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传》:文远,忘记过去吧,就照你说的做!

这是《真·三国志》第 219 篇文章

今天来讲 李典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李典,字曼成,今山东人。

李典年少时非常好学,不喜欢舞刀弄棒,对打仗其实没什么兴趣,于是拜师读《左氏春秋传》,除此之外还熟读各种书籍。

李典的伯父叫李乾,全身散发出一种英雄气概,早年在乘氏这个地方集结了好几千个食客,天下出乱的时候带着他们投奔了曹操,在寿张击败了黄巾军,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征讨徐州。

194年,在曹操东征徐州陶谦的时候,留守兖州的张邈和陈宫跳槽到了吕布账下,曹操派李乾回到乘氏,安抚各县百姓。

吕布的别驾薛兰和治中李封想招揽李乾,于是软磨硬泡劝其投降,李乾不肯,于是薛李二人将李乾给剁了。

曹操生气了,让李乾的儿子李整接管了李乾的部队,和其他的将领一起攻打薛兰和李封,薛李二人战败。

李整因为在参与平定兖州的事上有功劳,因此升迁为青州刺史。

只可惜,李整英年早逝,李整死后,李典接管了李整的部队,任颍阴县县令,担任中郎将。在几次与领导的交谈中,李典表现不错,曹操便觉得李典是个可造之材,发现他对打仗一事并不上心,便让他试着管理百姓,李典也因此升迁为离狐太守。

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李典带着家族人及自己的部队富足运输军需,之后,袁绍大败,李典便被任为裨将军,在安民屯兵驻扎。

袁绍死后,曹操收拾袁绍的宝贝儿子袁谭和袁尚,期间派李典和程昱用船走水路,运输粮食。

正巧,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领着部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道。之前,曹操曾下令李典和程昱,说:如果船过不去,就别死磕,走陆路吧。

然而此时的李典,在分析了一下形势后,对将领说道:我看高蕃的部队战斗力不足,只是依仗水势罢了,士兵们也都有轻视我们的意思,我想,攻打他们应该不成问题。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我觉得自己做主也是可以的,应该立即攻打。

老谋深算的程昱在一旁边听边琢磨,随后眯着眼说着:我赞成李典将军的看法!

于是乎,李典一行人向北渡过了黄河,出其不意来到了高蕃面前,大获全胜,水路也由此得以畅通。

202年,刘表派刘备向北进攻叶县,曹操派夏侯惇、于禁和李典率军抵抗。刘备将阵线后撤到博望与曹军对峙,突然有一天早晨,夏侯惇起来晨尿的时候发现刘备的军营着火了,于是喜出望外,立即抖了抖手上的东西,穿上战甲就要去追击刘备。

此时,李典说:敌人无故撤退,肯定不安好心,我怀疑其中必有埋伏,况且我看了一下,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浓密,不能追击呀!

然而性急的夏侯惇不听,和于禁带着军队前去追击,将李典留了下来。果然,夏侯惇等人中了刘备的计谋,被突然从草丛中窜出来的“德玛西亚”杀了个措手不及,幸好李典及时救援赶到,刘备见夏侯惇的援军到了,便不再恋战,撤了。

在《三国演义》中,这把火是诸葛亮放的,烧的是夏侯惇的军营,实际上在正史中,这把火是刘备放的,烧的是自家军营。

204年,李典跟随曹操围攻邺城,邺城攻克后,李典又与乐进一起在壶关围攻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取得了胜利。李典也因这些功劳而升迁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

李典的族人部下又三千多户,都居住在乘氏,李典也自愿请求迁徙到魏郡,曹操笑着问:呵呵,你是想效仿耿纯吗?

李典垂下了头,面露愧色地说道:我性格懦弱,功劳也不是很大,但是得到的封赏未免太大了,有些亚历山大,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和全家族的人一起为您效力。况且目前天下还没安定,我应该迁徙到魏郡之郊,来防御四方变乱,我这么做并不是效仿耿纯。

曹操听了后,很满意,非常赞赏他,加封他为破虏将军,于是李典就带着族人部下到了邺县。

211年,李典跟着曹操一起征伐韩遂和马超。

214年,曹操从合肥回去了,李典与张辽和乐进在合肥驻守。

215年,孙十万率众围攻合肥,张辽原本想按照曹操的教谕出城交战,但是刚一拿起武器就缩了回去,为什么呢?因为张辽平时和李典与乐进有矛盾,张辽担心他们会因为私心而跟自己作对。

张辽坦率地向二人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没想到李典慷慨地说道:呵呵,这是国家大事,就看你的计谋好不好,如果可以,我怎么能够因为私怨而不顾全大局呢!

于是张辽将自己的方案拿了出来,实际上是曹操的意思,李典觉得可以,乐进也没问题,于是李典与张辽率军出击,杀得孙十万差点丢了性命,史称“威震逍遥津”。

战后,李典因功加了工资。

李典平日里爱好学问,注重儒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儒将,也从来不跟别人抢功劳。他为人尊老爱幼,有人就此猜测张辽的性格肯定不是很好,不然为何会跟这种人有矛盾?

然而,老好人李典却英年早逝,三十六岁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李祯继承了他的爵位。

李典生前,深得大家的喜爱,军中上下都称他为长者。

曹丕称帝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战的功劳,追赠谥号愍侯,追加李祯食邑百户,另外又以百户封了李典的另外一个儿子为关内侯。

243年,李典搬进了曹操的庙庭。

END

对于李典,您还有什么看法与想说的呢

欢迎在底部留言留下您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编撰这部《真·三国志》

下期:蔡琰

精彩回顾

▲【张辽】传

▲【乐进】传

▲【徐晃】传

▲【张郃】传

▲【典韦】传

▲【李通】传

▲【高干】传

▲【袁绍】传

▲【颜良文丑】传

▲【淳于琼】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