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记|因为她,我见过了北京的十二时辰
因为她,我见过了北京的十二时辰
(图:第16期第五组成员)
今天,首都大学生英才学校第18期发了招生通知。距离我第一次看到
(以上部分写于昨晚)
昨天,首都大学生英才学校第18期发了招生通知。第16期班有好多同学多做了转载,向大家做推介。今天再写她,或许不是在于对她做推介,而是在于还上去年说的要写一个结束后的感受。当然,其实直到现在第16期都还没有毕业,所以也说不清楚到底是结束了还是没有结束的感觉。但我想,其实不管结束还是不结束,都要保持一种没有结束的状态。
我第一次看到首都大学生英才学校招生是在2017年4月,那个时候关注中青院研究生会(老号)有一段时间了。研会现在已经有了新号,不过今天开会时说关注人数仅有七百多号人。现在新号的名称叫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会(微信号:cyu_yjsh),我们即将进入学校的21级同学可以关注一下。
刚刚看到招生通知的时候就被吸引了,一个是我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已经有过一次培训经验,当时参加的是校级工程;一个是北京市市级课程和内容的安排非常具有吸引力,能聆听大家的讲座和参与到北京市的大型活动中。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去北京参与到这个学校里去。
等到2018年4月份再发招生通知的时候,我觉得我离她更近了一步。因为就在这个月,我刚刚到北京参加完研究生复试并拟录取。但那两年其实也很少去关注她在做些什么,又发生了什么。只是知道在每一届毕业和开学时都会到植物园参观学习,同时予以授旗,算是一个传承。
到2019年4月,第16期招生通知正式发出,当天就按照要求做好了简历发送到了相关的邮箱,后被组织推荐得到一个参与笔试的机会。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复习,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询问的人,但我认为这是我一直在追逐的小目标,她一定会实现的。参加笔试,题目基本上是当年当月的时政,还有英语翻译,写作,介绍感受,做群像描述等等。我一阵狂写,不管对错,凡是自己知识储备里能够调动起来,写出来的东西就往上写了。停笔后,等第一个人交卷后我站起身第二个交卷。
(图:4月27日考完笔试后)
再到2019年5月3日,当时带着一个旅游团刚刚要靠近成吉思汗陵,收到进入面试的消息,面试时间在两天后。5月5日,回到北京的第二天下午我就穿着平常的衣服去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参加面试,其他来面试的同学基本都是正装加皮鞋,相比之下我就显得很随意。甚至到现在,我都几乎没有穿正装参加过面试。面试分配到第一组,同组相比较之下都是来自清北人师的同学。面试分两个环节,一是个人单面,二是无领导小组面试。
(图:5月5日考完面试后)
面试结束后,我心里就知道应该被录取了。几天后,师兄给我发消息说恭喜进入,我说我都还没有收到消息呢。师兄说他从北京学联的公众号里看到的,并转发给我。至此,算是第一阶段结束,追梦两年的小目标结束。
时任辅导员何侃侃在开班仪式结束后的第一次班会上提到,青马班的学习只有一年,要想好给自己设定目标,一年要达成什么样状态。于是,我又带着这个思考参加了无数的熬夜,参加到党和国家的大型活动中,为新中国七十周年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小小力量。在此过程中,当我一次又一次见到5号领导人和部分政治局委员不辞辛劳,熬夜。我心里想到是:为了给新中国七十周年庆生,不管年龄高低、职阶高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本职工作,及时协调跟进以达到最好的状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的一种体现,也是党的领导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起领导核心的地位,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的体现。
从凌晨到夜晚,又从夜幕降临到凌晨,熬了无数的夜,北京的十二个时辰就在长安街、长椿街、房山区某军用基地、天安门城楼等地一次又一次的划走。在房山坐在凳子上聊天,看着月亮降下去,太阳又升起来。趴在桌上,躺在凳子上,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节奏很快。那段时间,又刚刚从美国研学回来,还没有赶得上调整作息,又投入到这场令人终身难忘的庆祝活动中。
参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祝大会,是我读研三年最想完成的事情之一。当我在校史馆看见2009年我校师生参与游行庆祝的方阵时,心里是激动的。恰逢一个十年,难得一遇的机会,一定是要把握住的。当然,最后学校由于人数太少没有组成游行方队加入其中。恰恰也是因为她,我参与到其中并留下了十分珍贵和难得的回忆。尽管留存的照片非常少,也没获得新华社谢环驰老师拍摄的照片,但很多记忆也就留在了脑海里。10月1日凌晨,接到可以撤退的消息时,我们大多数人就沿着崇文门往各自的学校撤回,没有在当日涌入到庆祝的氛围里,而是在第二天早上醒来,打开电脑,坐在寝室里默默地看完了整个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听着从高空盘旋而过的飞机轰鸣声。终于,一切都圆满结束了。
在我年轻的身体和记忆里,没有涌入人潮它并不是一件称得上可惜的事情。当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思考时,它又发挥了它自己的价值。我们“缺位”,意味着有更多的人能够“补位”,对于他们来讲,或许又是一个值得记忆和回味的故事。
去年,我说要等到青马毕业时再来写一篇收获与感想,但直到现在我们第16期依然没有等到毕业的通知,而我却清晰地知道青马毕业已经一年多了。在过去的2020年里,无数的青马人投入到了抗疫抗洪的一线,发挥了青马人的责任与担当。对于青马人而言,不管是以后高居庙堂,或处江湖之远,都应把把家国情怀铭记于心。于国于民,都要做好自己,发挥好“螺丝钉”的作用。
写到此时,发现没有太多的感想,但想说的都已经在前面的话里。
三年里,在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北京市团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均参与了学习,有很多收获和启发,他们大多都存在于过去的属于流水的文字里。
我们要往前走,都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今天,当我们再去回首过去走过的路,踏过的水,翻过的跟头,都是在为了提出警示、总结经验教训,为“十四五”开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凝心聚力。
对于融入时代大潮的新时代青年来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十六字方针更要深刻领会把握,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真正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者、推进者,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