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苏音《 1978,那些犹存的记忆》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苏音

【作者简介】张跃飞,笔名苏音,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公园马路)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1978年是有着不少难忘记忆的年头,这一年的7月,我在高中毕业整整三年后,走进一家集体所有制的工艺厂当了学徒工。这一年的12月,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社会生活因而有着许多新变化。

当年,我家在外马路的老图书馆大院里,原日本神社的左边搭了一座1百多平方的临建房,灰土角垒墙,竹棚油毡屋顶,曾是市技工学校的临时校址,1977年搬走后成了我们家的安置房,虽简陋可宽畅舒适,还有2、3间附属的小房子,做了我们的厨房、浴室和养鸡房。环境也不错,屋旁有3、4棵茂盛的金凤树,屋的一侧还有个几十平方的小池塘,房子冬暖夏凉。

大院挺宽阔的,正中是原来那座神社,它的右前面也是一座简易建筑,之前是市委的食堂,现成了市图书馆的阅览厅,就在元旦前,从福平路迁过来的市图书馆在闭馆多年后重新对市民开放了。这让仍在待业无所事事的我,有了一个好去处,每周都可以在阅览厅泡上几个半天。那时的阅览厅尚没有开架取阅这一说,除了报纸是自由取阅外,期刊需凭“证”抵押如工作证、医疗证等,我还没有工作,无证可押,更办不了借书证,开始只能净看报纸,渐渐和管理员熟悉了,也能借阅柜台内展架上的杂志。

元旦当天,上午我在阅览厅度过的,下午待在家里,陪来访的父辈朋友泡茶。日子对我来说颇有些寂寞,从饶平二中毕业都2年半了,工作还迟迟未能落实。熟悉的同学们都在县里边,多数上山下乡当知青去了,在汕头有交往的几位童年朋友,有的参军走了,有的参加了中断10年刚刚恢复的高考,那是惟一一次在12月份举行的高考。

晚上,无聊的我去逛街,小公园一带人头攒动,往来熙攘。此时人们的衣装正从原来多年一贯制的灰蓝色单调款式开始多样化,灯火通明的百货商店里,女人们流连着从不太丰富的供应品种中选购心仪的衣服或布料。此时,街上已经流行喇叭裤,也听闻过在有的地方单位领导拿着剪刀守在门口剪员工的喇叭裤腿,可国门初开时尚已悄悄地进入大众生活,爱美的女性流行烫发,标准发型是电烫的“菊花式”;在少数有“南风窗”(海外华侨亲戚)的人家,已有了2喇叭的收录机和小屏幕的黑白电视机;而邓丽君、凤飞飞等流行歌星虽还不为大家熟知,可她们的歌曲已通过录音带更多是收听海峡对岸的广播而流传。

(八十年代的商场)

社会生活在悄悄地变化,不时可见成双成对亲密逛街的年轻恋人,在内陆叫轧马路,而本地有更形象的词“数街路石”,到野外约会晒月光则叫“捻草芯”。女孩子大胆地坐在男友的自行车后座上,双手自然地搭着男孩的腰,可若是碰见了熟人还是会赶紧跳下车来,腼腆地打着招呼。那时,人最多的是影院,大批文革封存的影片解禁,一些外国影片引进让人们目不暇接,新华、新观、大光明等几家老牌电影院总是人潮如涌,场场满座。有时候竟是24小时不间断放映,一场接着一场,记得上映《多瑙河之波》时,就凌晨4时还有一场,看完出来天亮啦。舞台片《红楼梦》也放映深夜场。有的大单位也不时租来影片内部放映,如与我家一墙之隔的地区公安处就经常在星期六晚上放露天电影,恰好有一位老乡在那里,时不时会隔墙喊我们丢过几张入门票来。

春节到了,时兴家家户户都摆上一盆水仙花,以大年初一应时绽放为吉兆。拜年的人特多,亲朋互相上门几乎川流不息,陪父母接待从早到晚我不记得换了多少泡茶,只知道喝茶喝得头晕乎乎的,饭也不想吃。年初一晚,公园放焰火,10点许回到家,惊喜地见到饶平来了两位同学,一番畅谈至深夜不休。同学住了3天,白天他们或上街或走亲访友,晚上则促膝谈心,也一起去了文化宫逛了商场,还专门托人弄来了两张新上映的反特故事片《熊迹》影票,请他们观看,其中的电子配乐和激烈的打斗,让观众大呼新鲜。

