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后,此人成为南宋最有能力的主战将领,官至宰相打击主和派
岳飞之后,此人成为南宋最有能力的主战将领,官至宰相打击主和派
岳飞若与此人同时代,没准儿能彻底扭转南宋被动挨打的局面
以采石之战著名的虞允文(1110-1174),字彬甫,隆州仁寿(今四川仁寿县)人。史称他“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在他考中进士前后,曾任地方官吏,作过彭州通判、黎州、渠州等地的知州(均在今四川境内),都有显著政绩。直到秦桧死掉后,虞允文才调到中央供职,由秘书丞转至礼部郎官。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年(1160年)正月,他上书认为:和议不可靠,金人必败盟,请加紧备战。当时未能引起注意。由于允文平日热心国事,言动有则,同年十月,得以奉命出使金国。他趁此机会,探得金人造船、运粮及种种准备南侵的情况,回国后她一一向朝廷陈明这些情况,他自己则更加坚定地作了一些准备工作。
第二年秋天,金主完颜亮果然亲率六十万大军,分四路南侵,主力很快便渡过淮水,欲从采石渡江,当时的形势危在旦夕。这时虞允文以中书舍人参谋军事的身份,奉派到采石犒师,他发现宋朝的守军只有从前线败退下来的一万八千人,且无人统率,军心涣散。虞允文见状,当即自告奋勇,抚慰激励将士,并亲自组织指挥,身先士卒,众人皆感动用命。虞允文运用了高明的战略战术和适于水战的武器,如蒙冲大舰、海洋小舰,及装有火药、硫磺、石灰的霹雳炮(这种炮据近人考证是虞允文在原有火箭、火蒺藜的基础上发明的)。先后在采石江面,上游杨林渡口,下游京口,几度英勇奋战,才取得了以一万八千人战胜敌人数十万金人的辉煌胜利,使南宋得以转危为安。这就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采石之战。人们一般谈到虞允文的勋功,对此多有详细论述,这里就不必多说了。
正当采石战争胜利的时刻,其它各路的战况也很顺利;与此同时,金国内部又发生了内乱。抗战派的张浚、虞允文等人,遂请乘胜经略中原。无奈一贯苟且偷安的赵构虽然赞美“允文公忠出天性,朕之裴度也”,但却做出了速返临安的决定,根本不敢言战。并于次年即传位给他的养子孝宗赵昚撑持场面,自己则躲入幕后操纵苟安大局。虞允文虽有赫赫战功,却仅奉命派出任川陕宣谕使。虞允文到任后立即与抗金名将吴璘,共谋经略中原,收复了陕西许多失地,朝廷中的当权派史浩却力主割地求和,代为诏书说:“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命吴璘放弃三路十三州。虞允文力争不可,前后上了十五道奏章,都未被采纳,反被贬知夔州,三路十三州又复入于金人之手。
不久朝廷召虞允文入朝,允文力言有八可战,并以笏划地,指陈形势,慷慨激昂,朝野感动,遂得任兵部尚书。后又出任两湖京西制置使,积极加强戒备,巩固边防,而朝中权相秦桧死党汤思退,急于求和,下令要虞允文放弃险要的唐、邓二州,虞允文坚决反对,竟被召回。在太上皇的主使和权奸汤思退的坚持下,很快就与金人达成了“隆兴和议”,把唐、邓、海,泗四州及陕西商、秦二州,一并割与金国。
虞允文虽然无力阻止和议的缔结,但因他的爱国言行及采石奇功为众望所归,于和议达成后的第二年,即乾道元年(1165),得任参知政事,签书枢密院,主持军政及行政。罢黜了汤思退及其党羽王之望、尹穑、周葵等主和分子,大长了抗战派的志气,打击了主和派的气焰。一时朝中政论及社会风气、文学作品等均焕然一新,有奋发蓬勃的气象,与当年秦桧“绍兴和议”后一手遮天的黑暗局面迥然不同,这与虞允文的勋业、声望、言行是很有关系的。
乾道三年(1167),抗金名将吴璘病卒,虞允文出任四川宣抚使,他到职后即废除请谒,罢黜奸贪,选拨真才,修善营垒,整饬器械,裁汰老弱,训练技击,整理财政,废除陋规,稽核假名,罢浮食者数千名。他敢作敢为,弹劾大将任天锡贪污渎职,幕掾王槐恃功私官亲族,守令刘洪等十一人侵官病民。一切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初虽有人谤议,久而人咸折服。他对广大人民生活亦极关注,一次蜀中大饥,他上荒政六十五事,多方赈济,活人无算,深受群众爱戴。从敌方来归的兵民,他厚加抚慰,勉以供给敌情,为国效力,颇收实效。
乾道五年(1169)八月,虞允文晋升为宰相。他为相后,用人行政,一秉至公,尤以荐举贤才为急务,有所发现就记录下来,名为“材馆录”,这是他用人的创举。他一生荐人颇多,如胡铨、王十朋、赵汝愚、晁公武、周必大、李焘、辛弃疾等,多系才德兼备而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才。他又极为尊重言官的职权,如御史肖之敏弹劾他,朝廷念他采石之功,罢黜之敏,他却力称之敏端方正直,请求召归,免塞言路,孝宗赵昚认为其言宽厚,命写入“时政记”。又如冯方,本其所荐,后来因事排挤他,他不但不打击报复,还在对方有困难时努力解救。这种政治风度也是难能可贵的。虞允文处理政务常多机警,一次金主女婿乌林答天锡来贺,跪地要挟不起,一时君臣均不知如何是好,虞允文劝帝入内,立即下令宣布使者失礼,放还馆次。事传边境,天锡归金反受责谴。
乾道八年(1172)二月,特进虞允文为左丞相兼枢密使。八月,以少保、节度使再度宣抚四川,临行朝廷赐钱万缗,返蜀后全部用以买马归公。他的部下有人送他附子,里面藏有金器;送他酒酿,里面杂有珍珠,他发现后说,提出弹劾近于沽名,只好坚决拒绝,加以教诫。他为了巩固西北防务,策应东南,不顾年老体衰,经常披星戴月,巡视军营,督训士卒,虽节届寒冬,冰满胡须,亦不稍息。至今年余,出师北伐之志未能实现,竟以积劳成疾,于淳熙元年(1174)死在四川任上。他这种勤劳国事,忠于职守的精神,实足令人企仰。
纵观虞允文的一生,清廉勤慎,生活简朴,事事严以律已。公余勤奋好学,为文不加雕琢,自然工稳。武艺方面亦颇娴熟,他使金时,金人欺他是个文官,要和他比试箭法,他引弓一发中的,敌人钦服,只好以礼相待。他又极为留心读史,常注唐书、五代史藏于家。并写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内、外制十五卷。虽然这些著述,今多不传,但他一生行事及军功政绩,彪炳史册,至今尚多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