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一十二首《发潭州》(杜甫)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二】
【古风泊客一席谈】
发潭州
【中唐·杜甫·五言律诗】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拼音版: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最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有《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壹/
首联紧扣题面,点明题意,但又含蕴着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杜甫本来是“性豪业嗜酒”的,何况是天涯沦落,前途渺茫,所以夜来痛饮沉醉而眠,其中饱含着借酒浇愁的无限辛酸。天明之后,湘江两岸一派春色,诗人却要孤舟远行,黯然伤情的心绪自然流露出来。
颔联紧承首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樯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这一联情景妙合无垠,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梁代诗人何逊《赠诸旧游》一诗中,有“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之句,写得很工致。杜甫这一联似从此脱化而来。但诗人在艺术上进行了新的创造,他用拟人化手法,把花、鸟写得如此楚楚动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这就不是何逊诗所能比拟的。
颈联是用典抒情。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情不能已,浮想联翩。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为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历史上的才人志士命运是何等相似,诗人也正是因为疏救房琯,离开朝廷而沉沦不遇。正因为如此,这两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诗人感情上强烈的共鸣。诗人是在借古人以抒写情怀。前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就是说不要因为用典而使诗句晦涩难懂,杜甫这里用典,因是触景而联想,十分妥贴,“借人形己”,手法高妙。
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死,而诗人流落荆、湘一带,漂泊无依,世事不堪回首,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如湘水一样悠长。
这首五言律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句句含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艺术意境,成为杜甫晚年诗作中的名篇。
贰/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能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这首《发潭州》就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现在的湖南长沙市)赴衡州时所作。全诗如下: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首联写道:“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长沙”即现在的湖南省省会。“湘水”即湘江。因湘水流经长沙。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昨晚还在长沙醉眠,今天天明就开始在湘江中航行。这里,诗人用“夜醉”与“晓行”来表现了时间的短暂而紧迫。上一句“夜醉长沙酒”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伤感。我们知道,多少年来,诗人四处漂泊而生计窘迫,真可谓沦落天涯,前途渺茫。诗人“夜醉”实际上暗示了内心的苦闷与忧伤。下句“晓行湘水春”,诗人用一个“春”字,表明了湘江两岸一派春色,给行程以一点亮色。可以说,这是自然环境描写,是乐景。这里,“以乐景表哀情”,明媚的春色反而衬托出诗人伤感的心绪。
颔联写道:“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樯”就是船上挂帆的桅杆。这一联紧承首联对句中的“春”字而来,描写诗人在航行中所见的情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环顾四周,岸上春风中飘零的落花在为他送行,桅杆上的春燕呢喃作语,好似在亲切地挽留自己。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借助“花”和“燕”本无人情而予以人情来写,不但暗示了那时世情的淡薄,而且更加突出了诗人辗转流徙、飘零无依而产生了伤感之情。在审美艺术上与诗人在《春望》中写道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颈联写道:“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贾傅”即贾谊。贾谊曾是长沙王太傅。“褚公”即禇遂良,唐太宗时的大书法家,特别善于隶属,曾被贬为潭州都督。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浮想联翩。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被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我们知道,诗人杜甫因疏救房琯,离开朝廷的遭遇,正与这两位古人的遭遇相同,所以引起感情上强烈的共鸣。诗人在此用典,就是借古人之事抒写自己的情怀。
尾联写道:“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上句“名高前后事”是说贾谊、禇遂良,或以才名,或以书名,虽然时代不同,都曾被贬官长沙。其中的“前后”不是说两个人的时代一前一后,而是说一个人的遭遇前后不同。其实,我们看看历史上,很多名人仕宦都有相似的命运和遭遇。下句“回首一伤神”也就是说,回忆古人往事,不免神伤(因相同的遭遇而引发情感发生共鸣)。诗人这里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抒发了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可以说,结尾一联,诗人集中表现了对自己的身世感叹,以及忧国伤时的愁绪。
在艺术上,首先,诗歌托物寓意,情感表现淋漓尽致。其次,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意境。再次,用典言情,形象而含蓄,意蕴深刻。第四,以乐景表哀情,增强表达效果。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