图书馆的新杂志上架,1月份的《人民文学》发表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这篇描写数学家陈景润刻苦钻研的报告文学,如一夜春潮卷起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重提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更鼓舞了人们求知的欲望。大约3月份,高考放榜了,两个童年时的朋友,一个上了湛江的大学一个考入广州的中专。送走他们,我心情挺落寞,本来就寥寥的朋友几乎都走了。

五一节,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汕头也能收看到图像常不太稳定的电视节目了,在父辈的朋友家里我第一次从9英寸的屏幕上看到了《新闻联播》,然后是话剧《西安事变》,舞台上第一次出现领袖形象。夏天到了,金凤花开,飘红铺地,图书馆在神社的旁边,与我家房子连线成直角处建成了两层楼的外借处,正式向市民开放图书外借。每天借书的读者络络不绝从家门外经过,周末更是门庭若市,女性们穿着色彩缤纷的裙装,不时在落满花瓣的门前飘过,从早直到晚。此时,由“伤痕文学”而起的文学热风靡全国,几乎遍及各个阶层,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短篇《伤痕》、孔捷生《在小河那边》、陈国凯《我该怎么办》等等,有人说读“伤痕文学”,全中国的读者流的泪可以成为一条河,这也更促成了当年的阅读热。

(七十年代末)

8月底,我接到了通知,到工艺公司属下的市木雕厂报到。不由在高兴之余有了不少憧憬,马上写信告诉了同学与朋友,还有老师,很快老师就回了信。第一天的工作是磨刀,我们五、六个学徒工,来到一个旧礼堂的闲置舞台上,隔着竹篱笆的台下大厅是另一个车间,机声轰鸣、噪声震耳,在台上说话都得大声嚷。几把竹椅、两张长条工作台,就是我们的学艺场所了。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师傅,抱着一大捆各式各样的雕刻刀具,给我们每人各发了三、四十支和两块不同的磨刀石,说:“你们先学磨刀。这是基本功,刀磨不好就别想干好活。要掌握准磨的角度,保持锋面平整,才能磨得锋利好使,半个月能学会磨刀就不错了。”然后给我们一连磨了好几把作示范。也有些不以为然,这简单的磨刀还要学上半个月?下班前师傅来检查,很干脆地说,没一把合格,重磨!以后几乎天天如此,有时自以为挺不错了,师傅来了一看就又给扔一边去。师傅们没来这里的时候,并没谁来管理我们,可那年月的我们却没有谁耍滑偷懒,都那么认真、努力,时不时还相互观摩交流如何才能磨好刀。那时,我们也就十七、八岁,大的也没过二十。

国庆节休假3天,两天都大雨不断,第3天放晴了,没料到高中时的老师来汕头开会竟专门来访,师生从下午聊到晚上。节后上班,我们磨刀也算“毕业”了,恰好遇上厂里要赶一批出口产品,培训组也破例承担了部分生产任务,厂部给我们学徒下达了每人每天至少完成十五个木雕花粗坯的指标。为尽快掌握技术,我们围着、追着师傅学,有空隙还到别的班组去观摩讨教;为不影响上班时用刀,把刀具带回家里来磨;好不容易盼来一个休息日,又常请来技术员讲理论课。虽说完不成指标并不扣工资,可我们和其他工人一样,天天晚上自觉加班三、四个钟头,争取超额生产,而加班的报酬就仅仅是夜餐费两角钱人民币。确实,这很累人,却从未有人迟到早退,有的感冒了也不请假。

独幕话剧《于无声处》上演,电视台转播,该剧仿《雷雨》的结构形式,强烈的戏剧冲突中表现了尖锐的矛盾斗争和人们的内心世界,还有真诚的亲情、爱情、友情,使文学从10年的“文革”禁锢中解放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由于有预告不少人都到有电视机的人家去观看,过后好些日子都成了谈论的话题。不久,一部名为《望乡》的日本电影在电视台播出,给国人一种带来了空前的冲击,那个晚上在我去看电视的那家人,10多平方米的房间竟坐满了10多个观众。

