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康德

欢迎来到【西方哲学】

点击“襄子讲西方”关注我们哟

这是一篇临时、随性写出的文章

【极简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康德

01 前言
近日,襄子刚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爬出来,已失血过多,正在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传》里疗伤,借此机会,将古希腊哲学到康德的哲学简单捋一遍,由于篇幅的原因,是极简的。

在古希腊中,哲学的意思就是爱智慧,很多人一看到哲学就两眼冒光,感觉很深奥,看不懂,就仿佛在看天书一样。实际上,在康德之前的哲学都还算是比较简单的,进入的门槛比较低,谁都可以在里面说上几句,自康德之后,哲学才真正成为了一门学科,进入的门槛就提高了。因此,康德之前的哲学完全可以像拉家常一样随便扯一扯,大家不要有太多的心理压力。

简单来讲,所有的哲学都可以将它分个类:

1)形而上学

2)认识论

3)伦理学

顾名思义,形而上学就是探讨一些世界本源的问题,比如,这个世界是什么构成的呀,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呀。这类话题都可以归类到形而上学。这类话题也是最早出现的,来解答“WHAT”的问题,认识论是回答“HOW”的问题。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一般来讲,都是各有各的理,大家吵吵闹闹,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吵累了,就将这个问题先放一放,不去管“WHAT”问题,将战场转移到了“HOW”的领域,就是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去认识这个世界,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世界,最早讨论这个话题的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最后,就是伦理学,也是苏格拉底开始才真正将其纳入哲学讨论的范畴。

2.古希腊时期

有了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古希腊的哲学一分为二,以苏格拉底为界限,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基本都在讨论“WHAT”的问题,而他和之后的哲学家,主要也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更多讨论“HOW”和伦理学。

【襄子阅读】01:苏格拉底的启迪

i.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都在回答“WHAT”

哲学家之父是泰勒斯,他认为,这个世界是由水构成的,并且地球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个圆盘。泰勒斯的学生安纳克西曼德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他所谓的“无限定者”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他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泰勒斯的另一个学生安纳西梅尼斯继承了老师的“单一元素论”,认为世界由空气组成。这三个人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米利都学派”,也被称为“爱奥尼亚学派”

与之相对的是以巴门尼德为首的“埃利亚学派”,巴门尼德算是唯心主义的祖师爷,他专注于人的心灵活动,他认为,人类的一切感官都是不可信的,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变化,一切都是一层不变的。万事万物也一直存在,没有起点,自然也就没有终点。他认为,只有思维才能发现真理,只要思维逻辑上讲得通,可以不去管经验,因为,经验不可靠。

哎嘿,这就引出了“埃利亚学派”的另一个重量级人物,芝诺,芝诺最著名的还属他的悖论,其中,他的乌龟最为有名:假设,一只乌龟在我前面100米处的A点;当我追到A点的时候,乌龟也向前运动了一定的距离,到达了B点;当我到达B点的时候,乌龟又跑到了C点……也就是说,在我与乌龟之间,有无数个点是由乌龟先到达,而后我再到达的。既然是无数个点,那么自然我就无法追上乌龟。

这就是在思维逻辑上说得通,可以不去管经验,芝诺嚣张地拍了拍手,转身离去。有了微积分关于无穷小的概念之后,其实这个乌龟也就不攻自破了。

除了这两个学派外,还有“毕达哥拉斯”学派,创始人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这个世界是由数组成的,而且是整数。这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因为当时人的脑海中,还没有无理数的概念,其中,该学派的一个学生,希帕索斯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边长都是1,请问,它的斜边长是多少?

这个问题难倒了毕达哥拉斯,不过很快,由柏拉图的弟子提出了无理数的概念,这场危机才算化解了。

毕达哥拉斯学派放弃了泰勒斯单一元素的概念,他们认为物质是由土、水、气和火组成,而这四种元素又由冷、热、湿、燥四种基本物性两两组合而成。

赫拉克利特是一个城邦的王子,但他不爱江山爱哲学,将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兄弟后,他躲到神庙里面隐居去了,他认为,这个世界由火构成,并且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狠狠打了巴门尼德一巴掌,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是变化的呀。

德谟克利特和老师留基伯开创了“原子论”,他们认为这个世界由最小的微粒原子构成,如果人有灵魂的话,那么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这个观念影响了整个人类历史。

ii.苏格拉底之后的哲学家,开始关心人们的生活

发现没?他们大都探讨这个世界的本源问题,是“WHAT”的问题,而苏格拉底三师徒则更关注人类的现实生活。鉴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讨论苏格拉底了。

