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突厥猛将投降大唐受唐玄宗器重,为何叛逃回漠北?他的铁骑反倒便宜了安禄山

天降大礼
742年,唐玄宗刚改年号为“天宝”,上天就送来了大礼。老对头后突厥汗国大乱,西叶护阿布思、伊然可汗的小老婆以及两位公主主动率部归降大唐。唐玄宗见后突厥贵族纷纷前来投靠自己,昔日强敌国势大衰,不禁大喜:“难道我真是天选之子?”
原来,就在这一年,后突厥汗国可汗阿史那骨咄被拔悉密、回纥和葛逻禄三个部落的联军阵斩,国内大乱。事后,三个部落共同推举拔悉密部落的酋长当了后突厥可汗,但汗国残部可不买他们的账,另立自己人,称乌苏米施可汗。
唐玄宗认为这是收编这帮老对头的好机会,立刻派出使者劝乌苏米施可汗归降大唐。乌苏米施可汗自然不甘心,严词拒绝。唐玄宗见好言劝说无效,便换了套路,让王忠嗣率军威逼可汗就范。
看到唐朝大军压境,乌苏米施可汗怕了,急忙表示要火速收拾行李前来投靠。然而,这也只是他的拖延之计。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丝毫没有卷铺盖归降的行动,倒是浪费了王忠嗣不少军需粮草。
王忠嗣也不是傻子,很快就品出他这只是缓兵之计,根本没有投降的诚意。不过,他也不希望把大唐儿郎们送上战场去跟这帮穷途末路的“困兽”搏斗,而是“借刀杀人”,派使者劝拔悉密、回纥和葛逻禄三个部落前去讨伐乌苏米施可汗。
面对杀上门的三个部落,乌苏米施可汗再也没法施展“缓兵之计”了,只好落荒而逃。王忠嗣趁机率部掩杀,大获全胜。这样一来,后突厥国内的贵族们越发感到前途未卜,纷纷产生了找棵靠谱大树乘凉的念头。
默啜曾是武则天的大敌
于是,在当年的中秋节,后突厥西叶护(高官名)阿史那阿布思、西杀(统兵武官名)葛腊哆以及默啜可汗的孙子勃德支、伊然可汗的小老婆余塞匐、毗伽可汗的女儿大洛公主和登利可汗的女儿余烛公主等人,纷纷率领部众归降了大唐。
就这样,昔日曾经在默啜可汗统治下强盛一时,令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几位皇帝都头疼不已的后突厥汗国衰落了。北方的强大威胁渐渐烟消云散,对于刚改年号的唐玄宗而言无疑是去了一大心病。
与此同时,阿史那阿布思此人也颇有才干,其部众又有不少精锐骑兵,对于大唐可谓是如虎添翼。唐玄宗得了一员猛将、一支强军,龙颜大悦。他对阿布思很看重,赐名“李献忠”。阿布思后来累积功勋升任朔方节度副使,封奉信王,成为大唐的边防悍将。
无奈逃亡
阿布思与盛唐的邂逅可谓是他人生的完美“第二春”,然而很快,命运就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他遇到了自己命中的灾星,也是大唐命中的灾星安禄山。
作为姓阿史那的正统草原贵族,他很是看不上“杂胡”出身的安禄山,不肯阿谀逢迎这个唐玄宗面前最吃香的家伙,结果招来了安禄山的怨恨。
752年,安禄山打着为前一年的败绩找回场子的旗号,集结各族军队讨伐契丹人。对于他而言,这正是一个收拾阿布思的好机会。况且,他对阿布思麾下的铁骑也垂涎已久。于是,他上书“干爹”唐玄宗,要求征调阿布思带着数万同罗骑兵,与他会师合攻契丹。
此前安禄山打败仗推卸责任、陷害将官的事迹屡见不鲜,连史思明都差点被当替罪羊砍了,实乃坑人高手。阿布思一接到命令便心知肚明,自己要是真去跟安禄山会师,就是肉包子打狗,小命难保。
生死攸关之际,他急忙报告朔方节度留后李暐,请他向皇帝求情让自己留下。然而李暐显然没有胆子跟安禄山作对,断然拒绝了阿布思。然而,这一拒绝直接将阿布思推到了绝望的悬崖边。
安禄山深受唐玄宗信赖
此时的阿布思若是直接上书唐玄宗,不仅有抗旨不尊之嫌,而且在唐玄宗面前的话语权也远比不上安禄山,只能是自取其辱。作为降人和边将,他平常与朝中大佬们也没有多少来往,没有人能为他在皇帝面前说话。
就这样,这位拥众数万的戍边大将在大唐陷入了绝境。走投无路之下,心中悲愤的阿布思为了自保,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反出大唐,重返草原大漠!于是,他率领部众打下当地的粮仓,抢掠一番之后逃回了漠北。
悲惨结局
重回故地的阿布思能大展手脚、闯出新天地吗?答案是不能。一方面,阿布思作为唐朝的叛臣,势必要与大唐为敌;另一方面,草原上崛起的新强者回纥汗国也绝不会坐视他坐大,而昔日跟后突厥为敌的部落们也不会手软。
因此,阿布思面临的国际环境是异常险恶的,而他所统领的也只是后突厥的残部而已,已经无力恢复昔日驰骋草原的荣光。753年,他被回纥汗国击败。安禄山趁虚而入,利诱之下成功收编了阿布思的大批部众,借此拥有了“天下莫及”的精兵。
阿布思的精兵便宜了安禄山
阿布思则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路逃到碛西,落入了北庭都护程千里与葛逻禄人的包围网。逃无可逃的阿布思只得投降了葛逻禄人,又被转手献给了程千里。他被押送到长安勤政楼前,成了大唐赫赫武功的“见证”,做了刀下之鬼。
看起来,阿布思在叛出大唐的那一刻起,悲惨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但他的叛离充满了无奈。把他逼上绝路的,不仅是手段阴险、势力强大的安禄山,更是对安禄山偏听偏信的唐玄宗。正是在唐玄宗的放任之下,像阿布思这样本应成为报国名将的外族首领,都逐渐被安禄山设计拔除,而他们的部众则被收编,沦为了安史之乱的帮凶。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