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散文】张伯文《回忆我的老师陈定和》

【作者简介】张伯文,网(笔)名:羌乡男士。四川省平武县平通镇初级中学高级教师,平武县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老年诗词协会平武分会会员。爱好写作,有诗作、散文、故事等在《涪江源》《龙州文苑》等刊物上发表。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一】

四十二年前,我的家乡虽然紧靠县城,却没有独立的初中校。各地兴办初中也是在小学基础上,办两年制初中班。按现在的说法应该叫一贯制,可是在当时只能叫“帽子初中班”。我和我的同学就是在这样的帽子初中班(汇口小学)进行中学课程的学习。

“帽子初中”开设的课程和单设初中的课程也不完全一致,只有主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而没有其他科目,比如:历史、地理、外语、生物等科目都没有设置,至今我们还多少有一些遗憾。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外语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更显得我们与时代格格不入,落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我的家离我就读的初中大约有三公里半的路程,那时学生都是跑通校,早出晚归。天气晴朗还好,我们会带着午饭快乐的到学校读书学习。遇到天公不作美的时候,我们学生就遭殃了。那时,我们家到学校只有一条机耕道,那条机耕道:晴天一路灰尘糊住双眼,雨天一条泥龙裹足难行。家乡的土地,一色的黄泥。一到下雨,那雨水似乎只下在了路上,整个路面到处都是稀泥,路面上的黄泥经雨水浸泡,全都变成了瓦泥一样,没有可以下脚的地方。大人们可以在家里不去干活,可是我们却不能不去读书。我们一路孩子就像一头头小牛犊踩瓦泥一样,在路面上,高一脚,低一脚滑来滑去,又像一个个戴着枷锁的舞者在泥地里舞蹈。走不了多远,鞋就会被粘在泥里拔不出来,你只能带着浑身的泥浆和满脸的汗珠走进课堂。

由于家里贫穷,我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每每遇到这样的天气,就只好上学时把鞋装在书包里,然后打着光脚到学校读书,到了学校以后再找水将脚洗净,穿上鞋子上课,下午放学以后又脱下鞋子,提在手上光着脚往家里赶。一个夏天,我们就这样赤着脚来回于家与学校之间,有时候,不小心还要将脚划伤。那些基本能过活家庭条件较好人家的孩子戏谑的称我们是“提鞋帮”,我们也毫不介意,谁让你降生在穷人家呢!一个雨季过去,我们的脚变得结实了许多,因为我们的脚板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咯!就是我们结实的脚板,给以后我们每走过的一段路都能够留下踏实的印记。

我不会抱怨生活的考验,条件的艰苦,相反,我还要感谢艰苦岁月对于我们的眷顾,让我们能够在日后遇到任何艰难困苦都能够从容应对,感谢它们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当我在遭遇挫折时,我会想想我曾经的磨难,曾经的经历,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挑战。

进入初中学习,我的视野更加开阔。因为我看到了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人和事,听到了许多新鲜的内容,让我的思想一天天充实了起来,我要感谢我的初中生活,让我看到了比家乡更广阔的天空,它可以让我的思想纵情驰骋。在这里我认识了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他们是我接触世界、了解世界最好的窗口。

平武枕流乡汇口小学初中班1976届62个同学里开始有了我的身影。

【二】

进入初中,我认识到第一位老师是我的班主任陈定和老师,那时的陈老师年轻英俊,潇洒大方,言行举止成了我们模仿的偶像,他是我心目中最优秀、令我最崇拜的老师之一。他教我们的数学,任班主任,弹得一手好琴,我们经常围在他的身边听他弹出的悠扬美妙的琴声,有时候,班会活动时,他便即兴来一曲,他的一曲常常使我们学生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享受之中,大有“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的味道。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同学接受音乐熏陶的开始。虽然小学时,我们也有音乐课,在家里也见过大哥他们自制二胡,拉琴自娱自乐,但大多是闲云野鹤般的漂游,没有正规的指法、弹得大多不成曲调,因为没有正规教师指点,许多时候弹走了调,自己还不知道呢。听了陈老师弹琴,我很想和他学习,可是限于家庭经济条件,没有能力买一把琴,空有思想而不能有行动。直到现在虽然有能力购买一只琴,但是已经远远过了最佳的学习时机,最终梦想也就只能是梦想而已。对于音乐的梦,我只能抱憾终身而无於补救。

