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凤仪洞经会

凤仪清乐会、长发会是以凤仪清乐村及长发村洞经音乐爱好者组成。
这两个洞经会成立较早。在解放前的文昌宫曾有明末碑文(现已被毁)《反哺词》记载:凤仪地区在明朝就有洞经会活动。
清乐会成立于清末民国初。据说大部份洞经音乐由老一辈流传下来,少数乐曲出自清末在县衙当差的一位广西人,此人精通洞经音乐。辛亥革命后,下关王联元也在凤仪教过洞经音乐。
曲调有:
南清宫、小桃红、小开门、请圣腔、大偈子、 四平腔、八卦、祝国赞、 玄蕴咒、咒章、一字腔、清和老人诵、赶舟歌、玄威、三连、吉祥音、花合、小偈子、二十四气、新腔、老腔、青华赞、挂经锁、朝阳歌、十供养、翠珠帘、道由心学、忏悔腔、朝礼腔等等
凤仪镇谈演洞经音乐的统称为嗣禄坛。坛场布置有乐师席、经师席,不讲圣谕、不设谕架。
经文以《文昌大洞仙经》为主,其余有《十王洞经》、《三元水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枢经》、《三官经》、《北斗经》、《报恩经》、《地母洞经》等。并不像其他地区,有很多坛。所谈演的经文多以道教经文为主,极少有三教同源版本。(个人猜测,凤仪地区洞经会应该是保留了传统的洞经会形式,而受圣谕坛影响较小)
凤仪的洞经曲子在节拍上与众不同,多为2/4拍,演奏速度也使其他洞经音乐快。在弦乐器演奏上多使用短马。谈演凤仪洞经音乐较为出色的人物有赵启厚、蒋思聪等人。
大理洞经人物
马云汉(1889——1963):字为章,男,汉族,信奉道教。洞经音乐演奏的各类乐器均能为之,尤以唢呐著称。熟悉《文昌大洞仙经》及道教经典,背诵如流。主办过洞经音乐演习班,为下关三元会、里仁会上座师、经师。并参加下关各洞经会的活动,为下关地区洞经音乐的主要承传者之一。
马直卿(1915——):直卿为字,名宪斌,男,回族。祖辈中多入洞经会,幼年即加入下关洞经会中的感应会,操武乐。后见洞经音乐有失传之危,遂与段国政、张鹤年等力倡,捐资捐物搜集乐谱经典,并促成下关各洞经会联为一会。 下关洞经会能在近年最早恢复,有今日之成就,其尽力不浅。现为下关洞经音乐会会长。
王联元(1861——1936):联元为字,名学曾,男,汉族。清代贡生,书法家。道德与文章,皆望重乡闾。对洞经音乐有特殊研究,丝竹琴瑟尤佳。并创洞经传授工作,为下关感应会、三元会经师。曾编有感应会会史一册,亲书序言。晚年特别重视洞经古乐的整理,用工尺谱记录。其整理的洞经乐请现有不少仍在广泛流传。

石印寰(1905——172):男,汉族。家庭为职业道家,对洞经者乐之研究深有造诣。 文武各类乐器均能弹弄, 道门各类经典均能背诵,为洞经会不可多得之人才。谈演洞经之暇,与人交流,指点、示范,热心传授。首次在下关组织青年二三十人聚于私家客堂,口传手示,教习三四月,迄皆能演奏为止。此后各处皆效之。对洞经音乐的传播卓有贡献。现下关谈演洞经音乐人员多为其传授之门生。

刘兆忠(?——1957):男,汉族。大理洞经会中的尊圣会会员。擅长吹笛,奏唢呐。自幼从道士学习洞经音乐,造诣颇深但不泥古,善于加花变奏。对洞经音乐演奏的变化发展有较大贡献。
李昌(1912——):号秀甫,男,汉族。12岁便入大理的鹤云会。文武乐均娴熟贯通,且能掌经诵经,曾任会长、经长。鹤云会多为鹤庆县人氏。鹤庆洞经会的[八卦]、[十供养]、[吉祥]等曲牌,由他传入大理并予保存传播。这些曲目现已在鹤庆失传。

