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爆款机器人?Rokid来告诉你!

2017年1月12的美国加州创新峰会(The Innovation Summit)上,全球权威风投调研机构CB Insights 的CEO Anand Sanwal 揭晓了全球 2017 AI100 名单。Rokid与其他三家中国公司(优必选、出门问问、iCarbonX)当选。

2017CES“月石之夜”Rokid创始人Misa 介绍说:「月石是一款实用的家用消费级人工智能产品,虽然 AI 现在很火,但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 AI 是什么,因此我们希望用具体的硬件产品来告诉大家,这就是基于现在的 AI 技术所能做出来的最实用的 AI 产品。它没有想象中那么天马行空,但是却能给我们带来更舒适更方便的生活体验。

今天“英特尔&硬蛋机器人创新生态”给大家来聊聊Rokid。

Rokid快速发展历程

回顾Rokid的创业历程,时间节点十分清晰。2014年7月,Misa从阿里的无线事业部M工作室辞职;9月组建创业团队,11月15号原型完成Rokid原型机,“这就是一款能跑得动的机器”,Misa表示。但真正开始小批量生产,已是今年4月份的事,随后发送至第一批用户手中。

开放的团队

Rokid现有团队约90余人,其中博士学历约20人。在北京和美国分设有两支研究团队,北京团队关注语音智能,如语义研究领域;美国的实验室更偏向前沿技术领域。杭州团队关注在产品研发与落地层面。

   Misa表示公司十分强调开放和自由的公司文化,团队内部依靠“自驱动”模式工作。

Misa说他“我宁可保留公司的创造性,而牺牲一定的效率”,他表示,与很多创业公司强调的快速执行力不同,Rokid更希望保留创造性。“虽然有时也可能会牺牲工作效率,看上去局面有些混乱,但这是为了实现更大空间的创造性而作出的牺牲。希望能保持团队的活力与自由度”,Misa坦诚说道,他表示自己在团队里更多时候扮演着“麻烦制造者”的角色。

用严肃的态度去做产品

Misa 认为,人工智能行业要发展壮大,不能仅停留在 To B 层面,必须要在 To C 领域实现突破。Misa表示,一开始没有从B端业务切入,主要是考虑到toB 方向不能第一时间接触到用户,toC市场更有想象力。现阶段,消费级机器人主要应用在陪护、娱乐等生活场景。Misa表示,用严肃的态度去做一个“智能新品类”才能换取用户的信赖。

在产品发展路径方向上,Rokid的计划是,从家庭式的AI场景过渡到便携式的AI场景、再到基于个人化的AI场景,个人化的场景更开放,将在两年内实现。

他说:「目前国内 AI 企业做商用的很多,但在硬件这一块都普遍热情不高,一方面受限于技术,一方面是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定,但 Rokid 愿意去做这么一个先行者,我们相信消费者的眼光,最好的产品总是不会缺用户的。

“边界技术在产品中的融合”

自主技术研发,严肃对待AI驶上快车道。Rokid 坚持在麦克风技术、识音技术、语音、语义的识别等核心技术上进行自主研发,并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了领先国内外的技术优势。

“边界技术在产品中的融合”。在与Misa针对技术的交流中,他多次强调“边界融合”二字。他认为,各类技术间的边界融合是与同类产品拉开距离的最好方式。“在单点的技术上实现突破,离准确率可能只差1—2%;但产品中的技术如果没有做好融合,误差叠加后被放大可能是10%以上的误差率”。

在技术层面上,Misa表示并不是全权包揽,“比如,视频通讯、自由聊天采用的就是外包技术。但在麦克风阵列、识音技术、语义识别等,比较关键的技术是自己做”,其主要原因在于,要实现技术的融合,单纯依靠第三方,合作深度和节奏上都无法保证。

等待市场被教育

从产品来看,Rokid外形新颖优雅,产品完成度和体验超出部分市场同类产品,能够在高端用户群形成一定市场,但5280元的价格仍将形成一定的消费门槛。从已透露的产品迭代和推新计划,可见团队在市场策略上已经进行调整。

据介绍,在产品发送至近千名种子用户手中后,近半年的时间里团队保证两周一次用户升级,数十次的用户反馈和互动。“后期考验的是团队跟市场整体互动的能力”,Misa强调。根据第一批用户的复购率和满意度调查,达到85%以后,Rokid团队才计划真正推出产品。“等待市场被教育”,Misa表示这是另一个没有急于推产品的重要原因。

在技术领域的精耕细作,让 Rokid 产品备受好评,成为唯一一家连续两年在 CES 获奖的中国 AI 公司。而且在产品体验上,Rokid 若琪与国外硬件产品相比也毫不逊色。两年多的时间,Rokid 从一个「咖啡厅创业团队」迅速成长为横跨中美两国,遍布三地的追求用户体验的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2017CES发布新品:Pebble(月石)

2017CES“月石之夜”Misa 介绍说:「月石是一款实用的家用消费级人工智能产品,虽然 AI 现在很火,但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 AI 是什么,因此我们希望用具体的硬件产品来告诉大家,这就是基于现在的 AI 技术所能做出来的最实用的 AI 产品。它没有想象中那么天马行空,但是却能给我们带来更舒适更方便的生活体验。

你以为这样就算结束吗?

