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之阳明病篇第二百一九条三阳合病口不仁面垢之我见

三阳合病出自于张仲景伤寒论之阳明病篇第二百一九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自古以来这一条非常有争议,大家对三阳合病众说纷纭,更对腹满身重,猜测臆说!不少中医爱好者甚至职业中医者都对“口不仁”这三个字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翻遍了古代典籍,百思不得其解!

试想以下如果我用现代病名,告诉你三阳合病是啥病种,你会不会把这一条的疑惑迎刃而解呢?!

要想彻底搞明白这一条,就必须有十足的临床阅历,如果你常年在门诊上班可能搞不明白这一条的深刻含义,但你若在病房上过班,你肯定明白这条讲的是啥病种!

因为这一条的患者在门诊上几乎遇不到,在病房却天天能遇到,所以我对这条有自己的独特视角!

在病房里经常见到“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这类患者发烧之后就如条文抄的一样!”你问他们哪里不舒服?他们会统一口径的回答:“我嘴里不得劲儿!”

此时此刻,你就会明白,不仁者,不得劲儿也!仁就是仁和的意思,同仁的意思,上下不仁和了,也就是不得劲儿了!

口不仁,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也可以说成是,我老感觉嘴唇麻!

口不仁,对于阴虚性冠心病患者来说,也可以说成是,我老感觉嘴唇火烧火燎的!

面垢者,何解?此类患者高烧之后,面庞就像没洗脸一样灰蒙蒙的,也有个别患者脸颊通红,大熊猫眼,像死了爹一样的神情!以脸颊通红为主的大汗出患者是阳明病患者!

身重难以转侧,怎么解释?本来脑梗之后功能减退,好多都活动不利!厉害了就是瘫痪,如何转侧?哪个半截身子瘫痪的患者,不感觉半截身子身重呢?又如何转侧呢?试想以下是不是这个情况?!

谵语者,三阳合病,高烧烧糊涂了,说胡话呢!这个很正常,我小时候高烧40多度的时候,经常说胡话!

遗尿者,很多中风偏瘫的患者,因为半截身子气虚尿失禁,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患者,有很多,也不难理解!用补阳还五汤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前提是气虚型的,而这里的遗尿可是阴虚有热型的,是不能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的!阴虚型有热的遗尿患者,往往老太太比较多,此类患者一般都是绛舌略微有点黄苔,大便便秘,半身软瘫无法动弹的患者,经常尿失禁!且小便焦黄,气味比较大,尿量也比较大,肚子容易腹胀,归根结底就是阴虚型腹胀,大便干,小便频,不腹胀才怪呢!大便拉不出来,屎里的水分都到了尿里了,拉不出来能不胀嘛!再出汗再发烧能不伤阴嘛!

阳明病阴虚患者,你再用下法,不额头出汗才怪呢?!阳明病,典型的但头汗出,齐颈而还!正所谓“汗血同源”你用大黄泄血里之热,能不更出汗嘛!此时此刻,你应该用滋阴清热的补法,就是白虎加人参汤!

手足逆冷者,怎么解释?谁临死前,手脚不冷的?!汗血同源,血被釜底抽薪泄掉,肯定冷!此时此刻已经热邪入营了,而且都有点动血耗血了,怎又敢泄血釜底抽薪呢!把体表的热,抽泄到体内,不逆冷才怪呢!体表的郁闭之阳被抽到体内,犹如体表瞬间降温,作为以阳为主的四肢末节必然逆冷啊!

我这么解释,可能略微有点牵强!我从实战角度说以下,大家就能理解了,如果体表发烧,手一摸就烫的慌,这样的患者,是太阳病为主的三阳合病,此时应该用麻杏石甘汤!解表后,汗自然就停止了!手足逆冷也会随之消失!

如果是以少阳为主的三阳合病,基本上用小柴胡加石膏汤就可以解决,此类患者,一般高烧的时候都会口苦口渴且头懵不爽,咽喉红肿!

如果是以阳明为主的三阳合病,基本上用白虎汤就可以解决,此类患者基本都是脉浮滑,呼吸频率偏快,大便干燥、舌绛或黄干缩为主,重点是水不解渴,一暖壶一暖壶的喝,一晚上喝个二三十斤水,这种情况很常见,并不夸张!

如果阳明病为主的三阳合病,汗退了照样发热,一般很难治,其实这种情况就是正虚邪实的一种体现,这时候用白虎加人参汤就能解决,如果你还坚挺着用白虎汤就很难把顽固不除的热邪退掉!

(0)

相关推荐

  • 白虎汤系列(1)白虎汤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最近的一段时间我们认真学习了解了小柴胡汤系列,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白虎汤系列. 白虎汤 知母六两(18g) 石膏一斤,碎(50g) 甘草炙,二两(6g) 粳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219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这一条不容易理解,主要原因在于病情复杂,另外存在倒装句,"白虎汤 ...

  • 卷四173,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咎耶!若趺阳胃脉浮而鼻中燥者,此热据营分,营     热迫血妄行,必作衄也.世有以哕为呃逆者,不知     哕即干呕也,以其有哕哕之声,故又名哕也.观今     病呃逆之人,与饮冷水则气自脐下 ...

  • 卷四174,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取实,言反以虚为实而攻取之也.血属阴而为内     守,故曰守空.迫血,言劫汗也.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 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 出 ...

  • 卷四172,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逆而亦为哕矣,法当大温.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䭇,言胃气虚竭 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 中燥者,必衄血也.    注 误攻饮冷,皆可致䭇,固矣.今 ...

  • 卷四171,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注 此承上条不攻亦哕之义也.若其人胃中虚冷,不     能食者,虽不攻其热,饮水则哕,盖以胃既虚冷,复     得水寒,故哕也,宜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温而降     之可也.    集注 喻昌曰 ...

  • 卷四175,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此为大逆,则从前浮脉变而为无血之虚,大脉变     而为胃冷之迟,虚寒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     反与饮冷水,其人得水寒之气,冷与虚相搏于胃     中,故必

  • 卷四176,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          以为有热,饮以冷水,欲以水寒胜热而作汗,里先 ​    虚寒,又得冷水与之相搏,则冷结上焦,必至咽噎塞 ​    而气逆矣.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 ...

  • 卷四170,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也.    集注 方有执曰:攻热皆寒药,故知必哕.胃中虚以不能     食,言此亦戒谨之意.     林澜曰:阳明谵语潮热,不能食者,可攻,由燥屎在     内也.乃亦有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须详 ...

  • 卷四169,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为客热,寒为真寒,究其根由,祗由发汗令阳气微.     然则阳气之珍重何如而可误汗乎?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 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注 阳明病不能食者 ...

  • 卷四177,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不利者,即利之以降其气,前部小便也,后部大便     也.     程知曰:前部不利,后人治以五芩:后部不利,后人     治以承气是也.     沈明宗曰:邪传于胃,胃气壅遏,两气相搏,气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