李树九(?——1919):男,汉族。清末进士。曾将散落于民间濒于失传的洞经音乐进行认真的搜集整理。在大理恢复洪仁会,集中传授,以一派音乐风格延续至今。

李正悦(1906——1968):男,汉族。祖新南京应天府。祖父李根溪、父亲李自茂世袭下关三元会长。 本人十七岁接任三元会会长,二十五岁又兼里仁会管事 善于组织谈经活动,聘请名师教演传授。使三元 会能谈演各种洞经,尤以慢谈百曲洞经著名。抗日故争时期,克服困难使下关洞经音乐长久不衰,保存了部分明德胜驿谱、清代洞经谱主要曲调及(坛祭)二十四谱家传抄本。
张鹤年(1920——):男,汉族。二十岁便成洞经会骨干,任上座师。近年积极恢复洞经会,促成下关七八个洞经会的联合,组成下关洞经音乐会。举办讲授班,与会友整理订正曲调,记录经典,使下关洞经音乐赴省演出获得成功,引起音乐界重视。

张观铭(1911——1984):男,白族。自幼喜爱民间音乐。由于父亲是洞经会会长,从小接触洞经音乐。二十多岁即加入洞经会,能演奏,能唱诵,晚年任周城镇周德会会长,悉心传经授艺,对后代影响较大。

杨树森(1907——1990):字少山,男,汉族。青少年时期入大理尊圣会,任管事、副会长、会长等职。在洞经音乐的演奏中任上座师,精通打击乐、古等、扬琴、风琴等乐器。大理洞经音乐会南雅乐社成立后任名誉会长,将洞经古乐[十华十通]、[新咒章]、[老咒章]、[小桃红]等曲牌传授下来。

杨景熙(1919——):男,汉族。十二岁就参加洞经音乐学习,曾受名师教授,认真研习,文乐武乐均有造诣。现任下关洞经音乐会理事长,积极从事洞经音乐活动。

何国祥(1877——1945):男,白族。二十一岁参加洞经会,三十岁成为骨干,能演奏多种乐器,精通经典,为大理喜洲金圭寺洞经会的创建者和组织者,所传授的音乐经文至今仍广受欢迎。

周仁(1859——1931):字子安,男,汉族。在广东番禺、汕头供职期间曾为大理洪仁会引进江南器乐。回乡后致力地方史研究,著有[洪仁会纪略]一书。该书是研究大理洞经音乐的重要历史资料,有一定学术价值。

周智(1878——1949):字子惠,男,汉族。大理洪仁会会长,为大理洞经会全面系统继承洞经音乐者。擅长司鼓,长期任上座师。执会期间善于吸收诸派音乐,教授过大量弟子,至今享有盛誉。

赵铁民(1905——):男,汉族。于周智之后任大理洪仁会经长二十年。精通武乐,执掌经文。大理洞经音乐会南雅乐杜建立后,将大理洞经古乐很多曲牌传出,对洞经古乐的保存和留传有所贡献。

赵启厚(1916——):男,白族。自幼喜好洞经音乐,几十年一直在洞经会进行音乐演奏。长期任大理凤仪青乐村洞经会会长,培养了上百人的洞经音乐人才,深受洞经会友尊重。

段国政(1924——1985):男,汉族。中学毕业后参加洞经会,曾得下关感应会前辈点拨。洞经音乐的吹拉弹唱,唱诵读讲,均有很高技艺,且有个人特色,为洞经界交口赞誉。为恢复洞经会奔走最力。方传播洞经音乐,用简谱记录曲调,刻印了一册《下关洞经音乐谱》。正拟再继续发掘整理洞经古乐、校正音律、进行改革创新之际,不幸癌症染身,年六十而谢世。

鲍洪义(1950——):男,汉族。一九八八年任大理南雅乐社社长,积极组织洞经音乐活动,向社会筹资和自己出资拍摄洞经音乐电视片《南雅之音》和对洞经普乐资料进行录音,推动大理洞经音乐的传播和宣传。

文字/图片:韩源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