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不为下属谋福利,下属凭什么要追随你?
【出处】资治通鉴第三十六卷 汉纪二十八
【原文】夏,太保舜等及吏民上书者八千余人,咸请“如陈崇言,加赏于安汉公。“章下有司,有司请“益封公以召陵、新息二县及黄邮聚、新野田;采伊尹、周公称号,加公为宰衡,位上公言事称敢言之赐公太夫人号曰功显君;封公子男二人安为褒新侯,临为赏都侯;加后聘千七百万,合为一万万,以明大礼;太后临前殿亲封拜,安汉公拜前,二子拜后,如周公故事。“莽稽首辞让,出奏封事:“愿独受母号还安、临印及号位户邑。“事下,太师光等皆曰:“赏未足以直功;谦约退让,公之常节,终不可听。忠臣之节亦宜自屈,而伸主上之义。宜遣大司徒、大司空持节承制诏公亟入视事;诏尚书勿复受公之让奏。“奏可。莽乃起视事,止减召陵、黄邮新野之田而已。
【译文】夏季,太保王舜等以及官民八千余人上书朝廷,一致请求:“请按照大司徒司直陈祟的建议,增加安汉公王莽的赏赐。”奏章交给主管官吏,主管官吏奏报:“增加安汉公王莽的封地,把召陵、新息二县黄邮聚、新野两地的耕田全都划入。采用伊尹和周公的称号,给安汉公上宰衡的官号,位居上公。三公向汉公报告工作,自称冒昧陈辞'。封王莽的母亲为功显君,封王莽的两L子王安为褒新侯,王临为赏都侯。增加皇后彩礼三千七百万钱,合成万万钱,用来表明礼仪的隆重。太皇太后来到前殿,亲自赐封爵位和称号。王莽在前面下拜,两个儿子在后面下拜,一如周公的旧例。"王莽叩头辞让,出宫以后送上密封的奏章,说:“仅愿接受对我母亲的封号,而退还王安、王临的印玺绶带和爵位称号、封邑民户。”太师孔光等都说:“赏赐不足以抵过功劳,谦虚辞让是安汉公的一贯作风,到底不以听从。忠臣的气节有时应该自己服,使主上的大义得以伸张。应该遺大司徒、大司空拿着符节,奉皇帝命令征召安汉公赶快入宫主持朝政。并下令尚书,拒绝接受安汉公任何推辞退让的奏章。”奉章被批准了。王莽这才起来办理公务,仅减少召陵黄邮聚、新野三地的封土罢了。
【解析】
王莽指使
太保王舜等八千余人上书朝廷,要求增加王莽的封赏。8000多人上书肯定是有计划有预谋的,要不不可能这么多人上书。再说这么大的动作如果没有王莽点头,谁也不敢私自做主,如果稍有不慎谁也担当不起。所以职场天道分析,是王莽指使王舜这样做。
政治秀
王莽之前不要高额礼金,以显示自己不贪财,为何现在又要更多的封赏呢?因为之前要建立威望,所以要做做政治秀,做给老百姓看而已。现在要求增加封地是因为缺钱,王莽需要建立自己的政权,需要笼络人心,处处都需要花钱,所以没有钱是不行的。

为下属谋取福利
身为高层,如果不能为下属谋取福利,就不要指望下属追随你。你可以清贫,可以不贪财,但你不能要求下属不贪财。因为大家进入职场就是要赚更多的钱,如果领导不能为下属谋取福利,下属凭什么追随你?不但不听你的,甚至会拉你下台,因为你挡住大家的财路。
为何要模仿周公?
采用周公的称号,给安汉公上宰衡的官号,位居上公,三公向汉公报告工作。为何要采用周公的号称呢?因为周公(姬旦)是忠心耿直的大臣,为周朝辅政有功,后世尊称周公为元圣。
王莽采用周公的称号,把自己比喻成周公,就是要把自己专权的行为合理化,我现在只是扶持皇帝执政,并不是我专权,这样天下老百姓也安心,我王莽虽然辅政,但我是忠心耿直的,是不会做出不利于朝廷的事情,否则没有合理的理由,是很难站稳脚跟的。
装模作样
赏赐不足以抵过功劳,谦虚辞让是安汉公的一贯作风,到底不以听从,奉皇帝命令征召安汉公赶快入宫主持朝政,并拒绝接受安汉公任何推辞退让的奏章。”奉章被批准了。王莽这才起来办理公务
王莽作为出色的政治家,既要达到目的,也要讲究吃相,所以再三推让,最后皇帝下令不得推辞,实在是没办法才入宫支持朝政。不是我要辅政,而是执行皇帝的命令,这样吃相就好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