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老师 | 病文院长丁向红:“分”出一个世界 例说中考作文技法“分”字诀
标题如同种子,文章具体内容是种子发芽,生叶,开花,结果。那芽、叶、花、果,无不是种子的属性决定了的。文章内容和标题是同一关系。而标题的信息是具体的,又是潜在的,要在文中恰当呈现出来,就要分析概念的意义要素,这可能包括内容方面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也可能包括形式方面的文体、技法。
以课文标题《春》为例: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东汉·许慎《说文》)
春,日气暄暖,是催动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力量。这作为春的普遍性,使春季每一个个体都用它的特殊性诠释并展现这一根本的特征。春季景物个体的特殊性必须呈现,但必然是统一在春的普遍性中,所以,春作为写作对象,也必须借助个体的多个景物呈现丰富多彩的现象,通过现象把春的本质即普遍性表现出来。朱自清的《春》,就是难得的佳作,依次分开描绘春天的草、花、风、雨、人等景象,表现出迥然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特质。
展开文章主体部分,无非从章法结构和内容组成上入手。章法结构的安排,其实就是对文章分段分层,这也是我们从小学就教给学生的与写作逆向的阅读方法。但这种阅读方法曾被人诟病,以为这是肢解一个和谐整体的文章,殊不知,不分无法了解全貌,不分更无从了解文理,因为分段分层要遵循一定的美学原理。
譬如《春》,开头和结尾相对短小,而主体较长,结构比例显得和谐;春,日气暄暖,是推发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力量,充盈于全篇;春没来之时盼春,春来之时赏春、赞春,对春天的热爱之情灌注开头,主体,结尾。数的和谐,同时要遵循“有机的整一性”,这就要求更高级的美,和谐美,那就是内容的和谐。
文章如牛,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文章结构由开头、主体、结尾组成;文章筋络、气血、神韵,勾连全文,生气灌注。而这正是体现生命力的地方。从局部看,每个意象,包括景、物、人、事,无不折射作者的思想,无不带着作者的情感;从总体看,这一组组意象是外在的,但同时又遵循作者写作意图,自行将其“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所以,分析内容组成,就是为了更好从整体上把握主旨。
譬如: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
花分出果树花、野草花。果树花先面上写花争春,再到点上描画,点面结合;从色、味、果角度直接描花,虚实结合,从蜜蜂蝴蝶角度间接写画,直接间接结合,动静结合。野花直接描写其动态。
分,万物生长生成的规律:大树开枝散叶,小草萌孽拔节,生命力绵绵衍生,呈现欣欣向荣之态。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一粒种籽的生长过程按照不同阶段的特质有序渐次展开。日有昼夜,天有阴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五光十色的世界就此缤纷美丽。
七个老师上周总结:无总结,不收获——7个老师一周知识总结(3.0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