陈老师是一个下乡知青,曾经在汇口九队(马鞍子)插队,由于当时教师的极度缺乏,加之他在生产队能干又聪明,深得社员们的喜爱,经过贫协会的推荐,在汇口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在教我们的时候都还没有转正成为正式教师。我记忆中,陈老师是四川成都人,在轰轰烈烈的文革中,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了偏僻的大山沟——平武县,落户到汇口九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吃过苦,受过累,着实收到了锻炼的效果:人变黑了,身体也逐渐结实了。但由于当时农村的条件特差,生活的不稳定,整个躯干犹如一根干柴棍,没有多少肉。这也和当时许许多多的农民相似。如果换一个角度说,他们(知青)还不如地地道道的农民,当时农民已经允许有一点自留地,可以种一些蔬菜、瓜果,在饥荒时用来充饥,得以果腹。而知青就不同咯,他们勤快一点的学着农民也自己种一点蔬菜,往往由于技术的缘故,种得多却收得少,虽然如此,还可以填饱肚子。稍微懒散一点的什么也没有了,只有靠社员的资助勉强可以维持生活,可是社员的收入也十分有限,毕竟不会长久提供。因此,在主粮吃完之后,他们就饥一顿,饱一顿凑合着过,这样在他们离开农村回城时差不多的知青个子高了,身体素质却明显降低,面黄肌瘦的情况非常普遍。陈老师在作民师以后情况才有些微的改变。

由于有了农村锻炼的经历,陈老师非常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他的命运也许就从做教师开始改变。他的数学课,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课堂上,他柔和的声音总能够吸引我们同学的注意,他善于把数学中最复杂的问题用最简单的、易于接受的方式给予我们循循善诱的引导,让我们明白。他化繁为简的功夫十分深厚。数学的公式、定理在他的步步推论中,我们知道了公式、定理产生的原理。严密的逻辑推理,让我们体会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阿拉伯数字、字母、公式、定理不再枯燥,是那么有生气和活力。虽然,以后我没有去研究数学,但是初中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却让我终身难忘。陈老师精彩的讲述,吸引着我们同学的思维,根本无暇去分心做其他的事情,所以课堂纪律那是出奇的好,所以陈老师非常放心我们班的纪律。

其实,孩子有时有自己的狡猾,当其他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的时候,那教室里几近一锅粥,吵闹声此起彼伏,有时候能够把老师吵出课堂。只要陈老师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我们就会立即停止吵闹,恢复课堂的正常秩序,假装认真听课,陈老师的脚步渐去渐远后,教室里,就成了我们孩子的天地,讲台上的老师虽然声嘶力竭,我们却依然我行我素,胡作非为。那时候,我们的不懂事,让我们也感受到了惩罚,因为我们后来必须花数倍在学校的功夫弥补由我们自己造成的缺陷,最终我们体会到了“自酿的苦酒自己尝”的道理。

那时候,陈老师对我非常信任。我们读书的时候,每天早上有二十分钟的朝会课,除了老师讲事情以外,其余时间就是学生自己组织读报。最初,陈老师安排所有学生读,最后确定一两个同学读,我是其中之一。在后来,陈老师就指定我一个人为全班同学读报。每天朝会之前,我就到学校办公室老师那里领来报纸,选择好要读的文章,自己读给自己听,基本熟练以后,才在朝会的时候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学校的读报活动,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报纸,了解天下大事;通过活动,也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

