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复盘苹果公司股价与发展史(上) “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丘吉尔这句话道明了学...

“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丘吉尔这句话道明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作为投资者,复盘那些优秀公司的成长史,应该是对投资非常有益的。

曾经困惑于投资就是投人这件事,因为人是复杂多面的,系统的学过一点心理学之后,更加明白我们对自身有时知之甚少,不过最近复盘了苹果公司股价和发展史的关系,倒是管中窥豹,理出了一些思路。

本文素材、股价均来自公开的互联网信息,分析蓝本《乔布斯传》这本书也有夸张演绎之处,如有纰漏,还请指正,相互弥补思维的漏洞。

灵魂人物与护城河

要回顾苹果公司,离不开对灵魂人物乔布斯个人历史的回顾,他独特的身世、个人特质、成长经历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也是这些最本质的东西,帮助铸就了苹果公司独特的护城河。

乔布斯是一个孤儿,他的生身父母阿普杜勒法塔赫和乔安妮都出自富裕家庭,特别是他的生父来自一个显赫的叙利亚家庭,他们因为宗教价值观等家庭原因被迫分开,但当时乔安妮已经怀孕,迫于无奈,只能将偷偷生下乔布斯找人领养。

本来他们立下规定领养她孩子的人必须是大学毕业生,结果安排好的那对夫妇更希望领养的是女孩,所以最终被高中即退学的机械师保罗·乔布斯和记账员克拉拉这一对夫妇收养。

具体的乔布斯成长内容无需赘述,不过养父母的教育和自身身世对乔布斯的性格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作为一篇复盘文章,只讲以下推断:

1、养父保罗·乔布斯对乔布斯的教育是兴趣导向型。

2、养父母对乔布斯的教育极为上心,甘于付出。

3、硅谷的科研商业化浪潮对乔布斯有非常大的影响。

4、乔布斯被领养的身份对他的性格有较大影响,至少到中年乔布斯之前,他的身上始终有着叛逆孤独的一面。

综上,乔布斯的身世与个人成长绝对是特别的,假如没有历史的机遇,也不一定会有辉煌的成就,但就个人特质来讲,有几个关键点恰好契合企业成长和护城河的构建:

1、独特的领导能力。乔布斯个性偏执,控制欲极强,在管理上要求严格,但结合他的产品洞察力和说服能力,反而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2、强大的专注力。乔布斯最强大的能力就是他的专注力,这里的专注力既是做具体事务上的专注力,也是专注于自身本质需要的能力。大学退学、印度禅修这些看似特立独行的举动都是思考过自己真实需要之后不被其它杂念影响的专注举动。

3、对人性的直觉。苹果公司的产品都有这样一个特点——简化。人天然就有化简为繁的能力,追求功能的强大和选择的多样是一种主流,但不管是使用它的哪些产品,都会帮选择焦虑患者提前做好了选择。虽然过度简化也会带来不便,但人一旦被某种观念影响,也会自动调整认知适应,当选择权力让渡,自然依赖感也随着而来。

初创阶段(1971-1980年) 沃兹尼亚克和马库拉

翻阅苹果发展史发现,初创阶段的苹果电脑公司,乔布斯只能说是一个做事主动、有些想法的年轻人,乔布斯当年的老友沃兹尼亚克才是苹果电脑公司早期成名产品AppleⅠ代、Apple Ⅱ代产品的核心设计师。

乔布斯在初创阶段扮演的是一个鼓动者和销售员的角色,他说服沃兹成立公司,说服沃兹从惠普公司离职,说服零件制造商提供零件都是他能力的展现。

不过,假如没有沃兹尼亚克深厚的计算机方面积淀和划时代的想法,都难以实现传奇之路的第一步。

钛媒体2014年曾有一篇描述传奇极客沃兹尼亚克的文章,如果有兴趣可以搜索一下,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后来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不过从商业角度和整个苹果公司成长历史看,乔布斯对苹果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

影响苹果电脑公司创立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迈克·马库拉。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讲,他就是苹果电脑公司的天使投资人。

从网络上并没有搜到他的详细信息,《乔布斯传》上面记载他曾先后供职于仙童公司和英特尔公司,英特尔公司上市之后,他凭借股票期权赚了几百万。在遇到乔布斯之前,33岁的他一直处于退休状态,从他对乔布斯的指导以及苹果电脑公司IPO时的强大阵容看,马库拉也不是简单角色,工作经历应与产品经理相关。

