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圈不可见,在我的认知当中,不让我看你的朋友圈,那就没把我当朋友;二、不关注公众号,直接加好友的。我公布微信号是给关注我的玉友一项福利,方便沟通交流,既然你没兴趣关注,那就别占着好友位置,还是让给有需要的人吧;
三、加了好友后什么也不说上来直接发几十张图片,然后等着鉴定真伪的。
鉴别古玉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一种良好的职业锻炼和较高的文化修养。面对一件古玉首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掌握了一切有关真伪的线索之后,经过思辨、消化,再下断语。一切结论都要有根据,其根据愈充分判断愈准确,这就是公允的、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推敲、受得住考验的结论。要切记“望气派”,想当然或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的不够认真的作风。
传统的古玉辩伪法大约始于宋,经明、清,流传到现在。这种传统的辩伪法大致有既有关系而又有区别的两种不同途径和做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代表人物是晚清考据学家吴大澂。他依照《周礼》研究古玉的名称、形制、规格及其功能,其研究成果又成为《周礼》一书的补充,并对古玉鉴定、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代表作为《古玉图考》。他在序中讲到:“余得一玉,必考其源流,证以经传,岁月既久,探讨益广。”笔下之意,所列诸物均经考辨,是真器无疑了。但今天看来,其中显有伪器,说明他并不善辩伪,故自白:“唐宋以后,仿制之器多,而求玉真者不可辨焉”。事实上,他亦为赝品所困惑而不能解脱。从这一角度来看吴大澂上述方法并非古玉的辩伪法,而是一种学究式的鉴定古玉的考证法,故亦称之为“经学式”研究。夏鼐先生曾评价吴大澂为经学家。
人们通过玩弄摩挲古玉,积累了这样或那样的感觉,久而久之便从诸多感觉中得到一些辩伪和鉴定的心得和标准。因为这种辩伪标准一般来说都是缺乏客观依据,往往是主观的臆断,这是明清古玩商、收藏家的古玉辩伪说法。古玩商的古玉辩伪经验首先来自师傅的传授(代代相传),其次是从自己的观察体会中积累起来的,或者是从收藏家那里听到的。古玩商是以营利目的进行骨董交易活动的商人,收进的玉器只要有利可图便很快地又卖出,一般说不会留下来自己去欣赏怡乐。不好的古玉卖不出高价,又不能很快售出,便积压下来。还有,古玩商经手的玉器不会有什么由古至今的系统性,其进出是碰运气,取决于买卖双方,所以他们的感觉和经验往往是支离破碎的,难以系统化、条理化,为了赚钱,往往将其感觉和经验蒙上一层离奇的、古怪的、臆说的蛊惑色彩。
上述传统的古玉辩伪法不会随着时代变迁、条件改善而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而是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取代它。这种新的辩伪法的出现和成熟需要有新的客观条件和肥沃土壤,此外,也需要借鉴传统辩伪法的合理成分,尤其是有关辩伪的古文献。所以,对待传统的古玉辩伪法要持公正的、科学的态度,这就是“批判地继承”,既不应全盘否定,也不应全盘否定,而要接受其合理的可用的部分,用于当今鉴定古玉辩伪之中。
科学的古玉辩伪法与上述的辩伪法有着原则区别。它具有科学的内涵,又与传统的古玉辩伪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表现在它首先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古玉辩伪法中的合理部分,摒弃了臆想的、杜撰的、不切实际的部分,以科学发掘出土而又经过鉴定了的玉器作为标准器及由其组合的玉器发展的系列为依据,并研究掌握历代作伪的各种方法,进而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工艺学、地质学、矿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这四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是,在古玉辩伪的具体活动中,关键一环则是发现并辨认其长期隐蔽或鲜为人知的作伪伎俩,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与临场时故弄玄虚的做法是根本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