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都拍出《与神同行》了,我们的『地狱极简史』还不了解下?
文/Deva
最近看了韩国影片《与神同行》,
豆瓣评分7.7,
我给他打了五星。
看完后嘴里大呼过瘾,
但心里暗暗不服气和惋惜。
不服气的是电影素材和我们的传统文化
几乎一脉相承。
惋惜的是建国后不许成精,
这样的电影我们拍不了。
▲主人公奔赴地狱的路上
果然是“黄泉路上无老少”
《与神同行》讲的是,
一个消防员火灾中因救人而牺牲,
在三个地狱使者帮助下,
经过七轮审判投胎转世的故事。
▲地狱也与时俱进,门口有了闸机
今天我们就根据电影,
结合古代的壁画、雕塑,
讲一讲中国地狱观念的演变。
虽然地狱被扣上“封建迷信”大帽子,
但不可否认根深蒂固存在于我们的
传统文化和观念中。
谁家奶奶没给孩子讲过牛头马面、
阴曹地府的故事呢?
▲第一轮审判:杀人地狱
犯了杀业的人在争先恐后往上爬
但没人能爬上去
远古时期,
人们没有鬼神观念,
曾存在一种弃尸的风俗。
到了商代有了鬼的观念,
鬼世界的等级是人间世界的延续,
是奴隶社会的“镜面反射”。
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加上阶级社会统治者的意志,
神的观念也出现了,
统治者就是神,神就是统治者。
加之灵魂信仰,
反映到丧葬文化领域,
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可以说延续至今。
▲第二轮审判:怠惰地狱
被磨盘碾过的人立马复活再次被碾压
跳到水里的会被长着人面的鱼啃噬
不同于现在对鬼的认知,
先秦时代,鬼是红色的。
《墨子》中记述被周宣王杀死的杜伯复仇,
穿着一身红,拿着红色弓矢。
这是最早具体讲鬼的记载。
▲第三轮审判:说谎地狱的剑树林
后几轮审判不再赘述
鬼住在哪里呢?
后来有了黄泉的观念,
这是地狱观念的来源。
我们都背过《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对武姜说: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再后来地狱出现了,
《楚辞·招魂》中提到的“幽都”
是我国关于地狱的最早记载。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此皆甘人,归来!恐自遗灾些。
即使好多字你都不认识,
也能感觉出幽都的恐怖颤栗吧!
此时是战国时期。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下部(汉)
描绘的黄泉景象
鬼世界形成主管者、簿籍等完善制度,
大概在汉以后。
那时阴阳五行学说盛行,
泰山在东方,
东方是万物之始,故知生命,
主管人的生死。
《汉书》提到人死后的去处,
一是黄泉,二是蒿里。
清人刘鹗《老残游记》记述游泰山时,
曾远眺蒿里山上的阎罗王庙,
香火很盛,如今不存。
“泰山治鬼”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蒿里山旧照
接着佛教传入,
地狱思想和本土地狱观念渐渐融合。
带来了十八地狱、轮回、因果报应,
这时的地狱更加立体了。
地狱十殿和十殿阎罗治鬼传说,
是佛教传入中国后
由我国的和尚们制造出来的。
所以说《与神同行》算不算“抄袭”呢?
▲山西长治崇庆寺地藏殿彩塑(明)
地藏菩萨居中,十殿阎罗、六曹判官分列两边
十殿阎罗头戴通天冠,均为帝王相
(帝王掌握生杀大权,
如今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呢?)
背后悬塑用人间宫殿表现阴曹地府景象
鬼门关、望乡台、奈何桥、各种酷刑等一应俱全
一个场景便是一个故事
这种格局就是典型的地狱变相
下文会说到
《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讲
人死后三年内要经过十殿阎罗王的审判,
才能入于轮回
(电影《与神同行》中则是要经过七轮审判)。
阎罗王来自婆罗门教神话,
隋唐时正式取代“泰山府君”成为地狱Boss。
而最早将阎罗王一分为十则源自敦煌遗经。
十殿阎王分别为:
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
▲莫高窟第321窟-地狱图(初唐)
阎罗王据案审问,案旁站着捧文书的佐吏
牛头阿傍持棒押带枷罪人
中有铁蒺藜,周围设剑树
有夜叉守卫城门,狱城外是刀山
看《西游记》真假美猴王,
我们知道阎罗王在外主事,
而幕后CEO则是地藏菩萨。
地藏信仰也是隋唐流行起来的。
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让信众爱上了这位
具有伟大自我牺牲精神的菩萨。
▲山西平遥双林寺地藏殿彩塑(明)
上图为地藏菩萨
下图为左胁侍道明和尚
右胁侍是道明的父亲:闵公
父子两把九华山让给地藏做道场
后常伴菩萨左右
关于地藏菩萨的来历有两种流行说法,
一是新罗王族,出家为僧,
渡海至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
一是如来十大弟子之一目犍连(目连)。
第二种说法更是将地藏菩萨
与目连救母的传说结合在一起。
▲榆林窟第19窟-目连变(五代)
目连得道后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看到母亲在饿鬼道受苦
于是用钵盛饭送给母亲吃
但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
佛祖说: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
才能救出你的母亲
这个故事来自《佛说盂兰盆经》
也是盂兰盆节的来历
农历七月十五还是汉民族祭祖古俗、道教中元节
佛教地狱观本土化结果之一,
表现在艺术创作领域,
就是地狱变相
(变相:用绘画或雕像表现佛经故事)。
宋以来,形成了以地藏菩萨为主尊,
十殿阎王分列两旁,
再辅以地狱景象的传统。
▲重庆大足石刻地狱变相图(宋)
油汤地狱、镬汤地狱等十八层地狱景象
令人触目惊心
明清,
随着古代造像艺术不断世俗化,
展现地狱恐怖场景的塑像
虽然仍是地狱变相的一部分,
但体积被放大,
成为各地城隍庙、东岳庙等庙宇的重头戏。
▲山西蒲县东岳庙的阴曹场景(明)
每曹之前都跪有亡故之人
似在伸冤求情
▲山西蒲县东岳庙的地府场景(明)
它依据佛教《小乘经》地狱故事为蓝本
塑造了“刀山、油锅、锯解、磨碾”等酷刑
还穿插了《西游记》中唐王游地狱的线索
不管你如何看待地狱文化,
它也是咱们的传统之一。
《与神同行2》都上映了,
咱们拍不了,
但起码不要忘记自己的东西吧!
参考资料:
于为刚《中国地狱观念的形成与演变》
范军《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
杨平主编《典藏中国:山西彩塑》
敦煌研究院网站:数字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