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可以与赵彦基先生见上三面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先师推介了一些神交的忘年艺友,若钱君匋、刘旦宅、吴颐人、徐有武、赵彦基等先生,这些前辈艺友,慢慢的逐渐由神交而变化为了面交,而青岛的赵彦基先生则一直到2017年才由神交而变为面交,这时的赵先生已经是耄耋老人了,并且也仅有两面之缘。前天赵彦基先生的快婿张岱文兄发来微信,报来赵先生仙逝的噩耗,心中甚是悲戚。思虑两天,收拾些记忆片段,便拟付诸文字以作纪念了。
九十年代初,先师转来了一通赵彦基先生致先师的信,嘱弟子与赵先生联系。赵先生虽然长辈饱学,但是谦谦君子,我和赵先生很快成了神交的忘年交。有次通信,赵先生寄来一帧近照,背景是赵先生莱西老宅旧居,门的右边墙上镶嵌着一块石刻,是先师挥题的“獭祭鱼书屋”,印象很是深刻。獭祭鱼书屋是赵先生的别署,“獭祭鱼”典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水,獭祭鱼,鸿雁来。”东汉郑玄注:“此时鱼肥美,獭将食之,先以祭之。”现在的解释是:“指水獭在孟春捕获肥美的鱼后,将鱼陈列在水边,如同陈列贡品祭祀苍天的赐予。比喻罗列故实,堆砌成文。宋人吴烔《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这是只有爱书、读书的人才会有用的书房名,于此可知赵彦基是爱书、读书的。2006年12月6日,赵先生在《我的遗言》中有云:“为满足我的书癖,我愿亲人将我喜欢的《楚辞》、《史记》、《汉书》、《唐诗》、《宋诗》与《苏曼殊全集》为之焚化,倘若地下有知,亦可破我岑寂。”
就这样我和赵先生一直是鱼雁往来着。大概是十年前的某天,赵先生的一位后辈亲戚持着赵先生的亲笔信上门找到了我,报姓名赵子义,伊也能文,一直追随着赵彦基先生。也有两次赵子义兄在寒舍与我聊天时,持手机拨通赵彦基先去的电话,让我和赵先生通了话。赵子义兄在漯市打理老乡开的一家小工厂,我们时或碰面,也帮他解决了厂里一些棘手的事情。不太久赵子义兄回青岛,我们仍保持着联系。
直到2012年,赵彦基嘱我关照的这家工厂仍在运营。刚开春,这个厂的周玉玮总经理从青岛带来了厚厚的一部赵先生著的《獭祭鱼书屋诗文类稿》,扉页上签着“建华乡兄鉴教,獭祭鱼书屋彦基奉赠。2012年2月28日” 。书衬上有云:“青年时,曾师从上海吴湖帆、周谷城、苏仲翔、徐孝穆、谢稚柳诸前辈习国学、书法、诗文、书画鉴赏,为吴湖帆、徐孝穆、谢稚柳先生入室弟子。”书中有先师的序言,曰:《聪慧的性灵 高雅的境界》,文中开头云:“五十年代一个春天的周末,在徐孝穆先生的寓所里,我意外地结识了还在上学的彦基兄。那时他还是一个翩翩少年,但读书甚多,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吐属不凡。在谈及文、艺、史、哲时,常常见解独到,语惊四座,并常有诗文见诸报刊,知者誉其为少年才子……”
一晃六七十年过去,岁月如流。而今先师驾鹤西去近十五年了,赵彦基先生虽享88岁高寿,但也是一声招呼不打仙逝到了西方净土,人生无常,皆要化为灰尘飘落陌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生太多伤感之情了。
时光到了2017年,我因去青岛参加北京琴岛拍卖公司在名家美术馆举办的秋季拍卖会,提前联系赵彦基先生,说要去上门拜访,赵先生应允了。到青岛后赵子文兄带司机接到我,在往赵彦基先生青岛市区家里的路上,子义兄讲,赵先生听说我要登门,非常高兴,特别嘱咐快到家时提前打电话,他老人家要出家门迎在小区门口,以示热情。我未让子义兄提早打电话,不敢接受彬彬长辈这般礼仪,故悄声进入了赵先生的家。
在与赵彦基鱼雁往来神交二十几年后,终于在青岛赵先生的府上结束了神交,可叹此时的赵先生已是八六老人,不才也知天命五年了。我们相见甚欢,谈艺论道,乐不知返。赵先生住的两室一厅,厅室都很小,但布置的很雅,门头有赵叔孺题字的木匾,客厅墙上是署着赵先生上款的书画,有两张南京画家陈大羽的花卉,印象尤深。书房兼卧室的房内,墙上名家墨迹美不胜收,尤其是沪上名家吴湖帆、王遽常写给赵先生的信札装框挂在墙上,似乎感觉到了赵先生时时在与大师对话,永远在探讨着艺术和人生。
与赵彦基见面后,颇觉相见恨晚,于是次年借去青岛拍卖之机,又想去拜谒赵先生了。可惜一年后的再次见面,竟是在医院的病床上。陪我去医院的路上,赵先生的快婿岱文兄和书画装裱师徐华阳兄大致谈了赵先生的病情,似乎问题不大。进病房看到赵先生气色尚好,但语言不太清晰了,记忆力也明显下降了,但赵先生的热情未减,一直叮咛岱文和华阳兄陪好我。临别我们仍旧是合了几张影,只是这次合影赵先生是躺在病床上,更堪可悲是这也成了我们最后的合影,所以尤感悲伤。
▲ 作者与赵彦基和张岱文在医院合影
上个月去青岛参加书画拍卖会,本想去探望赵彦基先生的,但因其他事情未能前往,心想来年春拍去青岛时再去不迟。不曾想这次失却的探望,便成了终身的遗憾!
夕阳下萧疏的黄叶在窗外的树上摇曳,在风中轻轻地飘落,沉思往事,欲语,泪先流了⋯⋯
2019年12月5日于闻乐不乐斋暮窗
于建华简介:
于建华法名智凯,别署不器斋、染丕室、无住庵、种瓜得瓜庵、不歌楼、闻乐不乐斋。1962年9月生于河南郏县,祖籍山东省文登。工书法篆刻,富书画收藏,精书画鉴定;研究佛学,参修禅宗;善诗文,多著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原印社副社长,漯河观音阁书画院院长、漯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
本文系自由书画谈原创内容,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