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鲁迅原配夫人,鲁迅却说不是他妻子而是他妈儿媳妇,这是为啥
说起鲁迅,可以说都知道的,因为我们几乎都读过他的文章,我们也都知道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今天我们不说这个,我们就说说他的原配夫人——朱安吧!朱安的一生很值得惋惜与同情。
鲁迅
我们知道,鲁迅一生挚爱并不是他的原配夫人朱安,而是他的学生,许广平。我们需要与自己的灵魂相近的人在一起。当你识别和遇见了他,在他的眼睛里会看见你自己。许广平于鲁迅而言就是这样的存在,相比较而言,朱安在鲁迅心里永远都没有这么一点点的一席之地。从《鲁迅与他的乡人三集》中对朱安只字未提中可知朱安在鲁迅心里的地位。
那么朱安到底长什么样子,以至于鲁迅连正眼都很少看一眼这个结发妻。这可以从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的描述中看出一点点的印象来。周作人对他嫂子的评价“新人身材极为矮小,颇有发育不全的样子,姑嫂不会不晓得(朱安形貌),却是诚心欺骗,这是很对不起人的。”可以得知:朱安身材瘦小。我觉得吧,身材这东西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但也可能因为这一缺点,鲁迅才会说“她是我母亲的儿媳妇,不是我的妻子”,这是多么可笑又悲惨的人生啊!
朱安
再来说说朱安,说实话,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是个心地善良,恪守妇道,没有文化的姑娘。她脾气和顺,会做针线,擅长烹饪,不识字,小脚,其实她只是受古代封建思想迫害的女子之一。想想,他的丈夫是一个留过洋,喝过洋墨水的洋先生,一个弱弱女子,朱安对于她所面临的这一切除了默默忍受她还能做什么呢?
1899年,朱安与鲁迅订婚了,这订婚于朱安而言是满意的,鲁迅的母亲也是满意的。但鲁迅却不这么认为,鲁迅是出了名的孝子,所以即使自己不喜欢还是听从母亲的安排,他不想忤逆母亲。两年后准备完婚,但因鲁迅受到日本奖学金而留学去了便无限延迟婚期。“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不就是活脱脱地写朱安吗?
青年鲁迅
直到1906年7月6日,鲁迅在日本被母亲用“母病速归”骗回老家完婚。朱安从鲁迅告诉她家里人让她放脚,学知识的时候就知道:她的未婚夫喜欢大脚的女孩,更喜欢能有共同语言的人,但她都不沾边。
但是为了与丈夫能够统一思想与意识,结婚的当天,朱家特意让朱安在鞋子上做了手脚,当轿子来了之后,从轿帘的下方先是伸出一只中等大小的脚,这只脚试探着踩向地面,然而由于轿子高,一时没有踩在地面上,绣花鞋掉了。这时,一只真正的裹得很小的脚露了出来。里面塞了很多棉花,朱安这个新娘子本想讨新郎鲁迅的欢心,没想到刚上场就败露了。这似乎预示着她以后一生的不幸。
朱安
当然婚礼上的一阵忙乱之后,朱安的鞋又重新穿上了。姑娘终于从轿子里走了出来。鲁迅开始打量这个所谓的媳妇。她身材不高,人显得瘦小,一套新装穿在身上,显得有些不合身。在族人的簇拥和司仪的叫喊声中,头盖被揭去了。鲁迅这才第一次打量他的新娘。姑娘的面色黄白,尖下颏,薄薄的嘴唇使嘴显得略大,宽宽的前额显得微秃。新人朱安是鲁迅本家叔祖周玉田夫人的同族,平日似乎跟鲁迅的母亲谈得挺投机,亲戚们都称她为"安姑",大鲁迅3岁。不过在绍兴的风俗里,似乎女孩子大是好事情。
鲁迅许广平一家三口
新婚之夜鲁迅被朋友扶进洞房,但他只是静静地坐了一夜。第二天和第三天晚上,直接睡在他母亲的房里,并多次婉辞拒绝母亲的劝说。第四天就东渡日本。鲁迅仅仅跟她维持着一种形式上的夫妻关系,她与鲁迅相敬如宾。她在绍兴陪伴婆婆孤寂地度过了13个年头。
痛苦对双方都是重创。在鲁迅回国后,全家虽然团聚了,然而鲁迅与朱安仍然形同路人。鲁迅也考虑过离婚,但那个年代,被休的女人是备遭人们鄙夷和唾弃的,情形大都十分悲惨鲁迅不想害朱安,就一直维持着“婚姻”。朱安是真的爱丈夫,忠诚于丈夫,一切寄托于丈夫身上,但是她不懂得他的心,不懂得他的事业。
