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帖】宋拓《奉命帖》 遒劲郁勃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起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宋拓颜真卿《奉命帖》 忠义堂帖 35.6×16.5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作品鉴赏
书于建中四年(783年)。颜真卿书,行书,刻帖,信札。35.6×16.5厘米。凡11行,计69字。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 是帖无书写年月。据帖所说“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人心无路见,时事只天知”,明赵《石墨镌华》认为:“观其词意,乃使李希烈时也。”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颜真卿以“太子太师淮西宣慰使”的身份,前往许州宣慰李希烈。此帖应在此年,时年75岁。所以又名《奉使蔡州书》。颜真卿知天命无违,则其奉使许州,计不旋踵,已无归意,烈烈忠节,临难慷慨,不能不中心,悲恨交加。正如司马光《新唐书传赞》所说:“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