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人之死”:附近与时间——项飙&许知远的对话

十三邀第4季第4期:许知远对话项飙视频。

在最新一期的十三邀中,项飙与许知远老师以项飙老师对北京浙江村的人类学考察为基点,展开了对话。其中,对话的两个中心是对现代性发展中有关“附近”与“时间”的反思。不知道是不是由于项飙老师在牛津大学读博士的缘故,在项飙老师的谈话中,能够感受到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反思的影响。而项飙老师能够将这种现代性的理论反思与他的田野调查结合,对现今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作了非常深入的思考。
在对话中,项飙老师谈到“附近”的消弭,处于今天社会的我们,一方面,极度关注自我,以至于被一些人痛心疾首的斥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另一方面,似乎我们每个人又都能立即变成“全球学家”,对全球发生的事情都能“指点江山”。无论是“饭圈女孩”“小粉红”还是NBA球迷,都在有关国家大事上非常热心或者被迫热心。但是在关注自我与关心世界之间,“附近”似乎被消弭了——在我看来,“附近”被消弭只是一个模糊化的概括。毫无疑问,在面临传统像现代剧烈转型的中国社会,我们的“附近”以及我们对“附近”的看法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如果让我来概括这种附近的变化,大体有两种:第一,“附近”的同质化。同许多社会一样又同这些社会不一样,说一样是因为,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血缘、地缘关系正在缩小,业缘、趣缘关系越来越扩展。说不一样是因为,这种转变太快了,就像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社会转型速度这般快。业缘、趣缘关系尤其是趣缘关系的扩展意味着我们“附近”关系的同质化——今天,我们很可能不认识隔壁的邻居、社区的居民,但是我们依靠社交媒体有一批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第二种,“附近”的疏离化。正是因为社交媒体的发达、社区等公共组织的落后、个体流动性的增强等因素,导致了我们与“附近”的其他个体建立关系存在很大的困难,自然而然造成“附近”关系的疏离化。
这种疏离化与市场的快速扩展有关,而市场经济的快速扩张,也影响了我们对时间与空间的观感。吉登斯在谈现代性的时空变化时,和项飙在对话中所说的一样,谈到了机械钟的发明和推广对时间从空间中分离出来的决定性作用:它导致了时间的虚化和标准化。“时空分离及其标准化了的、虚化的尺度的形成,凿通了社会活动与其嵌入到在场情境的特殊性之间的关节点。被脱域了的制度极大地扩展了时-空伸延的范围。”而这种凿通、这种脱域化机制的形成,对今天各种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了动力,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而这种变化又对我们的时间感产生了反向的影响。
就像节目中项飙与许知远老师所提到的,今天,我们等待快递小哥五分钟也会变得极其不耐烦。快递、外卖等行业都在试图以时间征服空间,而受此影响,我们对消费的即时性也有一种狂热的追求。但是在另一方面,企业却在用“996”的“福报”,企图框住并且拉长我们的生产时间来获取利润。我们就是在这种对消费的即时性的追求和生产时间的被迫拉长中被撕裂。但是在生产与消费之外,也就是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由于社交媒体的扩展,我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缺少了面对面的生活世界的交流,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展开了一种或是碎片化的、或是陌生化的、或是话题式、或是单向式的、或是匿名化的交流。
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所得到的其实不是人的多元化与丰富化,而是“人之死”。人被隐匿于数据之中,人被时间度量。在即时性的消费中,我们面临的不是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是隐藏在时间与效率之中的“人形机器”。在生产性的劳动之中,我们面临的也不是生产性的共同体,而是繁杂的数据与报表。在社交生活中,我们面临的也不是一个具有丰富人格的、拥有过去和未来的个体,而是一个单面的、匿名的个体。吉登斯说,时间有四维存在——过去、现在、未来和在场——而在这种社交中,我们所面对的,只是缺场的现在。我们感知不到交流的对方的过去,更无法去想象未来。
许知远问项飙老师:“人对即刻性的追求,会不会产生新的野蛮化或者本能化?——因为我们人的道德感是在相对长期的关系中形成的。”项飙老师回答说:“有一种趋势是,把道德变得非常极端化、情绪化,比如他忽然会对某一个事情非常同情。”(许知远)“或者非常愤怒。”“好像道德上被伤害了。但那个东西又很快就下去了,因为不能化为他的行动。”这在社交媒体上比比皆是,一个人可能对在某地示威中发生的暴力行为异常愤怒,在评论中斥责施暴者对他人的暴力行为。但是在家暴新闻下,他却又可能对受害者冷嘲热讽,认为此乃家事,既然被打,肯定是她也有问题。一个人可能在社交媒体上转发救助动物的视频,同时对在世界某地发生的对少数族群的迫害与屠杀拍手叫好。一个人也可能在家暴新闻下严厉斥责家暴行为与家暴者,但当面对身边的家暴行为时,却又觉得此乃别人家庭矛盾,“莫管他人瓦上霜”。当然这些问题不只在今天存在,只是在今天,我们大部分的交往行动在社交媒体上展开,因而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因此,今天,我们如何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关系”中发展自我,健全人格,重建个人的意义、尊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一代许多人来说,集体主义好像是洪水猛兽,好像就意味着集体无意识、好像就意味着乌合之众、好像就意味着个体的主体性与自由的消失。“个人主义”在80后、90后以及往后的几代人意识中得到了发展。但是这种个人主义有没有跑偏了?早在涂尔干那里,他就对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作了区分,今天,我们所说的“个人主义”多大程度上是功利主义、是利己主义?这的确是我们所要反思的。正如项飙老师所说,由于技术的原因,“原子”与“即刻”结合在一起,这对今天我们个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项飙与许知远老师指出建构中间这一解决方案,事实上,这一方法一百多年前涂尔干已经提出来了。从这一方面来讲,涂尔干远没有过时。
(0)