柏拉图最重要的贡献是“理型论”,“理念论”,他认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型世界,另一个是现实世界。理型世界就像工厂里面的模具,是完美的,而现实世界则是由模具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残缺的。所有生物在出生之前都活在理型世界中,下凡的时候才落到了现实世界。正因为此,柏拉图的哲学带有一种理性主义的味道,因此,启蒙时期理性主义的根本,大都建立在柏拉图的哲学之上。

“HOW”的问题,关系到政治,因为人们如何生活,也等同于统治者如何统治,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构造出了一个哲人王的概念。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基本一直在与老师唱反调,因为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不相信有两个世界,他认为,人出生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是一张白纸,人只有通过自己的理性才能认识这个世界,才能活得更好。在科学上,他开创了逻辑学,是“归纳法之父”,他的哲学后来融入到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被后世的很多人批判。启蒙时期的经验主义,其根本就是建立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之上。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是启蒙时期的两大阵营,各自都出现了三位代表,当双方都走到各自的极致时,发现前方都是一片悬崖,无路可走了,这个时候,康德横空出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不过这是后话。

iii.古希腊尾声,三大哲学流派

古希腊文明快要进入尾声的时候,又出现了三大学派,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论学派,怀疑论学派这里就不多说了,之前有说过。

蒙田:依靠我们自己的能力来判断是非那简直是疯了

其余的两个学派更侧重伦理学,教人们如何活得更舒服,更好。伊壁鸠鲁认为,人要活得快乐,要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伊壁鸠鲁认为,这个宇宙是偶然的,没有目的的,他的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成四句话,第一,不要害怕神,第二,不要担心死亡,第三,幸福很容易获得,第四,不幸很容易承受。

斯多亚学派是伊壁鸠鲁的对立面,创始人芝诺(非芝诺悖论的芝诺)认为,整个宇宙都是由一个最高的神,用理性掌控的世界,一切万物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而且是有目的的。他们主张道德能够引领人们获得幸福,幸福和快乐完全在于符合道德的生活,也就是用理性来掌控欲望和激情。他们认为,人没有外在的自由,但有内在的自由。想要获得快乐很简单,控制自己能控制的,放过自己不能控制的。

人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命运。

03.古罗马时期

斯多亚学派在古罗马时期非常流行,古罗马也出现了很多哲学家,比如卢克莱修,他写了《人性论》,西塞罗,皇帝奥勒留,其中,新柏拉图学派的代表普罗提诺将之前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学派和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都扔在一起熬成了一锅粥。

OK,到目前为止,古希腊的哲学基本就连成了一串,接下来就是中世纪的哲学了,中世纪的哲学其实就是神学,哲学成了神学的奴仆,一个新的元素出现了,他就是上帝。

奥古斯丁活跃在西罗马灭亡之时,当时,基督教洗白已经过了整整一个世纪,可是罗马没了,被蛮族人灭了,因此很多人都质疑,基督教究竟是来帮罗马的还是害罗马的?

奥古斯丁说,罗马没了,没关系,因为它只是世俗之城,我们还有上帝之城呢!这就是《双城记》,想想看,这是不是和柏拉图的“理念论”很相似,双城与两个世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从此之后,基督教吸收了柏拉图,奥古斯丁将柏拉图给收编了,他觉得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太世俗,不配和上帝待在一起,所以亚里士多德凉了。

04.中世纪的哲学=神学

后来,托马斯·阿奎那将亚里士多德也收编了,这两位师徒再一次相聚在了一起,舞台是基督教。

你是否也以为,宗教等同于愚昧?

中世纪的神学家还有很多,比如提出了奥卡姆剃刀的奥卡姆、罗吉尔·培根。这一时期的哲学,最主要的心思在伦理学上,遵循上帝的教诲,做个好人,升入天堂。

05.文艺复兴时期,绽放人的光辉

接着,文艺复兴来了,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齐登场,这一时期的哲学,开始逐渐要脱离教会,将人生的过程独立于神学。重视人的价值,人格的尊严成了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口号。

基督教将柏拉图再次收编,柏拉图主义得到了复兴,一切都像是一个轮回一样,人们从伦理学的范畴中再次回到了回答“WHAT”这个问题。

期间,马基雅维利、伊拉斯谟、托马斯·莫尔、马丁路德、罗耀拉、蒙田相继登场,是的,他们都算是哲学家。

伊拉斯谟和托马斯·莫尔算是比较温和的人,他们只是反对经院哲学,主张内部革命,但他们之后的人却比较暴力,试图从外部击碎基督教会。

马基雅维利写了《君主论》,将政治学脱离出神学,他认为,天主教并没有使人更高尚,靠神学的教诲有用吗?他能使你成为好人吗?不能!