我在初中还学会了办板报和墙报、用排笔写美术字。记得是我读初一的第二学期,那时我们学校的教学秩序还没有完全恢复,一切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教育被放在了一切工作的首位,教学质量退居第二。一天,陈老师找到我说:“学校要配合政治教育,办一期学习园地,由我们班主办。”顿了顿,然后接着说:“你就负责具体办。”当时我对办学习园地没有丝毫的经验,不知道从何处入手,陈老师就耐心细致地给我讲解,从园地的设计、稿件的征集、书写人员的安排、刊头画的绘制等一一给我作了交代。经过陈老师的讲解,我开始摸索着干了起来,那时凭借的是一股闯劲,因为初生牛犊不畏虎,即使有什么问题,作为学生也不怕。就这样,我着手设计版面,向全校同学征集稿件,交学校审查,落实抄写和绘刊头的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墙报主体完成了。我以为可以交差了,可是陈老师一看,说:“不行,墙报的两端还要有一副对联。”我顿时傻眼了,因为我们看过,对联必须用排笔书写,可我从来没有摸过排笔,怎么写?我眼珠骨碌一转,“陈老师,你帮我们写一下,好吗?”我怕写得不好,影响墙报的整体效果,便用求救似的目光盯住老师,老师看也没有看我一眼就甩过来一句话“自己想办法解决!”临走时,还递过来一句话,“不许找其他老师写。”我此时才明白,老师是要逼我自己解决问题。我想让其他同学来做,可是有的同学的字确实不敢恭维,在这时我只有孤注一掷,干脆我自己来。

在办公室里找来了红纸、墨汁、排笔,学着大人们办板报的样子,量一下贴对联的地方的宽度,然后裁好纸,按照美术老师教导的方法,开始在红纸上一笔一画的写开了。说实话,初学写排笔字,还要贴出去让大家看,心里着实有些紧张。好像排笔也不听话,总是横不平,竖不直,看起来有些歪歪扭扭,有些字自己也不满意。就这样,写了撕,撕了写,总算把一副对联完成了。贴上去,自己欣赏了一下,还基本过意得去。整个学习园地的效果自认为还可以。我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幅对联:“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急”,它是我生平第一次用排笔画出的字,第一次展示我的作品,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它毕竟是我努力做出来的,心里自然有一些骄傲和自豪的情绪。后来,学校组织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同学来参观,都给予了好评,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一顿回锅肉都要高兴。在孩子的心里,一次次小小的成功,多少都会激起他内心的情感,增加不少的信心,远比老师无数次的说教。表扬对于学生来说远胜过干瘪无味唠叨。后来,陈老师告诉我,他是要故意逼我一下,让我多学习一些东西,免得以后自己不会做,处处求人。

从那以后,当我拿起毛笔或排笔自己做事、替别人做事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陈老师,是他交给了我一种求生的能力,我不会因为自己不会做处处求人。特别是在当今,新技术得到极大推广的时候,能够在墙壁、岩石上留下大大的仿宋字,便成了一个人的特别财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生活中将永远不会吃亏,你将远胜别人一筹。

【三】

初中两年的时光里,我尽自己所能,努力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总想用有限的时间了解更多的知识,看一看外面精彩的世界,理解异域的人情世故。在初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阅读了所能够阅读的书籍。

我的好读书,启蒙于陈定和老师。他曾经告诉我:书籍就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只有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才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己。面对陈老师的话语,我似懂非懂,但我相信一点:那就是读书肯定有好处。

初中阶段,我们还不是很会读书,也不会对书作出恰当的选择,不论什么书,拿来就读。横吞梗咽,凭着自己对书的理解,似懂非懂的读。开始,我只能追求故事的情节,关注书中人物命运和故事的结局。那时,只要有书读,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可以忘记一切。何况,我们那时候能够阅读的书籍确实太少,学校的图书室,只有为数不多的藏书,一般情况是不会外借的。

