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青花到代看这几点特征!你手中的宣德青花值几个亿?

瓷器收藏,一般分为高古瓷和明清瓷两大门派。高古瓷研究以冯先铭,陈万里先生为泰斗,明清瓷器鉴定则以孙瀛洲,耿宝昌师徒为掌门。玩瓷器的藏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他们的影响说到瓷器鉴定,相信很多读者朋友都知道,耿宝昌老先生在古瓷器鉴定这方面的成就之高,在《明清瓷器鉴定》耿老整理描绘了非常多的宣德瓷器器型介绍,看已经十分完备,但在今天更深入的研究看来,还是有不少沧海遗珠,未被选进。

三藏认为关于明清瓷器鉴赏上,耿老的那本著作在基础上尚有不少可供完备之处,当然这也是因为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这些只能待于当世学者共勉力为之。宣德瓷器文物以青花名动天下,然而有不少海内外存世极罕的品种,而流落于民间,没被官方研究证实,其身份正统性都还不能被彻底认同,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学术研究是件严谨的事情。

宣德时期烧制精致的青花瓷器在后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甚至超过了永乐朝瓷器。堪为青花制作工艺的典范,给人一种独特的魅力,据资料显示,由于其瓷器制作的巨大成就,从成化时期到晚清民国都一直在有仿烧宣德青花,尤其是以清三代的摹仿水平最高,清三代所模仿的宣德瓷器可以用一句话评价:“新来陶器仿前朝,混入成宣价更高”。由此可见宣德青花是多么的珍贵精美,总体来讲宣德青花都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仿制品终归是仿制品,总会打上其生产时代的痕迹。所以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仔细分辨!

随着现在收藏界的一个兴起,宣德青花的价值也随之升高,而且不仅是完整器,要知道曾经的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拔得头筹的并不是一件完整器,而是一件破了口的宣德青花云龙纹天球瓶。拍卖价格高达上千万,更有甚者能拍到上亿!凡到代的宣德官窑佳器,在之后的历朝历代,直至当今中外收藏界均是热捧的品种。在国际大拍上动辄过千万,甚至过亿。这可能就是宣德青花的魅力!下图为2017年香港苏富比成交价过2亿的宣德青花碗,今天三藏就来讲讲宣德青花的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一:青花料

宣德青花的美就在于藏品的一个珍惜程度,这是由于这个时期的用料与现在的不一样就是青料的稀有,此时采用的是苏麻离青,这种矿物质料最大的特点就是晕散吃胎特征,很多藏友估计也看到这个字眼,但是理解却跟凹陷搞混了,这其实是两种特征,都在这种青料上有体现,所以能看到很多宣德青花上的青花发色都是浓艳,且苏料深浓处有锡斑,这是因为青料中含有的铁元素不完全融化而形成的斑痕。后世所仿造的这种特征都是用重笔点染而成,只追求个貌似而已。所以苏麻里青形成的斑痕为鉴别宣德瓷器的可靠标准,也正因为此作伪者就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伪造这种斑痕。

二:橘皮纹

橘皮纹在宣德的瓷器中是比较常见的,不仅是青花,在其他釉色的瓷器上也是经常见到,这是因为宣德时期的瓷器在高温色釉中烧造时候形成的气孔,且这个时期的釉面气泡密集现象,少有例外。这种釉高温黏度大,冷却过程较慢,继而形成的一种高低不平的橘皮釉面,能使人看上去有厚重感。宣德瓷器釉面上橘皮棕眼的“棕眼”其实少有人谈起,而且往往被大家所忽视,三藏查经据典大概总结了“橘皮棕眼”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橘皮纹釉面。其二、是指橘皮纹釉面上有棕眼。

三:釉面

宣德青花曾在一段时间一直被认为与永乐时期的是同一时期的瓷器,但是经过后面学术界所专研才发现这是两个时期的,所以从釉面上来讲都是比较莹润的,呈现出釉厚处泛青,多是白中泛青,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亮青釉,釉薄处泛微黄的釉面,孙瀛洲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凡款色雾暗而下沉,器身和口里足内闪有明显的牙黄色,浓釉处微闪青色者,具备这三个特点,虽无橘皮棕眼,也无疑是真品。”这是前辈的经验之谈。值得我们后辈借鉴。民窑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四:底足

宣德时期的瓷器底足分为两种,一般来讲中小器物底足多施釉,但器身与器足釉面色泽往往不一,而大器为无釉白砂底多,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 宣德瓷圈足通常都是内墙外敛,里墙外斜的浅圈足,用手比较难以抓起,当然也有少部分深圈足的,而后仿的宣德瓷器则沿袭了本朝的风格,如清仿的瓷器修坯时留有旋削纹,而宣德时则打磨得十分光洁。,从足端,斜削工艺,有无旋痕等方面就可区分。

五:落款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由于这个时期接永乐之后,所以已经开始与流行了在瓷器上冠以年号的习惯,但是由于没有规范完整,能看到很多地方都有书写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根据出土器物的研究表明,后期主要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民窑器则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画粗细适中,大多书“福”、“寿”及梵文。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