖岛 龙王庙
昆明湖中最大的岛是南湖岛,位于十七孔桥的西端。 岛上有座龙王庙,据说是最灵验的皇家祈雨祭祀场所,始建于明代,还没有昆明湖时就先有了这座龙王庙(先记住这句话,后文会解释)。 乾隆皇帝为龙王庙赐名“广润祠” ,因为在“宋真宗召封四海龙王”的故事中,西海龙王被封为广润王,而昆明湖被称为西湖,护佑西湖的龙王庙就被命名为“广润祠”了。
南湖岛 广润灵雨祠
广润灵雨祠门前广场,左右各立一根高大旗杆,在祭祀活动中悬挂旗帜。广场东,南,西各有一座木牌楼,南牌楼前有一座小巧的临水码头,是清代帝后到龙王庙祈雨烧香上下船的地方。
南湖岛 广润灵雨祠 凌霄牌楼
据记载,乾隆八十多岁时来这里祈雨,当晚便大雨滂沱,第二天乾隆皇帝将“广润祠”增号为“广润灵雨祠”。
南湖岛涵虚堂
南湖岛涵虚堂
清漪园时,南湖岛曾建有望蟾阁,是一座三层高阁,仿武昌黄鹤楼而建。 嘉庆时改建为一层的涵虚堂。
“望蟾”,顾名思义,这里是夏秋时节帝后赏月的绝佳之处。乾隆曾在此检阅香山健锐营的水军操演。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重建。
南湖岛鉴远堂
戊戌变法后,慈禧欲取代光绪而物色的大阿哥溥儁 (端王载漪之次子)曾以南湖岛上鉴远堂为学堂。
南湖岛 岚翠间
南湖岛 岚翠间
南湖岛北侧,有叠石假山, 山下石洞门额“岚翠间”,山前是码头。1889 年慈禧曾将岚翠间作为阅兵台,检阅北洋水师及新毕业的水师学堂陆战队学员。 当时为水师报时的大铜钟,1900 年险被劫走, 后置于燕京大学内。今北京大学内未名湖畔钟亭内即此物。
北京大学钟亭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公众号
北京大学钟亭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公众号
铜牛
从南湖岛回到昆明湖东岸。
廓如亭北,有一铜牛,真牛大小,栩栩如生。牛身下是石雕须弥座,铜牛卧于石刻海浪波涛中。
颐和园 铜牛
牛背上八十字篆文,是乾隆御笔《金牛铭》:
夏禹治河,铁牛传颂,
义重安澜,后人景从。
制寓刚戊,象取厚坤。
蛟龙远避,讵数鼍鼋。
潫此昆明,潴流万顷。
金写神牛,用镇悠永。
巴邱淮水,共贯同条。
人称汉武,我慕唐尧,
瑞应之符,逮于西海。
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金牛铭
金牛铭拓片
“夏禹治河,铁牛传颂” 据说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铸一铁牛沉于水底,以镇水患。唐代开始, 不再将牛沉于水下,改为把铁牛放置岸上。乾隆扩展昆明湖后,铸此铜牛置于东堤,目的是“用镇悠永”。
“人称汉武,我慕唐尧”据记载,汉武帝为操演水战,在长安“上林苑”之南,引水筑成昆明池。又在昆明池岸边作二石人,东西相对,象征牵牛和织女。张衡还曾作《西京赋》“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将昆明池比喻为天上的银河,隔开了牛郎织女。乾隆皇帝的清漪园里,铜牛在昆明湖东,而耕织图景区在昆明湖西,与汉武帝昆明池牛郎织女的记载不期而合。
东堤昆仑石碑
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才会镌刻石上,流传百世。
“东堤昆仑石碑”是颐和园三块昆仑石碑之一,碑上刻有两首乾隆御制诗,记述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西湖(昆明湖前身)的西堤改为昆明湖东堤;二、对昆明湖水利功能的充分肯定。
颐和园 万寿山昆明湖
西堤变东堤是什么意思呢?
