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是个什么心?

我们常说“这事你放心”——放下的这个“心”应该是担心的心。但你知道吗?“放心”最初说的却不是这样的“心”。

今天无影江湖就扩展讲讲这个“放心”,也作为《心学阶梯》的一篇素材积累篇。

“放心”这个词,较早出自于《孟子・告子上》: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既然是“学问之道”,那么我们深究这个“放心”到底是什么就显得非常重要。找到它,是不是就找到了人生修行之路呢?

其实孟子说得非常清楚,我们把原文看全就知道了——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放”明显是鸡犬走失、跑掉了的意思。整句话用来类比,很明显,这个“放心”之放也是走失、迷失、丢掉的意思了。所以大略分析出,“放心”是放纵、迷失、丧失的心。而心又是一团血肉,自然不会走失跑掉。那么这里的心,就该是本心的意思了。

依此翻译一下孟子那段话: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道路。放弃了大道不走,失去了本心而不知道寻求,真是悲哀啊!有的人,鸡狗丢失了倒晓得去找回来,本心失去了却不晓得去寻求。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找回本心,就是修行,貌似很简单呀!但是这里恰恰有最深的学问。

过去有人认为,孟子说的本心是指善心,还有人进一步简单化,理解为善良之心。其实,如果全面、体系化地考证孟子学说后会知道,将“善”简化为“善良”明显有失偏颇。因为《大学》中有“止于至善”,那个“至善”并不是善良,而是遵守规律、道德和本心。虚讲道德仁义,而不遵守规律法则,那是伪善,不是至善。

关于人生修养,孟子学说恐怕是至今为止最直截简易而又具体可行的。他首先认为人的心性自然天成,持天赋人性论。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样的:见孺子落井则必有恻隐施救之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其实问问内心每个人也确实都知道的。所以,孟子提出了“存心养性”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当然,本心之纯良,也会受外物侵染而变化,甚至生出恶,所以孟子告诫我们要时时刻刻去找回本心。

与此相一致,孟子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养浩然之气”的精神修炼目标。“浩然之气”是指一种盛大、刚强、崇高的精神境界。孟子说:“志,气之帅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正义)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就是说:

“志”是建立在清醒、理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想追求;

“义”是在正义、真理支配下的一种坚定的价值信仰;

“浩然之气”则表现为实现理想、信仰而献身的复杂的情感、意志、决心和勇气。

尽管是否拥有“浩然之气”成为区别圣贤与凡人的标志,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保持本心、不断找回本心的基础之上,而这些又都是凡人本也具备的,或者说努力可以实现的。

归纳一句话吧,圣人其实就是凡人,只不过是始终遵守本心足以认知的规律,收拢约束,“求放心”,没有迷失而已。

既然这么简单,那我们干嘛不做圣人呢!

——关注无影江湖吧!《心学阶梯》悄悄开课了,落课不补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