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人中就有1人可能会经历的大脑“劫难”,该如何预防?

无论你曾经多么叱咤风云,无论你曾经怎样才华横溢,一旦遭遇大脑的劫难——脑卒中,总是令人长吁短叹、怀疑人生。

曾经,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风后当天早晨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2006年1月4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因严重中风被送往医院,这位半生戎马的政治巨人从此永久地告别了中东政治舞台;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因脑中风导致部分记忆消失,最终在北京逝世,等等。

卒中是每个大脑都可能会经历的劫难。为了让每个人都做好应对这一劫难的准备,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卒中日”。2021年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是本届卒中日宣传的主题。今天,我们以卒中日的名义,重新认识下这种潜伏在身边的疾病。

1 脑卒中——劫难缘起“脑血管”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主要包括两类疾病,一类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也称脑出血。

另一类是因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通常称为脑梗死。脑血管阻塞的病因和机制不尽相同,其中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是最常见的类型。

脑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狭窄甚至闭塞

脑栓塞:来自心脏或动脉斑块脱落的栓子阻塞远端血管分支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在全世界,每4人中就有1人会发生脑卒中,每6秒钟会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会有1人因卒中致残。

卒中“四高”威胁大脑

2 谁动了我的“脑血管”?

谁是威胁我们的脑血管,导致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分子呢?说出来恐怕大家都不陌生。

首当其冲的是“高氏三兄弟”: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

老大高血压,天生神力,擅长物理攻击,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发病相对危险增加46%。

老二高血糖,绰号“甜蜜杀手”,善于潜伏伪装,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攻人要害(大血管、神经以及重要脏器)。通过损害脑血管,糖尿病可使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1倍以上。

老幺高血脂,油腻的老幺更青睐年轻人,常年专注破坏血管,脑血管、心血管、下肢血管等都是它肆虐的场所。研究表明,胆固醇每升高1mmol/L,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25%。

其次是“职场玩命三件套”:吸烟、酗酒和熬夜。

吸烟可使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1倍,酗酒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22%,熬夜更是让众多青年才俊过早倒在奋斗征途上。

再次是“心”“情”两连击:心律失常(房颤)、情绪坏。

研究表明,单纯心房颤动可以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4-5倍。另有研究发现,在愤怒情绪爆发后的两小时,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会增加3倍,心脏病突发风险则会增加5倍。

最后,祭出“月半”必杀技:不健康饮食、运动缺乏。

肥胖同样可以使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1倍,而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脑卒中发病风险可降低25-30%。此外,高钠、高脂、高热量饮食会通过助力“三高”增加罹患脑卒中的风险。

2010年,INTERSTROKE研究确立了十大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等。这10个危险因素可解释大约90%的卒中风险。

3 卒中历劫有风险,未雨绸缪无后患

上医治未病。脑卒中更加要强调预防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1年内死亡率14.4%-15.4%,致死致残率高达三分之一。遭此劫难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才能躲过此劫呢?

小编教你三管齐下,远离卒中:

(一)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1、清淡饮食(少盐、少油);

2、适度加强体育锻炼;

3、克服不良习惯:戒烟戒酒酒、避免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避免熬夜;

5、保持情绪稳定。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省电省“油”,还省钱,是降低卒中发病风险最经济实惠的方法。

(二)控制卒中相关基础疾病: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

2、高血脂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

3、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4、房颤或有其它心脏疾病患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吃药不等于控制,达标才是硬道理。服药后需做好血压、血脂、血糖的日常监测,定期请专科医生评估达标与否。在抗击脑卒中的战斗中,讳疾忌医是大忌。

(三)高危人群的药物干预:

所谓的卒中发病高危人群,指的是未来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超过10%的人群。卒中风险评估常常采用改良的弗明汉卒中量表、汇集队列方程等工具完成。卒中发病高危人群可考虑在专科医生的指导性启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和/或他汀药物降血脂治疗。

4 卒中发病莫要慌,及时送医有良方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救治缺血的大脑更加需要争分夺秒。尽可能快地发现并识别卒中病情;尽可能快地赶往或送至附近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尽可能快地开通闭塞血管。前两步靠患者自己和家属,第三步依靠医院的卒中团队。

(一)快速识别,及时就医

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包括面瘫、上下肢瘫、语言功能障碍。下面为大家介绍两种简单、实用的卒中识别方法。

1、“中风120”口诀: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2、“BE-FAST”口诀: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二)快速开通血管,减轻功能残障

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挽救缺血脑组织。目前证据充分、指南推荐的脑缺血再灌注治疗手段包括4.5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和6-24小时内动脉取栓治疗。当然,能否接受再灌注治疗,接受那种再灌注治疗,需要神经专科医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做出判断,专业问题在这里不做过多讨论。

最后,小编赠送卒中防治六句半:

限盐减重多运动,

戒烟戒酒心态平,

“三高”达标最要紧,

卒中表现要牢记,

嘴歪臂沉语不利,

卒中送医莫迟疑,

必须快!

科室介绍

上海市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开设神经科专科门诊、急诊,拥有独立脑功能室,核定床位80张。以脑血管疾病规范诊治、运动障碍疾病诊疗和神经肌肉免疫病诊疗为特色,主要收治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各种脑血管疾病;以及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癫痫、多发性硬化、脑炎、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炎和线粒体脑肌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病和免疫相关疾病。我院神经内科开展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近20年,目前常规开展的手术包括:急性脑梗死急诊取栓术;颅内、外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等。

专家介绍

张允,医学硕士,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及研究工作,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治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