苹果电脑公司早期的商业企划书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笔,而他的三点“苹果营销哲学”到现在看来,依然是苹果产品成功的关键:

第一点是共鸣,就是紧密结合顾客的感受。“我们要比其他任何公司都更好地理解使用者的需求。”

第二点是专注。“为了做好我们决定做的事情,我们必须拒绝所有不重要的机会。”

第三点是灌输,这涉及人们是如何依据一家公司或一个产品传达的信号,来形成对它的判断。“人们确实会以貌取人,如果我们以创新的、专业的方式展示产品,那么优质的形象也就被灌输到顾客的思想中了。”

上图是早期苹果电脑公司的股权结构,最初乔布斯、沃兹尼亚克、罗恩·韦恩分别持有45%、45%、10%的股份,罗恩是乔布斯在雅达利的同事,当时已是中年,早期的失败经历也让他渐趋保守,公司创立初期选择退出。

1976年,迈克·马库拉入股后,三人股权被划分为26%、26%、26%,剩余22%的股权则用于吸引未来投资人。

1979年末,苹果引入上市前的夹层融资,施乐公司、罗斯柴尔德(LF Rothschild)、Untenberg、Towbin、Brentwood资本公司以及一些个人投资者等共计16个投资人。(此处搜索自百度,未经考证)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在乔布斯眼里,“不是天才就是白痴”,曾当过教授的研发人员杰夫·拉斯金被他看做难以忍受的理论家。为了改变乔布斯这种观念,他极力说服乔布斯关注施乐PARC(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进展。而此时,施乐公司的风险投资部门想要参与苹果公司在1979年夏天进行的第二轮融资。乔布斯开出了条件:“如果你们愿意揭开施乐PARC的神秘面纱,我就同意你们投资100万美元。”

一年之后,施乐的100万美元股票价值1760万美元,苹果公司则从施乐PARC得到了更多。(这个后文再解释)

1980年12月12日,苹果IPO,IPO后第一大股东乔布斯被稀释后的持股比例约为15%、第二大股东马库拉约持有700万股,占比约11.4%;第三大股东沃兹持有400万股,占比约6.5%。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到四年时间,苹果电脑公司就从一家“车库”小作坊变身为一家公众公司,不过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两人自1971年以电子学、恶作剧和音乐的共同爱好结识,从晶体管这些小玩意迭代的结果。

1971年,乔布斯16岁,沃兹尼亚克21岁。虽然都还是孩子,但两人都在半导体领域积累了不少知识。

乔布斯机械师的父亲,在乔布斯的童年,就带他到艾姆斯研究中心(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下属研究机构)见识到了计算机终端,他的邻居也住满了各大尖端科技军事公司的工程师。

沃兹尼亚克的父亲更是洛克希德公司导弹和空间部门的火箭专家,从小就对沃兹进行电子学方面的启蒙教育,沃兹13岁就考取了美国业余无线电牌照,18岁就已经开始研究微芯片。同时沃兹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极客,大一在科罗拉多大学因为恶作剧留校察看,他还编写了一个程序,不停地计算斐波那契数列,占用大量计算机运行时间,被学校威胁承担费用。

同时,从芯片行业发展史看,1971年也是一个划时代的时间节点,这一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1KB的动态随机存储器,标志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同年英特尔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Intel 4004。

1975年,沃兹尼亚克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AppleⅠ代的原型机,沃兹起初希望的是将其免费共享,经过乔布斯的说服,两人变卖了个人财产,凑了1300美元运营资本,乔布斯说服克拉默商店将零件预支给他们,完成了第一笔25000美元的订单。

1976年,两人一同完善Apple Ⅱ代产品,沃兹完成了划时代的精巧电路设计,乔布斯则把电路板整合成了一台完美的机器。在迈克·马库拉的支持下,苹果公司逐渐走上正轨,成为了一家拥有产品、理念、商业模式的半成熟公司。

1977年,Apple Ⅱ首发,售价1298美元。在接下来的16年里,各种型号的Apple Ⅱ共售出了接近600万台。

这个阶段,是苹果公司的初创阶段,公司的三位主要创始人乔布斯、沃兹尼亚克、马库拉性格截然不同,但都在企业的发展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互补作用,但也因为如此,三人在企业成熟后,产生了相当复杂的问题,以至于1980年以后,三人相继离开,又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不过这都是下一部分要讲的内容了,这里也是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视点的分野,而二级市场的走势才是复盘的重点,毕竟二级市场才是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