鲁迅许广平
虽然她的内心十分痛苦,但她对鲁迅,对许广平毫无怨恨之意,她对别人提起大先生,总是反复说,大先生对她不错,在朱安生病时,鲁迅也很关心她,陪伴她到医院治疗。鲁迅还定期为朱安的娘家寄钱。只是有一件事对她刺激比较大,那就是朱安听说许广平有了身孕,朱安绝望了,她认为即使大先生不喜欢她,她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总会爬上去。可是连这个机会也没有了,她只好侍奉娘娘(周老太太),给娘娘养老送终了。但她毕竟是个善良单纯的女性,不久,她就释然,对人说,大先生的儿子也是她的儿子,等她百年后,她的儿子自然会给她斋水,不会让她做孤魂野鬼的。
朱安在感情上是十分孤独的,她的婚姻是没有性爱的。这对没有爱情,却又无法摆脱封建桎梏的婚姻,就这样延续了30年之久。
朱安社会关系图
1936年鲁迅永远地离开了她。朱安和周老太太的生活主要由许广平负担,周作人也按月给一些钱。但周老太太病逝后,朱安就拒绝了周作人的钱,因为她知道大先生与二先生合不来。更不接受社会人的馈赠。由于社会动荡,物价飞涨,朱安的生活十分清苦,每天的食物主要是小米面窝头、菜汤和几样自制的腌菜,即使这样,也常常难以保证。朱安生活困难的消息传到社会上后,各界进步人士纷纷捐资,但朱安始终一分钱也没有拿。她宁愿受苦,也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馈赠。
鲁迅与儿子周海婴
一次,有个报馆的人愿赠她一笔钱,条件是只要交给他鲁迅的遗作。她当场表示"逊谢不收"。同时也拒绝提供鲁迅先生的任何遗作。也正是因为如此,鲁迅在北京很多的遗作能够保存下来。足见这个原配夫人对鲁迅的真心。这反映出,她是个有原则的人,是一个有骨气的女人。
鲁迅许广平周海婴
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后,朱安将许广平看作姐妹,视周海婴如己出。在鲁迅去世后将她们母子二人接到家里,她不但将他们母子两人的住房都做了安排,甚至还说“倘许妹尚有踌躇,尽请提示条件”,她“无不接受”。当海婴十五六岁时,她开始直接给他写信。有一次在信中提出:"你同你母亲有没有最近的相片,给我寄一张来,我是很想你们的。"直至病危临终前,她还念念不忘他们母子俩。从心里她是把海婴当作了自己的香火继承人。她爱她的大先生,她忠于她的大先生,她将大先生的亲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无条件地对他们好。
朱安与婆婆鲁瑞等
她想: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想要永远陪伴在鲁迅身边。然而,可悲的是,她死时身边没有一个人,她孤独地来孤独地过孤独地走,没有墓碑,她最后还是被安葬在老太太“身旁”。1947年6月29日凌晨,临终前的朱安,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在大先生之旁。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朱安的墓地设在西直门外保福寺处,没有墓碑。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个春秋,孤独地度过了四十多年的漫漫岁月。
晚年的朱安
虽然我很想说鲁迅“无情”,但想想,又觉得:其实他们两个都是身不由己的,要怪就怪当时的社会。他们只是当时社会受害者之一,只是封建婚姻牺牲者之一。在当时的社会,朱安绝对是好媳妇,只是遇上的鲁迅思想先进,最后只能做好儿媳。也只有做好儿媳妇。
鲁迅与朱安
毫无疑问,这样的痛苦对双方都是重创。鲁迅多次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