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的研究进展

​摘要 本文就在“互联网+”时代,高中生物教学中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进展,包括“教育信息化”概念的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及研究进展;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对当前该领域有待完善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建议和展望。旨在为进行此类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素材和方向。

关键词 高中生物;信息化;研究进展;互联网+

1.前言

随着“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日趋深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全面融合,为教育改革开辟了新视野,高中生物教学作为一门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实验为先的学科,更应巧妙地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敢于开拓,大胆创新。

2.“教育信息化”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在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IT在教育中应用的计划。[1]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紧跟时代潮流,“教育信息化”的提法开始出现,并在政府的各类相关文件中,被正式作为概念使用。2012年3月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10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总体方向,此后,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集中出台,也体现出了社会对此领域研究与发展的高度重视。

3.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政府相关文件发布后,全国各地纷纷予以高度重视,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及学生特点等都存在差异,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不尽相同,研究势头正猛。

3.1主要研究方向

相关方面研究论文的发文量逐年增多,根据这些论文发表的情况及内容,本人做了简单的梳理,这些文献研究的主要方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2.对于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3.对于探索新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研究4.对于“互联网+”时代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新模式的研究等。

3.2对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基于对以上论文的研究,笔者发现,自研究之日起,对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大部分学者已经提出了全面深入的理论基础,近几年,在“互联网+”、“大数据”迅猛发展的条件下,也随即出现了很多教育实践方面的论文,通过笔者整理,这些论文所反映的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在运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3.2.1 投入多但收效不明显

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顺利召开,自此,我国教育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能够普及信息化教学,给高中生物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对于如此高的投资,从表面看却并未发挥与之对应的大作用,虽然校园网的覆盖率与传输速率有了很大提升,但很多教师还是只停留在了会简单地应用多媒体操作上,没有切实去开发和研究更多的可能性,使用网络的比例很低,难以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造成了资源极大浪费。[2]这就是目前很多地区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的现状:高投资,低效益。

3.2.2 生物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要想使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这种新型模式更好的发挥价值,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信息化教学,提高生物教师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3]

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成型,但在师资培训方面远远跟不上大时代的发展。很多生物教师甚至对信息技术相关概念理解就有偏差。笔者阅读发现,有些文章题目讲述的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教学的某种关系,文章中却只写了多媒体与生物教学之间种种关系,甚至没有提到信息技术,显然文章把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画了等号;也有生物教师俨然“程序操作员”,上课就是操作电脑、播放课件,整节课坐在电脑后面,和学生正常的师生课堂交流也没有了。这样的生物课堂显然是失败的。

这一系列现象的原因是生物教师素养不够高以及教育理念的落后。部分生物教师尤其是农村的生物教师,平时没有投入精力于此方面的研究中,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教学手段陈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事实。[4]这也表现在从农村生物教学入手开始研究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的论文篇目较少。

3.2.3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使用过程中存在误区

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存在着多种误区:比如有些生物教师为了追求形式新颖,添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画面或音乐,课件成了“花架子”[5];也有为了操作简便,将课件制成“流水型”模式,教师只要按键或鼠标,课件就会顺利“放映”,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学生只是忙着抄课件上的内容,根本无暇思考,生物教学实现了从“人灌”到“机灌”[6]。有些生物教师自己不会或者没有精力制作课件,共享别人的又疏于修改,生搬硬套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这一点在笔者所闻所见的真实生物课堂中,就有很鲜明的体会。

3.3相关对策的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现状,学者们集思广益,进行研究探索,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3.3.1 加大投入力度,合理资源建设

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应以增加经费投入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7]。要做到“软硬兼施”,同时不可忽略学习资源库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国家及地方应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尤其是经济发展缓慢地区以及容易被忽略的领域,比如高考中比重不高且容易被忽视的生物,这些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恰恰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软肋。相关部门和领导应该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关注对高中生物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技能培训。

3.3.2 探索新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将信息化教学融入生物课堂,关键在于实践研究,探索出新型的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将生物知识直观展现;借助其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在生物实验的学习过程中模拟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搭建网上学习平台,以方便反馈与交流,因材施教,这样也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3.3.3 提高生物教师素质

想要实现教育信息化,还必须实现教师信息化[8]。加强高中生物教师的信息化技术的培养,使他们正确看待传统教学媒体,能够自己搜索、整合、分析数字化资源,更好地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不迷信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而应各取其长,有机结合[9]。

4.目前研究有待完善之处

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纵观国内研究,笔者发现理论研究居多,集中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应注意的问题、存在的误区以及使用方法、案例分析等等,其中大部分是关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这反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发展的真实需求,也并没有注重学生与教师间共同进步,一同成长的良好关系的建立。此外,学科内部缺乏合作交流,呈现出单打独斗现象;学科与学科之间也缺乏必要的合作研究。

5.建议与展望

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学本身,还会拓展到更大的社会空间。虽然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在有些方面产生了显著的优势,但它并不是完美的,不能替代传统教学的作用,面对教育信息化对高中生物教学带来的机遇于挑战,我们需要冷静面对。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国家教育改革,高度重视互联网时代学生价值观和完善人格的培养,最终推动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总目标;其次,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牢记育人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要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最后,要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优势,在信息化环境下,充分实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实践。[10]

总的来说,相比于传统的高中生物教育,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发扬其优势的同时,我们要时刻保持理性清醒的头脑,将二者巧妙结合,面对当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直面挑战,让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在"互联网+"的风口飞得更高、更稳、更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