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博微课堂】迎世遗系列·福州地名——上杭街和下杭街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年)大庙山以南仍是一片汪洋,为闽江的水域。宋代《三山志》有述:“有江广三里,扬澜浩渺,涉者病之。”大庙山南麓,随着潮汐,岸边冲积两个“沙痕”,让来往船只好装卸货物,渐成天然的“道头”。所谓“上航”,指闽江北岸的上四府商客人省居留地,有建宁、泰宁、浦城会馆,设在“上航街”;“下航”,指闽江南岸下四府商客入省居留地,有兴安(莆田、仙游)、南郡(漳、泉)会馆,建在“下航街”。“航”和“杭”古音义俱通,民谣传唱:“龙船扒出后田口(帮洲的后田),船工运货上下杭。”随着运货集散的码头形成,沿岸的商店和民居增多,街市也就热闹了。
永德会馆
浦城会馆
到了近代,福州被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轮船开始出现在福州港区,福州商业亦日益旺盛。《福州地方志》记述当时的上下杭街,已成为各种土产商行较集中之闹市。后来往返福州与上海之间的航线开通,经营海上交通的“招商局”也设在附近的大岭顶。上、下杭街市的商业,以批发经营为主,商行、货栈、囤仓林立,闽产的茶叶、竹纸、木材、药材、干果、纱布、百货、颜料、粮食等,大宗在此成交外运;舶来的洋货,亦从上、下杭货栈,进城乡各处。
建郡会馆
德发京果行
1919年“五四”时期,福州学生和市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当时,上杭街“恒盛”布庄专售日货,大发横财,学生对其提出交涉,要求调查日货,而布庄老板儿子黄如璧充当日商铃木洋行买办,雇用打手殴打学生代表,一时全城轰动,声援与不法奸商斗争的学生。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厚基竟然派兵抓捕19名学生。此举更是火上加油,福州城罢市罢课,报纸伸张正义,迫得李厚基只好释放无辜的学生审理黄家的不法行为。上杭街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个燃点,载入史册。
文字来源:《福州地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