相关推荐

  • 尊重个体是文化契约的根本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2020年新年特辑 只知道挥起指挥棒,说"向东!",却不知如何诱使与逼迫人"向东".个人只凭喜好做事,东向者愈东,西向者无动于衷,甚至心怀鬼胎, ...

  • 利己与利他的是非善恶

    利己与利他的是非善恶 一一兼论稻盛哲学的利他本质 稻盛哲学的本质是利他主义哲学,是由其利他经营的理念及实践发展建构起来的.一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商业.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逻辑是以利己为动因的, ...

  • 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与以集体利益为导向的集...

    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与以集体利益为导向的集体主义相对应的,是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在社会层次,对人的独立个体的生物性的肯定.个人主义承认并鼓励了个人对利益诉求.关于个人的东西,比如,隐 ...

  • 陈赟:世俗化与现时代的精神生活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世界的解魅":一方面是宗教的.形而上学的神圣因素从公共生活中退出,进入到个体的内在领域,以价值观的方式自我延续:另一方面,基于社会视角的组织形式对以宗教为基 ...

  • 情感随笔‖人总是会在某个时间点突然觉醒!

    人总是会在某个时间点突然觉醒,在某个时间点发现原来自己不喜欢现在的生活. 醒得迟总比永远不醒好,既然醒来,那就努力做出改变,做你想做,爱你所爱. 想改变那就逼迫自己成长. 命运的改变其实是从自身的改变 ...

  • 气球载人首次横渡大西洋的时间 距离最远和留空时间最长的两项世界纪录

    "双鹰二号"气球在法国上空飞行 1978年8月27日,在法国北部濒临英吉利海峡的诺曼底,一只巨大的银色气球,在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刻,从桔红色的天空缓缓下降,降落在法国西北小镇米雷附近 ...

  • 【图文】疑云重重:2000多项冠心病临床试验,近600人枉死?

    pixabay.com 撰文|邸利会 责编|陈晓雪 ●              ●             ● 明知药有效,还继续拿病人做临床试验? 最近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发表 ...

  • 夜猫子睡得时间再长,也比早起早睡的人容易死翘翘?

    白天萎靡,晚上亢奋,睡得晚起得晚的人,即为夜猫子. 实际上,几乎所有人,包括夜猫子们,都知道熬夜不好,可这并没有阻止他们深夜躁动又倔强的身影. 夜猫子更容易死翘翘吗? 但,夜猫子是不是更容易挂掉呢?如 ...

  • 厉害的人从不瞎忙。时间管理的5大经典模型...

    厉害的人从不瞎忙。时间管理的5大经典模型...

  • 真正的牛人,都有这5项素质

    △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更新夜问>专栏·第020篇 高级笔记达人 | 郑磊 责任编辑&审校 | 君莫笑  值班编辑 | 君莫笑 第  5629  篇深度好文:6 ...

  • 警世醒人 | “装死”也难逃法网

    家住福建漳州的年轻人黄永泰,从小就鬼点子多,爱耍小聪明.他从当地一所职业院校毕业后,便开了一家水果批发商行,当了小老板.由于爱耍滑头,他的生意越做越淡,最后入不敷出,渐渐拖欠了许多外债. 随着债务越来 ...

  • 情感随笔| 人最大的愚蠢是不知道谁让自己变得愚蠢!

    人到中年后太难了,甚至有种说法,人到中年不如狗.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quo ...

  • 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把时间花在这四件事上!

    "生命取向要高,层次不高,说不出高雅的话,成不了大事." 人存于世,何为层次? 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做人的格局.眼界.胸襟等内在因素. 有什么样的层次,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诚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