每天上课以后,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语文老师杨绍龙的寝室,因为他那里有我的喜好,有我渴望阅读的图书。开始杨老师只允许我在他的寝室里读,到了上课的时候,我就只能合上书,带着对书中人物的眷恋,带着对书中故事情节的遐想,跑步离开老师的寝室。下课后,完成作业又跑步到杨老师的寝室,如饥似渴而又贪婪的关心书中人物的命运来。因为杨老师是城里人,家没有在学校,往往是上完课就回家了,那时我就没有了读书的地方。我是多么希望杨老师不回家啊!可是那只能说我的一厢情愿。后来,我就央求杨老师,请求他允许我将书借出来,这样我就可以不必等待,不必享受精神的压力。开始杨老师怎么也不同意我的请求,但是我软磨硬泡,死缠烂打,加之我又是他的得意弟子,最终他磨不过我,同意了我的请求,将书借了出来。有了书,我的心里不再恐慌,我常常和书中人物交谈,和他们同悲共喜。读到高兴处,我与他们欢呼雀跃,看到伤心处,我会留下同情或愤怒的泪水。书中的人物感染着我幼小的心灵,让我看到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哀怨情仇、悲欢离合。我敬慕作者的笔下功夫,将世界的一切浓缩在薄薄的书本之中。真是:妙手织就万千锦绣,骚客编成字字珠玑。

不到一年时间,我读完了杨老师能够借给我的所有书籍,但我对读书的欲望却没有丝毫的减退,我渴望读到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精彩。我想通过读书丰富我的见识,开阔我的眼界。可是,书在哪里呢?那时候,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毒草,没有人敢碰,即使读也是偷偷摸摸的,从来不敢大着胆子欣赏它。我所读过的书,大多带有政治色彩,有浓厚的时代烙印,但就是这些东西也稀缺无比。进入初二,学校进了一批新书,改由一个年轻的老师管理,我记得那位老师是一个民办教师,叫刘永福。他和我们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我们随时进入他的房间玩耍,和他一起聊天,游戏,我们之间像兄弟一样亲密无间。当然,我到刘老师的寝室最大的目的是要看他管理的图书。

学校图书室有了一百多本图书,那里成了我的最爱,小小的屋子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我被那浓郁的书香味熏陶着,书香味刺激着我的神经,让我兴奋不已。我埋头读书,不再被外界的污浊所浸扰。基本上,我每一周时间都要到老师那里去借一次书,看完之后再借第二本。由于我的讲信用,而且还把书保管得非常好,老师也就愿意将书借给我。借到书以后,我就抓紧时间看,在路上、在家里……凡是能够读书的地点、时间都被我充分利用起来,因为,一想到书就要在规定的时间还,我的心里就会有许许多多的想法,常常是日夜兼程,抓住每一点时间看,那种急迫的心情是今天的孩子难以想象的,这大概就是“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吧。

有时候为了抢时间读书,还要冒着被父母打骂的危险。农村的孩子多半有具体的家务事要做,一天只顾钻在书里也是很不现实的事情,但只要有一点时间为就会抓起书本看下去,为了这些,我没有少挨父母的责备。记得有一次,学校来了一批新书,我为了多看一些,就利用我和刘老师的关系,把书借回家来。回到家以后,将书包一放,便急不可耐的抽出保管得很好的小说看来起来。那时正是农忙季节,家家户户都在忙种忙收,父母们早出晚归是最平常的事情咯。

有时候,为了读书常常忘记了父母的吩咐,忘记了家务事,对此,爸爸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几句,似乎没有在意我的过失,但是给我良心的责备却不是那么轻松,我心里责备自己,希望记住教训。可是,当我拿起书来,又忘记了一切。有一次,妈妈交代我的事情没有及时完成,妈妈暴风雨般的训斥劈头盖脸而来,我恨不能地下有缝可以钻下去。妈妈骂了还不够解气,顺手操起一根木棒向我的屁股挥来,我顿时感到皮开肉绽,疼痛刻骨铭心。

说了、骂了、打了,我还是记不住,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家里碗柜里有没有吃的东西,胡乱刨几口就摆起书静静的看起来,还是常常忘记要做的事情,少不了挨骂。因为我时时惦记书中人物的命运,看了前面的内容就想知道后来的结果,所以尽量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读书。一个星期天,干完家务,我看妈妈还没有将饭煮熟,就拿起书来读。不大的功夫饭熟了,妈妈把饭菜端到桌子上就开始吆喝我吃饭,她喊一次,我就答应一声,但就是舍不得动身。连续喊了几次,妈妈生气了,跑到我的身边就动手抢我手中的书,那我怎么舍得呢。我死死护住书本,任凭母亲在我的身上敲打。妈妈只好扯着我的耳朵将我拉到饭碗面前,我只好乖乖的吃完并不丰盛的饭菜。饭桌上,妈妈警告我说:“吃饭的时候还看,我就把你的书扯(撕)了。”我只好不情愿的答应了妈妈的要求。

