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养结合,三种模式助安享晚年
年老、体弱、多病……没有医疗的养老不算完整的养老。尽管老年人衣食无忧,而他们大多有病痛缠身,没有健康的身体状态,老年人哪来的幸福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针对养老存在的突出问题,“医养结合”这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新型养老模式,逐渐被社会认可与接受,而与之相关的政策也相继出台。9月25日,记者从湖南省民政厅、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我省近年来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只为让老人更有尊严地养老。
完善政策: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将基本形成
据湖南省老龄人工作管理委员会统计,截至2019年底,湖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1288.8万,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18.63%,较上年度上升0.14个百分点。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湖南省将医养结合作为健康湖南建设的民生工程,作为全面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推动了医养结合深入发展。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是率先在湖南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养老机构。该院建立了长沙老年康复医院,在湖南省率先实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2016年至2019年期间,我省结合中央精神,相继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推进医疗和养护的深度融合,简化机构登记流程,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根据要求,到2020年,我省较为完善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全面推广,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
积极实践:开展试点,摸索出三种医养结合模式
2015年起,我省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将医养结合作为健康养老服务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长沙、湘潭、岳阳三市纳入国家级试点城市,摸索出了机构融合型、社区嵌入型、居家服务型三种医养结合模式。2019年,长沙市卫生健康委等10个单位和机构获评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双年度合作项目暨医养结合典型经验。
在机构融合型模式中,我省积级推进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与综合性医院、老年病医院合作设立医务室、门诊部,提供日常医疗服务。同时,推动医疗机构拓展养老功能,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重点设立老年病科,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引导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发展为收治高龄、重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
在社区嵌入型和居家服务型模式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进行健康管理。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会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康复护理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我省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管理运营社区医养结合机构和设施,让社会力量成为提供社区医养服务的主体。
我省还探索推进了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深度合作,以长沙县果园镇医养结合中心为例。该中心是将果园镇卫生院综合二科设在敬老院内,将果园镇敬老院及周边村镇的慢病患者统一管理,通过医联体优质资源,定期邀请专家下村进行义诊及健康宣教等,为敬老院的老年病患者及周边村镇村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及预防保健服务。
此外,我省还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推动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之间的深层次合作。
项目创新:挖掘生态资源潜力,倡导森林康养
森林康养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林业新兴产业。2020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门公布了96家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湖南5个基地入选,包括涟源龙山森林康养基地、幕阜山森林康养基地、九观湖森林康养基地、灰汤温泉森林康养基地、方家桥森林康养基地。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
以宁乡灰汤温泉为例,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硫化氢氡铜、锌等29种微量元素和数十种治病因子。基地处于灰汤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域,大气负氧离子达到每立方厘米2.9万个。
除了挖掘森林康养这样的“医养结合”项目,近年来,省工信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联合推荐省内多个单位成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单位,深入推进“医养结合”项目发展。
人才保障:校企合作,培养医养结合人才
随着养老产业蓬勃发展,用人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人手严重不足,年轻人更是其中的“稀缺资源”。脏、苦、累,报酬低,是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重要原因。吸引年轻人学习养老专业护理并非易事。对养老护理的偏见,社工服务理念的教育缺失,让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学生一时难以接受相应专业,如何唤醒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思考。
我省利用2019年职业院校扩招的契机,支持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省内10余家医养结合机构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毕业时颁发全日制大专文凭。支持中南大学、长沙民政职院等高等院校增设专业课程,为各地医养结合机构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人才。同时,省人民医院还举办医养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让从事健康养老的卫生专业人才不断增加。
对于医养结合方面的人才培养,湘潭市六医院与湘潭医卫职院等单位合作开设的“医养订单班”,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7年,他们挑选31名志愿从事医养事业的学生,在全国首创“医养订单班”,开设了老年病学、老年疾病预防、老年护理学等近十门课程,学生学成后除了可以当一名基本的养老护理全科医生以外,还能掌握一定的护理技术和康复技术,成为一名“医、养、护”三位一体的专门人才。
呼吁:将失能失智失独老人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医保
全国政协委员何伟呼吁,将设施完备、功能完整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重点将失智、失独、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和诊疗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有计划地增加失智、失独、失能人员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
何伟委员建议,打通医养结合多部门管理瓶颈,加强政府部门工作协同,由卫生、民政、人社、医保等部门联合出台医养结合发展相关政策,对医养结合机构审批准入、行业管理、人才培养、购买服务等给予支持。
“要积极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方式,建立失智失能老人评估标准,根据标准对此类家庭进行财政补贴。可按照评估等级,由医院和养老院接收一部分失智失能老人。同时,要加大养老高龄补贴覆盖面,将农村失智失能老人也纳入补贴范围。”何伟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