NO

今天我们再来点硬货

满足工程师、科技控

望大家能从中获得启发

设计出更加出色的机器人产品

工程师拆解“若琪”

在去年,一款名为“Rokid”中文名叫若琪的机器人首次在国内亮相,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一直到今年五月份才推向市场发售,都说其工业设计相当不错,虽然官方有在官网曝光内部结构图,但今天我们仍要拆来看看,探究下其内部结构设计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漂亮。

通过对Rokid的拆解,我们可以看到其工业设计师的功力深厚,对于很多细节的把控相当到位,包括内部走线布局,线材包括的海绵、两个件衔接处的减震泡棉、电池包裹的泡棉、一体压铸的底座、YAMAHA的DSP芯片等等,都是为了让Rokid拥有更出色的音响效果。

附上Rokid工业设计师珍藏的拆解全家福

Rokid刚到货的样子,圆润的外形,屏幕在白天的显示效果,看不到绚丽的灯光。

到了晚上,DLP投射的图像,外围的一圈可变色LED灯便发出绚丽的色彩。废话不多说,下面就来看看拆解部分。此次由于是先拆后拍的照,所以也没有所谓的拆装顺序,主要分头部和底座两部分介绍。

Rokid顶部的摄像头和指示灯模组,摄像头的背部贴有导电胶布,与金属内骨架进行贴合,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

Rokid两侧分别贴有音量调节和光线调节的触摸FPC软排线,而摄像头模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另一端嵌入式的设计将两侧分离的外骨架进行连接。

白色的LED灯板分布有16颗LED灯作为Rokid的背光,白色能更好的反射光线。通过两个DM163芯片进行驱动。

金属内骨架的细节部分,白色的导电胶布与LED灯板背面接触,可靠接地。在内骨架与其他件衔接的位置都加入了吸震泡棉来消除共振。内部散光罩选用特殊材质,使LED光线更加柔和。

对于天线的设计,Rokid专门为它做了一个塑料件,并且天线的地也与内骨架贴合在一起。

Rokid最为核心的部分,反射镜、透镜、50流明DLP光机、光机驱动板。利用镜片的反射和透镜的放大将光机的图像呈现在前方的屏幕上。

Samsung Exynos 5410八核处理器、2G内存、32G存储芯片、wifi模块、电源管理等芯片集成在这块板子上。通过一块散热片和巧妙地风道设计进行散热。

对于Rokid的散热系统,通过一个5V-0.08A的风扇和巧妙地风道设计,将光机散热片和CPU散热片上的散发出来。内部结构设计的也相当合理,模组化的设计,并通过软排线进行连接。

Rokid背部的灯光设计,通过8颗LED灯与导光结构的贴合,将多彩的灯光效果呈现在背面。通过顶部一颗红外距离传感器做休眠和查看设备信息等交互操作。

底座这块电路板集成有XMOS的DSP语音采集处理芯片、YAMAHA的DSP音频处理芯片和两颗DM163的LED灯光驱动芯片来驱动板上的16颗LED灯。

底座通过铝合金压铸一体成型,形成两个密闭的音腔室,每个腔体内分布有两个1.5英寸全频喇叭和一个低频被动振膜。并在喇叭和振膜的细节上做处理,其实密封性大大提升,达到最佳的全向音响品质。

Rokid的音频采集部分:采用八颗阵列麦克实现全向收音,八麦模块采用悬挂设计,通过四个吸震橡胶进行悬挂固定,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音响震动对其产品的干扰。

Rokid的开关板设计成L型,被塞在底座后端。一块2500mAh的电池周身包上泡棉,紧紧的塞在底座内部,不会因为播放音乐而产生共振。

而对于硬件配置更是不用多说,三星Exynos 5410八核处理器、2G RAM和32G ROM的配置就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还有待开发,经过近期的更新,Rokid的交互界面美化了不少,但很多问题都是需要一段时间去优化的。经过此次对Rokid的拆解,我们将它比作一件会唱歌的艺术品更为贴切。

(注:以上拆解内容和照片全部来自Rokid用户@定义幸福)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