就是这样,我基本上读遍了那时学校仅有的藏书。虽然书不是很多,也并不是名家作品,我也不敢妄自尊大,以为博览群书,但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读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记住了许多其他人没有记住的生僻字,学会了模仿别人,开始了蹒跚学步似的写作。读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懂得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如何明辨是非;读书让我了解了更多的人情世故,能够观古察今识世间风情;读书,让我跳出了狭小的天地,开阔了视野,明白了世界之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高瞻远瞩的道理;读书,使我未来的目标更清晰,明白前路漫漫,荆棘丛生,要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付出数倍于常人的艰辛努力;……

读别人的书,就是体味别样的人生。虽然那时我们懵懵懂懂,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但我追求故事情节,与书中人物同悲喜,为书中人物的成功欢呼雀跃,为书中人物的生世不平而叹息,为书中人物的失意潸然泪下……

读书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只有感受到了过程中嬉笑怒骂的愉悦,生命就没有留下空白。我们不过分看重事情的结局,我们只要分享喜怒哀乐的情感。生命是一段历程,不在乎目的地的远近,只在乎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人。

【四】

逝者如斯,转瞬之间,两年的初中生活离我而去。我将接受新的选择——读书还是回家。过去的岁月,让年纪不大的我记忆深刻,永久难以忘怀!

1976年,我和二哥一起离开了学校,生产队里有了我们两个弱小的劳动者的身影。因为伴随我们的毕业,也就是我们失学的开始。那时,升学需要推荐,文化大革命余荫还在,考试制度还没有建立。大队在推荐的时候,不仅推掉了年龄较大二哥的读书机会,也推掉了我继续求学的梦想。为了让我继续读书,我爸爸带着我到处求爹告娘,托人情、找关系,祈求我能够继续上学。

有一天,我爸爸要我和他一起去请求我的班主任陈定和老师帮忙。我们已经走过许多家了,我想去了也是白去,还不如不去。我犟着硬是不去,父亲生气了,把我狠狠地臭骂了一顿,我只好悻悻地跟在他的身后去了陈老师家里。到了陈老师家里,我拘束极了,感觉到手脚都无处放。我父亲拿出给陈老师送的礼物(两把挂面、一些自家地里种植的新鲜蔬菜),陈老师并没有嫌弃这不算礼物的礼物,双手接了过去。我父亲告诉陈老师说:“我们确实拿不出像样的东西给你,这些只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父亲就和陈老师闲聊,最后说到了我读书的问题,我看看陈老师,他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和不安。他说:“我对这娃儿很有好感,他又是我们班上最有前途的孩子,可是现在的政策你们也晓得,我根本做不了主哦。”他顿了顿又说:“我给学校说了许多次,又跑到你们大队专门找了,可是他们就是不松口。现在我也很无奈哦。”说完,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低下了头,默默地抽了几口烟。

屋子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我的父亲脸色阴沉着,陈老师手中的香烟一支接着一支点着,空气里弥漫着烟味,弥漫着令人难以忍受的寂静。我拉了拉父亲,雕像似的的父亲一动也不动,他好像希望事情有所转机,大家就这样僵持着。最后陈老师开口打破了尴尬的局面,他说:“我再去跑跑看,有没有机会我也不敢保证,你们回去在家里等等吧!”语气中没有了教育我们时的斩钉截铁。

我和我的父亲带着满面愁容离开了陈老师的家。回到家里,我们还是和以往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过,心中还多了一点等待。希望有一天,有人会通知我到新的学校读书。漫长的等待最终没有了结果,该去读书的孩子都快快乐乐进入校园读书去了,我只有重复着天明赶着牛羊出门,天黑吆着牛羊归家的放牛娃生活。我对热爱的生活缺少了往日的激情,我内心里默念着曾经熟知的课本,但是我知道我将永远是一个和我父母、哥哥们一样的地地道道的农民了。