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省省吧,兄弟们,一切都是注定的,我们活着,全靠信仰,别挣扎了,听上帝的话就好,教会都是骗人的,中间商赚差价呢。马丁路德将教会从基督教中赶了出去,在上帝与信徒之间,不需要任何中间商。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有疑问了?马丁路德不是一个进步分子吗?怎么看上去还那么愚昧,那么封建啊?实际上,马丁路德只是将信仰的中介给去除了,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区别,大家可以简单理解成,新教是没有中间商(教会)赚差价的天主教。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反对教会和反对宗教是两回事,当时很多人反对教会,但他们内心对基督教的信仰却丝毫都没有动摇过。所以,我们看西方史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在猛烈地抨击教会,不要觉得这人是一个无神论者。

蒙田开创了法国精神主义的传统,他也是最后一位人文主义者。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先驱,他写了一本《新工具论》,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他将实验引入了科学。在这个时候,其实科学和哲学还没有分家。

06.启蒙时期

接下来就是启蒙时期,两大阵营的对抗,经验主义主要研究“HOW”的问题,理性主义主要研究“WHAT”的问题,其中,两者都认为理性对于人类来讲很重要。

i.经验主义:洛克-贝克莱-休谟

经验主义以英伦三岛为主,以“归纳法”为主,他们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最重要的是经验,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块白板,需要后天的经验去习得一些概念和观念,来理解这个世界。约翰·洛克作为创始人,他认为,这个世界的物体都有第一性和第二性,第一性是物质的本来属性,即长宽高,是不随我们意志的转移而转移的,第二性质是我们的感受,比如苹果是红色的,是甜的,这台电脑好烫,余襄子好帅等等。

贝克莱是一位主教,他最著名的论调是“存在即是被感知”,他不相信洛克的第一性,但他相信第二性,他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主观的。只要被我们感知到,被看到,那么就是存在的,至于长在深山老林里面的花草,任何生物都不可能抵达的地方,贝克莱说,还有上帝能够感知。

大卫·休谟,将经验主义走到了头,他连事物的第二性都不相信了,他认为,因果律只是人们的习惯或偏见,他颠覆了整个因果律传统,将经验主义推到了“怀疑论”,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客观存在的,两件事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换句话讲,人类啊,省省心吧,别去理解这个世界了,因为你根本理解不了,好好活着吧,别去想了,乖。

经验主义,到此,距离悬崖只有一步之遥。

ii。理性主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理性主义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以“演绎法”为主,认为人在出生的时候,脑海中就已经有了知识,只不过需要激活。理性主义的先驱是笛卡尔,这个家伙提出了“我思故我在”,他将这个世上的一切都怀疑了一遍,最后得出,只有我在思考这件事是不容怀疑的。“思”不局限于思考,任何精神活动,怀疑、肯定、否定都可以纳入“思”的范畴。

笛卡尔用理性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因为只有上帝才能是这个世界的第一因,是一切事物的推动者。当然,笛卡尔的这个证明在今天看来,是循环论证。这个世界很神奇,我脑海中有完美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完美的上帝存在,他给了我这样的概念。上帝为什么存在呢?就是因为他要给我完美的概念。这就是循环论证。

笛卡尔开创了“心物二元论”,他证明了“我”这个精神体的存在,那么这个精神如何与现实发生关联呢?他没有给出论证,他的接班人,斯宾诺莎将二元论推到了一元论,他认为,神是最高的存在,也是唯一的实体。神既是他的哲学的起点,也是他的哲学的终点,一切事物都必须通过神这个终极原因来理解,同时,神也是我们追求知识和爱的终极对象,在斯宾诺莎看来,神与世界是一个东西,神的律法也就是自然法则,神的力量与自然事物的力量是同一的。斯宾诺莎是这么定义神的:绝对无限的存在,拥有无限多属性的实体,他的每个属性都表现了永恒和无限的本质。

没想到的是,斯宾诺莎却成了教会的头号敌人,他是犹太人,被犹太教开除了。他认为,《圣经》都是骗人的玩意儿!