那时,生活单纯、朴实;人们真诚、热情。在学艺间隙我们的聊天海阔天空,也互相传借阅小说,什么《简爱》、《红楼梦》等中外名著,还有《第二次握手》、《天安门诗抄》之类的手抄本。工余闲暇,我们或相约着去海滨广场散步,在那观看过前来冬训的吉林青年等足球队与市工人队、体校队的比赛;或忙中偷闲,一起到新华、工人影剧院看场电影;再不就下班后邀约着到谁家喝茶。进入12月,厂门口贴了职工大学和中专招生的消息,可当时报考得经单位批准,大厂也才几个名额,我们只好望学兴叹。此时出现了学英语热,汕头的广播电台也开播了学英语节目,我和培训组的二三人相约着设法买来教材坚持收听了一段日子。在安于平淡、恬静的日子同时,我们无不期盼多色彩的生活,也追求着不平淡的未来。

12月24日,厂里通知大家晚上在家自行收听电台重要广播,8点,打开收音机听到是中央的,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了,社会跨进了新时代,而我们也在更多的期待中,迎来 1979年的新年。

(1978年中山公园茶座)

(图片来自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苏红康】 观省图书馆有感

     观省图书馆有感    观省图书馆有感 书籍千千万, 国语,外言,名著,小说,文学--应有尽有. 读者万万千, 小孩,青年,老者, 农民,学生,教授, 聚精,专一,阅书, 研究奥妙之所在. 人人精神之 ...

  • 潘田乡情|潮音潮语 思情绵长——“潮汕”奶奶客家情

    (国应 供图) (国敬 供图) 潮音潮语 思情绵长--"潮汕"奶奶客家情 文·简国应 一片痴情是苦恋 十字路边把你呼喊 当初俺山盟海誓 为何如今对影只一人 心头千般相思意 夜夜梦中 ...

  • 【习作】内蒙古|苏泓宇《我喜欢的书》|指导教师:安国莉

    作者:苏泓宇|指导教师:安国莉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五小三年级3班]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我喜欢的书> 今天,是星期天.妈妈带我到英金公园图书馆去看书.当我进到图书馆时,哇!里面 ...

  • 【阅读悦读丨散文】沧浪《童年的记忆之伤痛与灾难》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沧浪 [作者简介]沧浪,本名徐贤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爱好写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 【阅读悦读丨散文】沧浪《童年的记忆之山与节日》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沧浪 [作者简介]沧浪,本名徐贤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爱好写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别人都说我们老家曾经是穷山恶水,出门靠步行, ...

  • 【阅读悦读丨散文】刘茜《寻找蓝色记忆》

    阅读悦读年度选编<悦读时光·我们的2017>选稿开始了 文/刘茜 [作者简介]刘茜,三台人,偶与文字相遇,从此喜用文字来传递生活.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引子 自从会聊QQ.用微信 ...

  • 【阅读悦读丨散文】苏音《养猫轶事》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 苏音 [作者简介]苏音,本名张跃飞,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们家养过的一 ...

  • 【阅读悦读丨散文】苏音《端午节情思》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苏音 [作者简介]张跃飞,笔名苏音,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端午节是华夏民族 ...

  • 【阅读悦读丨散文】苏音《还忆夏夜纳凉时》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 苏音 [作者简介]苏音,本名张跃飞,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那天,我到一友 ...

  • 【阅读悦读丨散文】苏音《金凤花开说“金龟”》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图文/苏音 [作者简介]张跃飞,笔名苏音,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今年的夏天有点 ...

  • 【阅读悦读丨散文】苏音《那只蓝鹦鹉》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图文/ 苏音 [作者简介]苏音,本名张跃飞,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那还是儿子刚 ...

  • 【阅读悦读丨散文】苏音《清明遐思》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 苏音 [作者简介]苏音,本名张跃飞,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又到一年清明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