等待的日子有着别样的滋味,心中酸酸的,浑身上下显得十分慵懒,不想干活,不想活动,只想着学校那愉快的生活场景。但是家长的话又不得不听,每天还得赶牛吃草,下地干活,上山背柴,每天都重复着单调而枯燥的的活计。

终于,一切都如旧,没有新的事情发生,通知书也没有来到我的面前,读书的机会将与我远去。学校将与我无缘。

日子就是这样慢慢的过着。

1977年,是我一生的一个转折点。我们国家迎来了教育的春天。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开始恢复高考、中考。第一批通过考试进入高等学府读书的有志青年陆续走进课堂攻读科学知识。这一年,我也看到了希望,大哥在九月的一个早上,到当时的公社找到管教育的书记和学校的校长,提出了要我读书的请求,经过大哥的软磨硬泡,他们答应了大哥的请求。大哥回到家里,告诉我又可以进学校读书的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我再次要求哥哥说了一遍,我才敢相信是真的。是夜,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想象着重回校园的情景,想象着新的老师的容貌,直到鸡叫三遍才进入梦乡。

清晨,大哥带上我来到久违的校园,那种亲切,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感觉像电流一样流遍了全身的每一个角落。兴奋,洋溢在我的脸上,喜悦,潜藏在我的心中。校长将我交给了班主任刘兴春老师,我毕恭毕敬的向老师鞠了一躬,道一声“老师好!”来到教室里,和同学们见了面作了自我介绍,便开始新的学习。重回课堂,让我感到机会的来之不易,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只想牢牢的抓住机遇好好学习。在返校复读的一年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语文老师康志富老师,他教会了我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教会了我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世界,教会了我用笔表达心中的情感。写作,让我内心的激情得以释放,写作,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1978年的中考来临了,我和我的同学走进了考场,开始了另一个战场的厮杀,为我进入更高学府学习拼杀,心中想法颇多,但是信念只有一个,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经过两天的搏击,我身心俱疲。但我体验了搏击的乐趣,成功的愉悦。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等待,和前一次的等待似乎有不同,这一次是带着希望在等待。终于,一纸红色的录取通知书来到了我的家中,拿到通知书的时候,家里就像节日一般,哥哥们高兴,脸上挂着喜悦,父母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容光,连我的小弟也围绕着我快乐的奔跑。我知道,他们对我寄予着厚望,在父母的心里,我就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因为在我们生产队我是第一个凭自己的本事成为吃国家粮的人,过去的耻辱由于我的升学一扫而光。

10月初,我将启程到外地求学。父母在我临走的前一天,邀请到亲戚朋友、我的老师聚会,我的朋友、同学也来为我送行。有的送来了物质,有的送来了祝福。在诸多礼物中,我的老师给我的留言最为珍贵,它将伴随我一身,成为我的座右铭。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生所遇见的老师,有的离我远去,他们倾尽一生育桃李满天下;有的虽然皓首依然,却精神矍铄,乃淡泊名利修身养性为之。陈老师最近不顾年事已高,仍风尘仆仆赶赴平武和他所教诸生见面,实在难能可贵。于工作之故,不能面聆老师教诲,实乃憾事一桩。好在同学在微信圈里发有老师照片,目睹其神采奕奕之貌,我甚为欣慰。

愿老师如青松翠柏福寿绵长,身体康健开心快乐!


顾问:朱鹰 邹开歧

编辑:姚小红 洪与 杨玲


《琴泉》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

  • 一中的机缘——六十年的回忆与怀念:舒梅生

    1941年夏天,高中毕业,我离开了一中,屈指已经六十年了.回想我从初一到高三,从南昌到奉新,从崇仁到广昌,追随一中,一中曾经是我的家.我的弟弟舒庚生,从初一到高三,也是在一中长大.内子陈颖琅先读一中初 ...

