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审题方法是错误的!你还在用吗?
闲言少叙,还是直接进入话题。
阅读下面一则作文材料,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甘肃某地父子二人正在饮茶,儿问:“为什么要我读书?”父亲顿了顿,答道:“我这么跟你说吧! 你读了书,喝这茶时就会说:'此茶汤色澄红透亮,气味幽香如兰,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回味甘醇,齿颊留芳,韵味十足,顿觉如梦似幻,仿佛天上人间,真乃茶中极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生活实际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作文立意为“读书的意义”切题吗?
2、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做文章的题目合适吗?
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先来个热身——进行一个梯度训练:
1、以“读书”为话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话题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话题作文。一个宽泛的要求。可以讲关于读书的故事,谈读书的意义,谈读书的经验或读书的方法。
2、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此你有什么认识?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要谈认识。“行万里路”是讲社会实践,“读万卷书”是讲要多读书。综合来看,这句话的意思很明了:要实践与读书并重。这也是写作立意的核心,在这个中心下面,可以谈“行万里路”的重要性,“读万卷书”的重要性,尤其要谈二者的关系,再谈谈为了实现二者均衡的目的,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譬如幼时以读万卷书为主,到了青壮年就不要总是沉溺在书籍间接经验的世界中,要用“读书”指导“行路”,在“行路”的闲暇“读书”等等。
结论:作文材料中的文本是要仔细研究的!这种研究的方法要正确,不然就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池!
回到题目。
这则作文材料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同学采用话题作文的审题思路,把材料概括为“谈读书”,一下笔先谈读书的意义,再谈如何读书,自我感觉立意准确,思路清晰,言辞优美,论据典型。其实,早已偏离了材料的本意。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采用了一种很不好的思维方式:概括。概括让材料的细节丢失,造成了审题的浮泛和偏差。
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答曰: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儿子的话——“为什么要我读书?”问题指向读书的原因。如果没有父亲的回答,读书的意义可能有许多:青少年成长的需要、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读书可以提高智力水平、读书可以拓宽眼界和境界、读书可以提高审美能力……
这些都能回答儿子的问题。到底以什么为立意呢?
关键是父亲的回答。分析一下父亲的回答。会发现有以下几层意思:1、读书之前和读书之后的对茶的品味是不一样的,读书之后体会的更深刻。可以确定立意为“读书可以提升对美的感受能力”。2、父亲在回答的过程中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让本来就很惬意的品茶活动更富有诗意。可以确定立意为“读书增加了生活的美趣或诗意”。
从以上两点分析看来,这篇作文写成“读书的意义”显然还是宽泛了,只能叫做合题,而不能叫做切题!自然,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句子来做题目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显然有转移话题的嫌疑呢!
怎么样,我说的有道理吗?值不值得点个赞?
诸位给下面的文章打个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