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韩信被杀、萧何自污自保,刘邦和吕后为什么不杀张良?

汉初三杰韩信被杀、萧何自污自保,刘邦和吕后为什么不杀张良?

原创一叶碧云2021-02-27 18:23:23

汉初三杰韩信被杀、萧何自污自保,刘邦和吕后为什么不杀张良?

刘邦能打天下,关键在于他得到了大量人才并且量才为用。其中,以汉初三杰的使用最出名:韩信能打,所以刘邦登台拜将。萧何善长内政,所以征粮、征兵的后勤工作就给了他。张良善于运筹帷幄,所以刘邦就带在身边当军师。

但是打下天下后,刘邦担心江山不稳,就开始剪除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惨死,韩王信、卢绾被逼反到匈奴。张耳死后,赵王张敖还是刘邦的女婿呢,也被找个理由贬成侯。怀疑萧何的忠诚,吓得萧何通过自污来自保。刘邦这一套,后来的帝王们大多学去了。

但是刘邦和吕后唯独没有对张良起过杀心,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张良懂得“退”,刘邦和吕后很放心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韩国被灭亡后,一直想复国,还策划了著名的博浪沙刺秦王的事件。失败后在下邳隐居,后来在留县遇到刘邦,发现刘邦是个明主,就跟了刘邦打天下了。

张良帮助刘邦不仅打到咸阳,还在楚汉战争中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最后刘邦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位皇帝。

刘邦当了皇帝后,手下的那帮功臣们开始居功自傲了。不仅争军功争得厉害,而且还争利益。让刘邦很头疼。

这个时候张良却主动后退。本来刘邦让张良在齐地择三万户给自己吃饭,但是张良却拒绝了,他说自己是在留县遇到刘邦的,就把留县封给他吧,所以张良又叫留侯。

张良不仅不居功,而且汉朝建立后,也不愿意在朝中做官,而是到山里去修道,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后来干脆不知所踪。

因为张良懂得退,不居功,所以刘邦和吕后对张良很放心。既然放心,那么当然就不会起杀心。

韩信呢,项羽还没死呢,就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捏着鼻子答应他,这才出兵垓下。让刘邦心里很不舒服。彭越也是如此。所以刘邦和吕后在夺得天下后,就要收拾他们。这是他们只知进,不知退的结果。

二、张良没有自己的势力,刘邦和吕后更放心

刘邦和吕后对张良更放心的是,张良没有自己的势力。

刘邦打下天下后,汉朝逐步形成了三大政治集团,即功臣集团、外戚集团和刘姓皇族集团。刘邦对功臣集团非常忌惮,对外戚集团也不放心,总是担心功臣和外戚夺了刘家的天下。所以,刘邦临死前,和功臣们杀白马盟誓,“非刘不王”,其实就是堵住异姓封王的路。既是打压功臣集团,也是打压外戚集团。

刘邦为了打消功臣和外戚对刘氏皇族的危害,运用起了帝王平衡术。让功臣集团和外戚集团互相制衡。

功臣们因为打天下九死一生,打下天下后,就开始壮大自己的势力。萧何之所以让刘邦忌惮,主要是因为萧何的势力太大。

张良与萧何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一直没有发展自己的势力。既不和萧何走得太近,也不与异姓王们有交集,一直是个孤臣角色。

没有自己的势力,个人能力再突出,只能为皇家服务,不会谋取也谋取不到自己的利益,所以刘邦、吕后特别放心。

三、张良救过刘邦和吕后,这两口子感恩张良

对于张良,刘邦和吕后其实都有感恩之心的,因为张良救过刘邦和吕后。

张良救刘邦主要是在鸿门宴上,张良面对刘邦的必死之局,临危不惧,和刘邦一起出席鸿门宴,并在宴上力挽狂澜,最后救得刘邦脱难而归。这个刘邦是记在心里的,也更加坚信的张良的忠诚。

但是刘邦安定天下后,由于宠幸戚夫人,更喜欢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就起废太子刘盈的心事,并且公开说了出来,虽然朝臣们一致反对废太子,但刘邦无动于衷。

关键时刻,吕后 去找张良,张良让吕后派人请出了商山四皓,让这四皓起了太子刘盈的门客。结果刘邦一看到商山四皓追随太子,立即打消了废太子的心事。吕后这才化险为夷。

因为有救命之恩,刘邦和吕后对张良自然就有感恩之心,因此也就不会起杀心。

张良最终能全身而退,主要还是自己的智慧比韩信之流要高一筹,并且不我仅知进,而且知退,高情商让他全身而退。

收藏
举报
8 条评论
  • 功成身退才是最主要的。

    回复16 
  • 赵付轩2月前

    张良: 运筹帷幄妙如神, 功成身退隐山林。 高官厚禄俱抛却, 你是历史第几人?

    回复7 
  • 分析的不错,赞

    回复1 
  • 电线杆5556小时前

    张良放大

    回复0 
  • 没威胁。没夺位之心。

    回复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