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善是“五ー大扫荡”期间,八路军牺牲的...
常德善是“五ー大扫荡”期间,八路军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军事干部。
1942年4月,“五ー大扫荡”前夕,冀中八分区进行了准备工作,并把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分成几推,分头活动,以免被敌人一网打尽。当时,八分区机关及主力部队23团(三营九连制大团)和30团(六连制小团)分成好几股分头活动:
23团一营,归冀中军区直接指挥,负责保卫冀中党政军领导机关;
23团二营,由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率领,在深武饶安腹心区活动;
23团团部带三营、30团全部,也在深武饶安腹心区活动,并由八分区直接指挥。
八分区副司令孔庆同,带小部队,在任河大地区坚持;
八分区参谋长李弗畏,带分区警卫营,在献县、交河一带活动。
扫荡开始后,根据敌情变化,5月31日,冀中军区发出指示:各主力部队应远出敌后空隙地区,进行休整。这个指示,与29日的两件事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两件事,一是在这一天接到八路军总部电报,同意冀中领导机关通过冀南转至安全地区的意见。二是八分区主力团23团一部在饶阳东西张岗村遭敌合围,伤亡惨重,团长谭斌阵亡,仅政委姚国民率少数人突出合围。
然而,6月7日,常、王却带着队伍越过河间至肃宁的公路,重新来到中心区献县西北角紧靠肃宁的湾里、泥马头一带,与扫荡初期就被打散的30团取得了联系。计划次日会合。
此时,通过敌情侦察和电台联系,探知四周的敌人很可能要合围河肃公路以南、滹沱河以北这一地区。常德善主张不等到明天,立即转移,跳出合围圈。王远音则认为找到30团不容易,主张等到明天见了30团再说。双方意见分歧很大。
常德善,1929年17岁就参加了红军。开始是给关向应当勤务员、警卫员,继而在部队里当排长、连长、团长。是一员从枪林弹雨里冲杀出来的战将。他曾在战场上救过贺龙的命,所以贺龙一提起常德善,总是说:“没有常德善,就没有我贺龙。”
长征的时候,常德善任红6师参谋长,率部队担任后卫,战功卓著。抗战开始后,常德善任一二O师一个团的副团长,1939年随一二O师到冀中后,被吕正操慕名向贺龙要了过来,留在了冀中。
王远音是学生出身,“一二・九”运动的骨干。抗战爆发后,他到北平西边参加了游击队,很快就提升为路西一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后来到冀中八分区当政委。
吕正操在回忆录中,是这样叙述当时的情况的:“常德善经过分析敌情后提出,要赶在敌人行动的前面,今夜迅速跳出包围圈,转移到子牙河东去。王远音则从政治角度考虑,认为子牙河东是游击区,群众基础不如老根据地。再说,敌人一来就转出去,会有不好的反映,不好向群众交待。常德善说,跳到敌人包围圈外,这是游击战争的常事,万一领导机关和主力受了损失,更不好向人民交代。但是到最后,常德善还是尊重了政委的决定……”
当时,部队到雪村时是凌晨4点多。首长们刚进屋,就有侦察员跑来报告,河肃公路上梁家村方向发现敌汽车纵队的长串灯光。几乎与此同时,敌情一个接一个报来,附近敌人全都出动,正向雪村一带压过来,包围圈已经形成。
早上5点,枪声先从东北方向,30团待的顶旺村那边打响。30团也刚进村,工事都没来得及挖,很快就给打垮了。
接着西南方向枪声也激烈起来,肃宁、饶阳的敌人过来了,雪村是不能待了,只能往北走。天大亮后,部队已乱了,机关的人也跑散了,只有少数人还跟着常、王跑。
23团二营拼命死战,总算保护着常、王两位首长冲过了河肃公路但仍没摆脱掉敌人。鬼子骑兵和自行车从两侧包抄上来,常德善一看情况紧急,说赶快分开,分路突围,他亲率一个连对付西南边肃宁方向的敌人,并抓过一挺机枪,掩护大家且战且走。
这时常德善右脚、左手已多处受伤,依然用肩膀顶住机枪继续射击,并命令贴身警卫胡德兰快冲出去。突然,敌人的机枪子弹射中了常德普的头部,他一头栽倒,牺牲了。
雪村战斗后,群众用棺材收敛埋葬了烈士们的遗体,发现常德善的身上中了二十七颗子弹,光是太阳穴部位就有三个弹孔。
当时,日本人还不知道这个战斗到最后一口气的大个子就是八分区司令员。但是有汉奸告密,第二天早县城里的敌人又到村里,把常德善的棺材挖出来,把遗体放在板子上,用布擦拭干净后,砍下了烈士的头颅,挂在了河间城门上。
敌人走后,村里的百姓又偷偷把常德善的遗体埋了。怕再有汉奸告密,遗体后来又转移了4回。解放后,遗体移到华北烈士陵园,由贺龙写了碑文。
常德善牺牲后不久,王远音因腿部负伤,行动困难,也用手枪自尽殉国。30团政委汪威,是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他带着30团警卫连(青年连),都是十六七岁至二十岁的青年与日军拼杀,全连牺牲后,汪威也自杀殉国。30团副团长肖治国、总支书记沈笑天、23团二营营长邱福和、分区侦察股长杨克夫等,也全部牺牲。
雪村战斗,教训沉痛。1942年9月1日,中央军委为此作出决定:“改变部队中政委最后决定权的规定,在战争中的军事行动,统一由部队军事首长最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