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应对教学问题
首先,接受它。
学生表现不好,自己发挥失常,可以吐槽,可以抱怨,可以沮丧,但不要就此打住,或者无限循环。纵有千般不愿意,问题已经产生了。抗拒或是回避,解决不了问题。你要接受它,面对它,才有可能出现转机,不再重复当下的问题。
有老师诧异。“刚讲完的知识点也会错”。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学(听)和习(练)是两回事,听到到理解,理解到运用,都需要过程。
有老师沮丧。正文写”初一说明文阅读带不动,学生对于说明文的长篇文章缺乏耐心……重点是找信息点的时候总是不完整,缺胳膊少腿的信息不能作为答题依据。“批注里再补一句”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其实信息点找不完整,缺胳膊少腿,是正常现象,这也是教学存在的基础。如果所有学生都棒棒哒,没有任何问题,自然也就不需要跑来我们这里了。
看到异常现象,容易焦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第一,要试着接受它,有异常,有焦虑,都是正常的。第二,不要把问题归结为能力。能力归因,认为后续努力都是徒劳(固定思维),是新手的典型表现。要像专家一样,认定只要努力,就有有成效(发展思维)。第三,让时间教你做人。等见的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接下来,先把“怎么办?”抛在一边。
我们需要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我们把时间浪费在了解决上,而没有关注问题。就像刻舟求剑的寓言,我们总是在和假想的问题或者自己较劲。“想转变什么东西却不了解这个东西,只是浪费时间,只是退化而已…我们一旦了解实情,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克里希那穆提,谋生之道,p. 89)。
钟洪蕊,公众号:语默无常STUDY
有老师在日志里写“上课过程把控要加强”,那具体要加强的地方是什么?什么现象反应它需要加强?这些都没有交代,都没有分析,那后面怎么加强呢?先要有现象描述(What),有问题分析(Why),才到提出干预的设想(How),回应怎么办的问题。
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具体表现,寻找蛛丝马迹,然后予以分析。再以前面说明文教学的问题为例,信息点找不完整,缺胳膊少腿,是学生不理解文意?没掌握方法?或是没耐心读,漏了信息?这里就需要认真观察或者询问学生审题、做题的过程和思路。如果问不出什么,也可以尝试有声思维法(think-aloud),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把他的想法念叨出来。
想办法摸清学生的脉,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值得去尝试。等摸准脉,才好下猛药。如果发现就是学生没耐心,漏了信息,那就直接化整为零,先拿一个文段或者一篇短的文章练手。等学生掌握了方法,有了信心和兴趣,再来考虑长的文章。
高明老师有个代言广告很经典:
“得了前列腺疾病,一不要急,二不要乱吃药,我推荐前列康。”
这里我也想套用一下,“发现了教学问题,一不要急,二不要乱吃药,我推荐2W1H。”先有现象描述(What)和问题分析(Why),才到干预设想(How),回应怎么办的问题。
我们提出的LENS教学模式,也是贯彻了这一思路。先聚焦知识漏洞和问题,进行错因分析,才好进行知识梳理和方法引导。模块化处理,不断迭代,推拉摇移,才能让学生的知识从零碎到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