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奎雷伊看美国男网:罗迪克之后再无王者?

奎雷伊终结纳达尔对美国选手的16连胜,成功在阿卡普尔科登顶。这是他500赛的第二冠、职业生涯第二次在决赛击败TOP10(2胜2负),对TOP10总战绩为16胜52负。自从去年温网第三轮爆冷淘汰德约科维奇之后,奎雷伊似乎陷入了与世界前十的连败之中。

不同于美国的女子网球,不停涌现出范德维格、凯斯、斯蒂芬斯这样有能力在大满贯走得很远,在巡回赛极具竞争力的强力新秀,美国的男子网坛似乎似乎一直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提起千禧年后美国的网球,不得不提的是威廉姆斯姐妹和罗迪克,这里暂且不说威廉姆斯姐妹,罗迪克大满贯的“三缺一”(两次杀入温网决赛屈居亚军)。以发球带动的暴力击打使得罗迪克的发球局稳如泰山,良好的身体素质加上出色的跑动和合理的头脑策略使用,罗迪克引领出美国网球一个旗帜性的时代。

但在罗迪克之后或者说除了罗迪克,美国男网还有哪些同时期的运动员或者后起之秀让我们记住了?费什、伊斯内尔、索克、哈里森亦或是此次夺冠的奎雷伊?前两者已经渐渐淡出赛场,而索克这位年轻新秀也有战胜美网冠军西里奇杀入大满贯第四轮这样的神来之笔(笔者认为对于新秀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奎雷伊去年曾闯入温网八强,可惜1比3脆败于拉奥尼奇拍下。罗迪克后时代的美国男网,主要还是以大力发球为主要的技术特点,技术水平较为单一,这也是笔者理解为什么罗迪克之后的这些运动无法在大满贯或者高级别赛事迈出更大一步的原因。

最典型的一场比赛笔者认为是2014年美网的第四轮,费德勒7-6(0)/7-6(6 /7-5 战胜伊斯内尔,这反映出了美国男网打发上的缺漏,在抢七这样偶然性更强的赛制下,技术的不全面带来了更大概率的输球。当时的伊斯内尔已经30岁了,这种发球定胜负的打法,在没有体能的支持下很难在与高水准运动员竞争中拿下最后的胜利。当然无可否认这样的打法能创造出冷门,如奎雷伊去年温网爆冷淘汰小德,今年战胜纳达尔,但两场比赛,奎雷伊的正反手都发挥地十分出色,给对手制造了十分大的压力。但要想在大满贯闯入决赛甚至登上最后的冠军领奖台,这样的实力远远不够。

或许罗迪克的成功不可复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美国男网再度涌现张德培、桑普拉斯、阿加西这样的神级运动员。但现在的美国男网,正处于一种瓶颈期,老队员打法单薄固定,体能储备不及从前;新晋之人比赛经验缺乏,还需要突破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的窗户纸。笔者希望这些正值当打之年的90后们,更敢于在大满贯赛场上打“逆风球”,磨练自己的打法还有韧性。(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何松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