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故乡那片云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从我少年时的印象里,原野上的云就一直是美好的。

家乡地处鲁北平原,大多数的年月,气候偏旱,而原野上的云往往就意味着雨雪,意味着农田的滋润,人们就少了农田灌溉的辛苦,庄稼就多了丰收的希望。

尤其是到了夏秋相交的时节,看到麦收的粮食,庄稼人暂时解除了饥荒的忧愁。在那民以食为天的贫困日子里,人们很容易满足。当吃上新麦蒸的发面卷子(馒头),便幸福到了十分。再加上地里满眼的秋庄稼,长势一天一个样儿,满是希望,人们的心情是一年中最好的。这时,一场大雨洗尽了末伏的闷热,大地如洗,连天碧透,禾苗茁壮,一片生机,天高地阔,风清云白。这景色伴着农民朴素的生活喜悦,让人如在画境一般。

早晨,太阳还没出,勤快的农民趁着凉爽的晨风上工去了。东方蓝色的天际布满美丽的鱼鳞云,云鳞片片,又宛如万顷碧波。

傍晚,劳作一天的庄稼人肩扛锄头,沿着弯曲不平的田间土道,走向那炊烟升起的村庄。夕阳的余晖映照出西天火一样的晚霞,火烧云如飞龙在天,锦鳞万片,或似织女显圣,彩练当空。

最美的是那浓积云。一场暴雨急骤,雨过天晴,高耸在蓝天上的浓积云在太阳的照耀下,有彩色的霞光,有白色的山峰,还有幽深的峡谷,峰峦叠嶂,千姿百态,似幻非幻,似动非动,如仙境临世,让人感到马上会有琼楼仙阁显现,令人神往,遐思无限。

直接给大地带来雨水滋润的是积雨云,虽然她不像“巧云”那么好看,但她的惠泽却最实在。不过,只有那些常年在庄稼地里劳作的人,才能深切感受积雨云的威力。只有身处广阔的原野之上,才能充分领略积雨云的气势。

农谚曰:“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正当满坡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在烈日下挥汗锄田,远处传来几声闷雷,人们举目看时,只见天边风起云涌,一团团浓浓的灰蒙蒙的像山一样的云向人们的头顶压来。这时,如果紧跟的是一阵阵的凉风,便不会降下大雨,顶多是一阵雨点。如果风不大且不凉,尤其看到天边的浓云下挂起了一片白茫茫的宽阔的扯地连天的垂直的雨幕(方言称“雨脚”),并伴着连续的“哗哗”的声响,家乡人把这压上来的雨汽以及这声音,合起来叫“云磨”,便是大雨来临的征候。

看到这些,人们便赶紧收拾起农具,赶上牲口,急忙往家赶。即使如此,遇上这样的天气,还是会有不少人被那随后铺天盖地赶上来的暴雨浇得落汤鸡一样,艰难地在泥泞的田间冒雨跋涉。

刚才还天干地裂的原野上,顷刻间雨水沟满壕平。常年在田野上劳作的人们,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原本被旱霾折磨到半枯的庄稼喝饱了喜雨甘霖,变得生机勃勃,这些经历了烈日和暴雨之苦的庄稼人心里又是轻松和甜美的。

最没型的是连阴天的层雨云,它连成一片,晦暗而低沉,浓浓的水汽带来连绵不断的降水。若遇淫雨霏霏,连日不开,那些需要出门的人,或者“屋漏偏遇连阴雨”的窘迫人家,望着漫天阴云,难免愁绪上心。但是,也有农谚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对于鲁北平原上的农民来说,连阴雨有时也是丰年的气象。

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说:“七月八月看巧云。”随着副热带气压南撤,北方在单一的高气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形成了秋高气爽的天气。蓝蓝的天上成片的淡积云掠过原野,成排成行。有时像天马行空,神兵临凡。有时像牛羊牧野,鸿雁列阵。有时像万船扬帆,碧海竞航......那阵势蔚为壮观,立刻会将人的心带上万里蓝天,梦幻世界。

对云的喜爱,经年不变,不管是漫步原野,还是凭栏远眺,云总是我寻找的喜悦和心灵的向往。

云或许是大自然的虚幻,而虚幻或许是大自然的本质。美好或许就来自于虚幻,我们或许就生活在虚幻中。

有词曰“愁云”。虽然人生不断有愁绪笼上心头,可我从未将愁与云相连。故乡原野上的云,美好的寄托,我一生喜爱,一生向往。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朋友,当我们累了的时候,当我们倦了的时候,当我们闷了的时候,当我们烦了的时候,到故乡原野上看云去。她的千姿百态,她的无穷变幻,她的洒脱飘逸,她的跌宕壮美,或许能给我们以心灵的慰藉、生命的启迪。

作者:刘东辉,博兴县吕艺镇刘官村人。教师,爱好读书,关注民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