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钟龄加味归脾汤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方解

加味归脾汤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配方组成】黄芪一钱五分人参白术茯神当归枣仁炒,各一钱远志去心泡甘草炙,各七分丹皮黑山栀各八分龙眼肉五枚【用法】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

【主治适应症】主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方解】本证属于心脾郁结,气血两虚证,故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补脾而鼓动血脉,茯神、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补心养血而宁心安神,丹皮、山栀清热活血。诸药合用,共起补气养血,理气解郁之效。

【临床应用与医案精选】

(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陈某某,男,33岁,干部。病人自1959年起由于工作繁忙,经常发生胃痛。于1961年前大便出血一次,平常伴有呕吐打嗝。最近胃痛时而剧烈,时而隐痛,缠绵不止。经服西药止痛镇痉健胃剂无效,服中药理中、四逆加味,痛反增剧。病人体形瘦长,呈慢性病容,动作迟钝,面色苍黯。心窝部有时剧痛如刺,按之痛缓,有时如饥饿样,嘈杂难堪,粪便如柏油样,并伴有心悸不眠,头晕作痛,怠倦懒言。舌苔淡白,质淡红,尖稍红燥,左脉沉弱无力,右脉大而数,重按乏力。曾经汕头医院钡餐透视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笔者认为本病系由于心血不足,脾阳受伤所致,遂处以加味归脾汤:当归、党参、黄芪各15g,茯神、远志、枣仁、干姜各9g,白术、木香、炙甘草、吴萸各6g,桂圆肉30g。服药后脘痛稍安,仍感饥饿样,心悸跳动,再投以上方

加枳壳6g。以后按照上方加减连服12剂,诸恙基本消失。后注射了鹿茸精注射液2盒,至今未再作痛。[沈兆科.加味归脾汤治疗二例胃溃疡.福建中医药,1964,(6):37]。

(二)冠心病

陈某某,男,44岁。1972年12月6日入院。代诉:病人发病日久,身肿心悸,食少纳呆,延医无效。今晨忽叫胸闷不舒,心悸气喘,随即汗出昏迷,急令人抬来就医。初诊:病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全身浮肿,按之凹陷不起,昏迷不醒,脉微欲绝。此为心阳虚衰,阳气暴脱(亡阳)之危候,宜回阳、益气,救脱。急以参附汤(《正体类要方》)救治。处方:人参30g、黑附子60g,水煎频服。

二诊:汗出太减,但仍昏迷,脉弱,再投参附汤一剂治之。

三诊:神志稍清,汗出已止,但仍全身浮肿,心悸气促,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苔淡白,脉细弱。以归脾汤(严用和方)加味治之。处方:黑附子30g,炙潞党参30g,焦白术20g,当归头24g,炙黄芪30g,熟地黄24g,柏子霜20g,炙远志15g,酸枣仁20g,朱茯神24g,莲子肉24g,龙眼肉24g,广木香6g,怀牛膝9g,车前仁6g,炙甘草15g,连服2剂。

四诊:浮肿稍减,小便增长,心悸缓解,但由于气温骤降,不慎感冒风寒,以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方)加减治之。处方:黑附子15g,桂枝9g,杭白芍9g,北黄芪12g,白术9g,云防风9g,白茯苓12g,大腹皮9g,生甘草6g,炮生姜9g,大枣五枚。连服2剂。

五诊:感冒痊愈。继以三诊之加味归脾汤治之,连服5剂。

六诊:浮肿大减,心悸已止,神气稍佳,小便清长,大便正常,但胃纳欠佳。舌苔淡白,脉沉细。于加味归脾汤中加入缩砂仁9g,六神曲9g,连服3剂。

七诊:浮肿全消,食欲转佳,夜寐安宁,舌淡,苔薄黄,脉沉细。用加味归脾汤7剂后,于27日好转出院。[孟友宝,孟端忠.抢救一例心阳虚衰.江苏中医药,1979,(1):41]。

【临证提要】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常用方。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临床常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神经衰弱、顽固性失眠、原发性肾炎尿血、隐匿性肾炎、缺铁性贫血、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甲状腺功能亢进、特发性水肿、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崩漏、更年期综合征、视疲劳、皮肤瘙痒症、慢性荨麻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