很奇怪吧,怎么会有这么矛盾的思想呢?其实不矛盾,因为反对教会不等于反对宗教,也不等于反对上帝,反对神。斯宾诺莎的神,算是自然主义的神,他是一个自然神论者。

接下来是莱布尼茨,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认为这个世界是精神的,为此还发明出了“单子”的概念。在他看来,单子是非物质性的、不占据任何空间的、数量无限的精神实体,它们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构成要素,是真正的实体。

莱布尼茨将理性主义也推到了悬崖边,走到了极致就是“独断论”

经验主义:洛克-贝克莱-休谟

理性主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iii.横空出世的康德

两个主义都快摔下去了,这个时候,康德出现了,他凭借一己之力接过了这两个快要掉下悬崖的主义,将其中和了一下。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其实都是经验知识,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但并不能说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因为在经验中就已经有先天知识的成分了,否则经验本身也不能形成。

首先,什么是知识,康德认为,知识就是判断,苹果和甜的都不是知识,只有形成了判断才是知识,比如苹果是甜的。什么是先天知识呢?先天知识是与经验知识对立的,即一些不需要经验就能知道的知识,其中以数学为主,比如,1+1=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些都不可能通过经验得知,因此是先天知识。

经验知识就是我们通过经验可以得知的知识,比如吃太多会变胖,喝太多可乐会得糖尿病。

康德将知识分为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简单来讲,分析判断就是说废话,是指判断的宾词原本就蕴含于主词之中,实际上是把早已蕴含在主词之内的东西解释出来而已。比如,人是会死的,人有两条腿,一切物体都有广延性。这种知识就属于“你不说我也知道的”那种。

废话是废话,但是它可靠啊,一眼就知道对错啊。

但是,我们不能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啊,百分百正确的世界有什么意思?一点挑战都没有。

所以,知识还有综合判断,这些知识的信息熵很高,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信息和知识,但缺点是未必可靠。比如,苹果是红的,余襄子是帅的,这篇文章你是看不懂的。

这些判断未必正确,但信息量很大,至少不是你看一眼就知道对错的。

有没有办法可以将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优点都集中起来呢?有啊,康德认为,只有分析综合判断才是真正的知识。这好像又是一句废话。

比如这句话“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或者说“两点之间最短的是直线”,这句话其实是先天综合判断。康德说,“直”的概念里面并不包含“短”,谁说直的就一定短了?我告诉你“直线”,你能马上想到“最短”吗?不能,所以这首先是综合判断,但它靠不靠谱呢?在数学上已经证明了,这个命题是真的,所以是必然性的,普遍性的,因此,这句话是先天综合判断。

但是,问题来了,因为上面这段分析是康德得出来的,康德生活的年代,黎曼还没出生。黎曼出生之后,我们知道,只有在平面几何中,“两点之间最短的是直线”才是成立的,放到黎曼几何中,这句话就不靠谱了。因此,先天综合判断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康德的这种对“HOW”的回答,实际上是代表了近代科学的主流看法,即步步迭代。

康德认为,这个世界可以分为物自体和现象,现象是我们可以理解的,而物自体就是不能理解的,比如上帝是否存在这类问题就属于物自体,没必要去死磕这些问题,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真相。如果你非要死磕物自体,会怎么样?会陷入二律背反的矛盾。

所以,康德说,我要悬置知识,为信仰留出空间。也就是说,对于那些不可知的东西,我们保持信仰就行了。对于可知的东西,我们慢慢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来为我们的知识大厦添砖加瓦。

在伦理学中,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这就是康德伦理学中的第一条公式,即绝对律令: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

康德的第二条公式,就是: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简单来讲,人只能是目的而不能是手段。

第三条公式,康德说:“全部准则通过立法而和可能的目的王国相一致,如像自然王国一样。” 这是从整体上对全部准则作完整的规定。它所表达的涵义实际上就是“意志的自律”:人既是道德法则的制定者,又是其执行者。故而,人是自由的。动物听任本能的摆布,而人则由道德律统率,克服欲望的支配从而使人超脱于动物。

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康德的伦理学,即“意志自由、灵魂不灭、上帝存在”

哲学自康德起,才算是一门真正的学科,之后的浪漫主义、存在主义,有机会再讲。(主要是我自己也还没完全搞明白,等搞明白了再来扯)

才发现,原来已经写了很多了,由于我尽量简短写了,所以很多内容都像是划水,一划而过,完整版的内容,敬请期待之后的西方史系列,这一次,就先简单带大家浪一遍,抓住这几个主要矛盾,按照顺序来,其实哲学也就这么回事。

最后,我一定要讲一下这个家伙,他就是帕斯卡,他曾经批判笛卡尔,“我不能原谅笛卡尔,他在他的全部哲学中都试图尽力撇开上帝,但是他又不能不要上帝,因为他需要上帝作为第一因,来轻轻推动一下,以使得整个世界运转起来,除此之外,他就再也用不着上帝了。”

