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吟诵讲堂第十九课《敕勒歌》

阿雷吟诵讲堂第十九课《敕勒歌》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古诗二首》其二《敕勒歌》。

一首肥美草原的赞美诗

今天,阿雷老师带着大家吟唱的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敕勒歌》。我们还是先一起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吧。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读这首乐府诗时,要注意两个字的读音,文中绿色的字和现在的读音不同。“野”这里读yǎ,不读“yě”,这样就和前面的“下”构成押韵啦。而另一个“野”不在韵脚上,读两种音都可以。另一个“见”这里读“xiàn”,同现在的“现”。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一种特殊形式的民歌体

说《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没错,其实这首诗的题材应该还是乐府诗,查一下百度就知道它选自《乐府诗集》。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一点吟诵方面的小知识

今天咱们就讲一讲乐府诗吧。我们在最开始吟唱的《江南》大家还有印象吗?那也是一首乐府,不过是汉乐府。对了,如果我说李白的《静夜思》是乐府诗,你信吗?

我还告诉你,《静夜思》就是一首乐府诗,它是五言古体乐府。在《江南》里,我们好像简单讲了一下乐府诗。今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十二类中的七类里,雅乐在《郊庙歌辞》类,《铙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辞》类,民歌主要在《相和歌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类。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一支声音独特的双管笛

今天,阿雷老师在吟唱前加了一段类似笛子的音乐,你知道那是什么乐器吹奏出来的吗?不是笛子哦!告诉你吧,它叫双管巴乌。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

双管巴乌又称双眼巴乌。彝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蒙自、建水等地。

双管巴乌是在传统巴乌的基础上,通过两支巴乌的组合,在不破坏巴乌天然最美音段的基础上,对巴乌音域及演奏进行扩展。

双管巴乌从形状上看酷似两支巴乌捆绑,有两支主管,因此形象的称之为双管巴乌。从单支主管的音域及演奏方法上看,也和传统巴乌一样。其创新在于两支主管上运用的手指法不同,从而使得巴乌音域扩展3个音。

依据对巴乌筒音定音的不同,双管巴乌的音域可以从低音5到高音2、低音2到高音6、低音1到高音5,由此也就产生了三种常用指法。80%的歌曲都能用该双管巴乌演奏,传统葫芦丝教材所提到的几种指法也都能在该巴乌上得到充分运用。因此,双管巴乌除了扩展演奏范围外,还同时深化了巴乌的演奏技巧。

一曲辽阔优美的北国调

我们上面讲了,这首乐府诗描写的诗北方大草原辽阔壮美的情景。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

我们在吟唱的时候,也要尽量把这种辽阔优美的草原风情表现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