以前的昆明湖和万寿山,不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样子。
元代玉泉山、瓮山、瓮山泊
图片来源 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
元代,山名瓮山,湖名瓮山泊。根据夏成钢先生的研究,元代湖的位置更靠近玉泉山,在玉泉山和瓮山之间,有元文宗建的大承天护圣寺,瓮山下有耶律楚材墓。
耶律楚材墓
耶律楚材,契丹族人,蒙古帝国开国重臣,辅佐成吉思汗、窝阔台父子三十余年,提出以“儒家治国”。直到元初立国,国家的规模典章很多是根据耶律楚材的施政方略制定的。
耶律楚材“以儒治国”的思想是受到老师万松老人的影响。今天北京西四砖塔胡同里,还矗立着一座青砖古塔,是万松老人的墓塔。胡同也因塔得名“砖塔胡同”,是北京城里从元朝保留至今的胡同,元大都的重要遗存。
耶律楚材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生于北京,葬于北京,1244 年去世,求葬瓮山泊畔。
明代玉泉山、瓮山、西湖
明代,山名瓮山,湖为西湖。根据夏成钢先生的研究,因白浮堰断流,西湖周边田地面积扩大,湖面缩小,湖水向东南方退缩。
明宣宗朱瞻基主持在元大承天护圣寺遗址上新建功德寺,因北岸南移,元代伸入湖中的建筑暴露在岸边,玉泉山南部水面也成为沼泽。
湖东岸有一座龙王庙,瓮山下有耶律楚材墓。
清代,乾隆皇帝对西湖进行清淤、疏浚和扩大, 原位于翁山西南细细长长、半月形的西湖拓展到了翁山东南,水面宽广,气势宏大。开拓昆明湖挖出的土被堆放到山上,调整山的东西两坡形状,使坡形舒缓而对称,山形看起来更加完美。
乾隆为庆祝皇太后寿辰,在山上明代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将山改名为万寿山,水名昆明湖。
颐和园的东侧有畅春园,地势较低,为防止西湖水冲淹畅春园,曾建有一条防护堤。因堤坝建在畅春园的西部,所以称为西堤。乾隆拓展昆明湖时,将昆明湖水面的东界扩展到畅春园西堤处,这样畅春园的西堤就成了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
扩宽湖面时,原岸上的龙王庙被保留下来,挖去四周泥土,建成昆明湖最大的岛——南湖岛。 乾隆为岛上的龙王庙赐名“广润灵雨祠”。瓮山脚下的耶律楚材祠也被乾隆迁到了现在地址。
“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清代诗人袁枚认为,天下人之所以开始更加敬重西湖,是因为西湖畔有岳飞和于谦两位少保的祠庙和坟墓。而昆明湖畔的耶律楚材祠,让昆明湖和西湖相似的不仅仅是山水外形。
耶律楚材祠没有对外开放,我一直没机会进入参观。
1999年,在耶律楚材祠附近发现了其次子耶律铸夫妇合葬墓,是北京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元代墓葬,也确定了此处就是耶律楚材的家族墓地。
耶律铸夫妇墓考古现场
首都博物馆《家国山河展》
该墓墓葬形制独特,墓葬结构见上图照片。墓中出土随葬器物有瓷器、陶器、银器、石器、铜镜、铜牛、汉白玉石马、石狗、陶俑及装饰品180余件。
耶律铸夫妇墓出土文物
首都博物馆北京通史厅
墓中出土多件文物,都可以在首都博物馆北京通史厅的元代展柜中看到。
汉白玉犬 耶律铸夫妇墓出土文物
首都博物馆
汉白玉踏祥云马 耶律铸夫妇墓出土文物
首都博物馆
耶律铸夫妇墓出土的汉白玉马,踏在祥云之上,神态温和;汉白玉犬雕刻精湛,造型生动,实属罕见。
陶驼 耶律铸夫妇墓出土文物
首都博物馆
还有陶俑以及动物俑龙、凤、马、骆驼等造型;
景德镇卵白釉“王白款”高足碗
首都博物馆 瓷器厅
耶律铸墓出土的枢府卵白釉高足碗,有“枢府”二字,枢府是元代军事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瓷器,带有“王白”款识,更是极为稀有,堪称元代瓷器精品,正在首都博物馆瓷器展厅展出。
耶律铸夫妇墓出土文物
《山河家国-西山永定河文化展》
首都博物馆
在首都博物馆《山河家国-西山永定河文化展》中,也曾展出耶律铸夫妇墓出土的精品文物。其中有一个陶俑,气宇轩昂,展牌上写的是“陶俑 耶律铸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颐和园的这场山水,水中浮动龙王庙,山上辉映排云殿,“排云”二字取自晋郭璞《游仙诗》中“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南有凤凰墩,北有龙王庙,龙凤呈祥;
东有铜牛,西有耕织图,两相呼应,
这样的神仙福地,涤我尘襟, 但愿无事常入园,在这里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