可是,人家笛卡尔好歹用理性来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这位老兄倒好,用赌博来劝我们信上帝,他是这样论证的,首先,谁也不知道上帝存不存在,那么就是存在与不存在的概率都是一半,我们一个一个来讨论,先是假定上帝存在,你只有两种选择,信或不信,如果信了呢,那么恭喜你,你会得到上帝的青睐,你是上帝的乖孩子,你会上天堂,得到的好处几乎是无穷大的,如果你不信呢,那么对不起,你要下地狱,得到的坏处也近乎无穷大。如果上帝不存在,你如果信了呢,也就浪费一点时间与精力罢了,但你可以获得自律,如果不信呢,几乎没什么影响。

由此看来,信上帝的数学期望是无穷大的,因此,哪怕上帝不一定存在,但由于他存在的好处实在太大,我们也应该赌他存在。

按照数学期望来讲,信上帝吧,好处大大滴。如果冒犯到了有宗教信仰的人,去找帕斯卡吧,别找我,我不信上帝,别问我为什么不信,康德说了,别和物自体死磕,你忘了?

(0)

相关推荐

  • 哲学与宗教

    哲学与宗教的区别在于: 哲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形成思维的?如何认识世界的?用什么方法认识世界? 而宗教是回答问题的,指引人生的,所以宗教回答的问题多数是关于人生的问题.也不是关于感官世界的认识. 两者研究 ...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是指西方世界的哲学思想和著作.从历史上看,这一术语是指西方文化的哲学思维,始于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哲学"(Philosophy)一词本身起源于古希腊词汇"φι ...

  • 近现代哲学:主体性形而上学——关于人的思考

    近现代哲学:主体性形而上学——关于人的思考

  • 《哲学思考:思想史上的伟大论辩》丨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

    问题是知识(knowledge). 我们多数人感觉自己是有些知识的,至少曾经拥有过.只有少数人会思考我们如何获得知识,或者有知识意味着什么. 笛卡尔和休谟都持有极端的立场,二人的相互论辩碰撞出的思想火 ...

  • UC头条:极简西方哲学史新鲜出炉, 一文理解西方哲学史重点知识概念

    新鲜出炉-超·极简西方哲学史梳理 点击加载图片 几千年了,西方有那么多哲学家,每一个似乎都非常晦涩难懂.有没有办法简化下,勾勒下哲学史呢?看完<苏菲的世界>,再结合我之前的一些思考和理解, ...

  • 极简西方哲学史脉络图解

    从古希腊神话--西方哲学 转自<哲学王>微信公众号,ID:zhexueking 西方思想起源于古希腊.古老的希腊孕育了西方思想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古希腊哲学. 一.西方哲学起源对原 ...

  • 西方哲学史思想图谱(极简脉络)

    西方哲学史思想图谱(极简脉络)

  • 极简康德史

    一.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端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对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的一种综合与总结,当然也是一种超越.从康德开始,两条泾渭分明的大河开始合流,到黑格尔哲学两条大河彻底融合,相互交织激荡.无论是我国老祖宗传 ...

  • 西方哲学史思想图谱丨极简脉络珍藏版

    西方思想史谱系图 1 古希腊罗马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哲学三个阶段,为西方哲学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上学打下了传统根基.它提出了逻各斯.存在.实体等成为西方哲学的经典命题,而柏拉图 ...

  • 西安峰上别墅设计 | 香榭御澄 | 用极简线条,解构纯粹空间

    艺术的伟大意义 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 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罗曼·罗兰 -项目信息- 项目地址 ▏香榭御澄洋房底跃项目面积 ▏360平米设计风格 ▏现代项目设计 ▏曹旭项目执行 ▏峰上大 ...

  • 极简入户鞋柜,太喜欢这样的设计了

    收纳设计是一个家装修的重点,入户鞋柜是收纳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进门的第一个柜子,给客人的第一印象,因此无论是功能上还是颜值上都算是一个家的门面. Storage design is a home de ...

  • 98㎡现代极简风,空间留白视觉扩容,经典配色让人百看不厌

    今天齐家安安要分享的是一套98㎡现代风装修案例,室内整体以现代极简为主,色彩上选择理性的黑白灰,追求实用性与舒适感,整体营造出一个高级而有质感的空间氛围. 进门就是厅,设计师采用长虹玻璃屏风,有效阻隔 ...

  • UC头条:35条极简的人生建议: 闲人是非多, 一忙解千愁

    点击加载图片 闲人是非多,一忙解千愁. 02 不要絮絮叨叨个没完没了, 话越多越没分量,除非你的话都是干货! 03 一个男人值不值得嫁, 不要只看他追求你时的点滴, 更要看你们发生矛盾时, 他是怎么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