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风团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痦瘤”或“瘾疹”
临床表现
1、皮损常突然发生,为限局性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等的风团,境界清楚,形态不,皮损可随搔抓而增多,增大。3、皮损大多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自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有时此起彼伏,一日内可反复多次发作。4、部位不定,可泛发全身或局限于某部,有时黏膜亦可受累,如发生于胃肠,则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喉头黏膜受侵时则胸闷、气喘、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5、根据病程长短可分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荨麻疹经数日至数周消退,原因较易追查,除去原因后,迅速消退。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常年累月不愈,病因不易追查。抗组胺药物:可选用扑尔敏4毫克,每日3次;安太乐25毫克,每日3次;赛庚啶2毫克,每日3次,敏迪(特非那丁)60毫克,每日2次;息斯敏10毫克,每日1次;仙特敏10毫克,每日1次;克敏能10毫克,每日1次;波丽玛朗5毫克,每日2次。以上药物可单一口服,亦可联合用药,并还可与甲氰咪胍(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等H2受体拮抗剂合用。维生素类及钙剂:维生素K口服,每日5~10毫克;维生素B12每日或隔日肌肉注射0.25~0.5毫克;维生素C及葡萄糖酸钙口服或静脉给药。肾上腺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适于病情急、皮损广泛的严重病例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3~0.5毫升;氯化可松100~2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静滴。局部外用安抚止痒药,如1%薄荷醑、1%炉甘石薄荷脑洗剂等。
中医疗法
1.内热袭肺:发病急,风团色红,灼热剧痒,伴发热,恶寒痛,或呕吐腹痛,遇热皮疹加重,苔薄黄,脉浮数。方药: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衣10克,金银花15克,苦参1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生地10克,白蒺藜15克,牛蒡子10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生甘草6克。2.风寒束表:皮疹色粉白,遇风冷加重,口不渴,或有腹泻,舌淡体胖、苔白,脉浮紧。方药: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白芷10克,白鲜皮15克,僵蚕10克,连翘10克,地肤子15克,浮萍10克,甘草6克。
3.阴血不足: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流剧,心烦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或舌淡,脉沉细。
方药:当归15克,生熟地各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首乌15克,生黄芪15克,丹参30克,白蒺藜15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甘草10克。4.针刺治疗:皮疹发于上半身者,取曲池、内关穴;发于下半身者,取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穴;发于全身者,配风市、风池、大椎、大肠俞穴。耳针取肺区、脾区、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亦可耳背静脉放血:每周2次,10次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