  • 我的语文差

    自己语文不好是事实. 词不达意的时候不少. 读我文章而觉得头痛的人也多. 最近,回国不到两年的儿子常指出我发音错误,现在我的英文中文都不如他. 可以想到不少原因. 先天不足:南方人,发音不准,特别是没 ...

  • 朋友,有时你必须竭尽全力

    有时,生活中的一些事儿你可以不必太认真.比如,吃饭,穿衣等.可是,有些事儿你必须全力以赴.比如重要的人生考试:中考,高考等,这些能改变你人生的重要节点.还有领导交给你的重要工作. 记得我参加中考的那年 ...

  • 老师教我办墙报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学讨论 老师教我办墙报 作者:张福平 初秋的一天下午,晚饭时间到了,还不见上学的孙女回家,我打手机询问,得知读5年级的她被老师留下,在教室里为班级办墙报.心里在为孙 ...

  • 陆文三 | 格桑花

                          格桑花 五月下旬,天气已经炎热起来了.一大早,太阳就像烧红了的火球一样挂在空中.学生林芬兰背着书包从学校台阶上小跑上来,她不跑向教室,却往陈老师的房间里跑来 ...

  • 写给那所学校的你们

    时光如梭,初中离我已很遥远,老师的容貌只能依稀记起,同学的名字记得准的只有几个,但对那段有人有事的时光记忆深刻. 记忆中从初二开始课程紧张,每天作业很多,中午留一次晚上留一次,老师管的很严,每次周五放 ...

  • 【话南凉】追忆汤凝华老师

    三天前,学弟陈智和弟弟接飞前脚跟后脚地微信我:汤凝华老师仙逝了.我半天没法接上话.--没有接上话,是因为当时忙着网课上的事儿,更是因为一点准备都没有,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双休日,撂下工作上的事务,我 ...

  • 【阅读悦读·散文】傅文辉《好雨知时节》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下午4时许,古城的天空突然雷电交加,随后铜钱大的雨点霹雳啪啦落下,并夹杂大过豌豆的冰雹.我与小女儿在窗前观看 ...

  • 【阅读悦读·散文】青文《青海湖之旅》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年复一年在红尘俗世中,困顿劳累的我常常向往属于自己,但并不是那么遥远的一片净土. 去年金秋,我去了位 ...

  • 【阅读悦读·散文】青文《童年书趣》

    [作者简介]青文,原名彭青春,甘肃省民勤县人,一名普通法官.爱好文学创作,九十年代曾在报刊杂志发表过小说散文,后因工作忙而放弃.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最初的读书记忆是来自于我 ...

  • 【阅读悦读·散文】裴安庆《逃不脱的回忆》

    [作者简介]裴安庆,笔名:小个子灰狼.中年射手女,爱自由,爱读书,爱写字.在阅读中体会生活,在写作中靠近幸福!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

  • 【阅读悦读·散文】张月露《繁华背面》

    [作者简介]张月露,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人,现就读于内江师范学院,热爱文学,有一个遥远的关于文学的梦想.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我们 ...

  • 【阅读悦读·散文】张国英《春日遐思》

    [作者简介]张国英,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爱文学,爱写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又是这样的时候,燕子还巢,携一身江南的柔媚.阳光泻下来,每一缕都带着笑.我想,最美不过郊外信步 ...

  • 【阅读悦读·散文】张晓红《夏日太白》

    [作者简介]张晓红,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工作,喜欢诗歌散文,喜欢配乐朗诵,喜欢跋山涉水,喜欢自然风光.开朗乐观,热爱生活! ---------------- [本文由整理者授权发布] ---------- ...

  • 【阅读悦读·散文】张怀理《在雨中之太阳雨》

    [作者简介]张怀理,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公安厅作家协会副主席.在<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四川文学>等刊物发表散文作品多篇.出版散文集&l ...

  • 【阅读悦读·散文】段英贤《一张准考证》

    [作者简介]段英贤,男,北国冰城人氏,长居南国三亚.1982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冶金机械系,高级工程师,黑龙江省摄影家学会会员.散文及摄影作品多次在当地主流媒体刊登.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