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写作要点:诗语,立意与谋篇,修辞之比喻
一,文字语言——诗语
诗的语言一般是用文字来表现的 ,但诗有它固有的特点:简明。含蓄,精炼。因此在诗中不允许像白话文一样说的详细明白。比如,秋天,
大雁南飞,天气转凉。寒霜冷露,树木凋零。我们可以用一系列的词语去描述秋天的景象。但在诗中。尤其是五绝,每句话只能是五个字,在二十个字里要表现出秋天的景象,那就要求我们必须把那些不必要的言辞除去,用简练的话语来表述。
五绝,秋思,新韵。
寒霜窗外树,月夜雁南飞。
寂寞长空静,池中菡萏悲。
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影子,也可以感受到秋天的萧疏和凄凉。假如把这首五绝里的句子换成白话文,可以这样来写:
秋天来了,天气一天天的转凉,早晨起来,窗外的树木上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清霜。空中的大雁,一群群的向南飞去,清冷的明月夜里,星光点点,格外清幽。空中不时传来大雁的鸣叫声。池中的荷花凋谢了,残枝败叶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凄凉。
同样的一件事物,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只是在语言运用上方法不同罢了。由此可见,要想写好诗。必须掌握把白话变成诗歌的基本技巧。也就是常说的写作方法。比如在刚才的那首五绝中,作者就运用了倒装,直叙,形容,拟人等多种方法来表现出要描述的景物。其实,因为诗也是文章,所有写文章的方法都可以运用。因而要求大家必须知道各种修辞手法。
二,立意和谋篇 1.什么是立意
要写好一首诗词,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为啥而写。也就是写作目的。平时我们会对周围的很多事物产生兴趣。会被这些事物所打动,因而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感。那么这种在你心灵上引起共鸣的东西,也就是你要想写的动力。你会对这些要想写的东西进行梳理。把他们为何能让你感兴趣的内涵弄清楚。那么这个过程就是立意。
2.如何立意。
立意是一种心灵的共鸣,人的感情是复杂的,对外界的事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因而,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要写的中心就成为立意的初衷。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同一种景物,在不同人的眼里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那么写出来的文字就会有不同的中心。比如阳春三月,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面对如此美景,在不同人的眼里感受是不同的。
唐朝诗人崔护写的七言绝句《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在诗中诗人面对桃花盛开的新春景象,想到的不是赞美那鲜艳的桃花,而是一种惆怅,一种遗憾。也说明了另一个道理,有些美好的东西也许是相遇在不经意间。但如果你不去刻意的追求她,可能永远不会再得到。再看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从上边的例子可以看出,同是春天,由于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感受不同,在写诗时所定下的中心就不同。因此在立意时一定要从自身当时的感受来决定。决不可随意动笔,写到哪里算哪里。
3感情对立意的影响
在立意时有诸多的因素。比如季节,天气,温度,灵感等。但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感情。人们在确立一个中心思想时。感情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思想感情来决定自己的中心。
比如李白在被流放的途中,突然在白帝城接到皇帝赦免他的诏令,前罪全免,官复原职,你想这是何等令人欣喜若狂的的消息 ,但李白没有直接向人们诉说自己的高兴心情,而是以一首【七绝: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把自己的兴奋表现出来。在诗中李白用简练明快的语言向人们昭示了自己的无比愉快。千里,一日,轻舟,万重等欢快的语言把心中的高兴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策划
中心确定之后,接下来就要策划自己的文章了。这个过程也叫谋篇。在如何安排自己的文章时,要做到所有的材料选择都要紧紧围绕中心。不可随意发挥信笔写来。这一点有一些朋友不太注意,结果写完了一看发现偏离了自己原来的意思。
其二,在写时一定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做到恰如其分。如要表现喜爱,高兴的感情,那就要尽量选择那些色彩明亮热烈的词语,如要表现悲哀忧伤时,在词语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那些比较低调伤悲的词语。
其三,要注意环境一定要和感情一致。比如要表现思念之情,可以选择月明清幽,细雨霏霏,大雁南飞的深秋等比较凄凉的环境。,如果表现高兴愉快,幸福温馨的感情,就要选择风和日丽,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等环境。
其四,要注意感情的转折。在策划诗作时,为了把感情表现得更深刻,要注意诗中感情的转折。比如先写欢乐场面,然后笔锋一转,抒发自己的幽幽情思。创造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使自己的相思显得更为强烈。在谋篇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写作手法的确定。
三,诗词修辞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
对于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大家可以自行在百度里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对于诗词创作中 常用的修辞手法 ,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进行专题讲座。今天主要是学习一下修辞和诗词的关系。
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可以重复几遍某一句话,已达到强调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但在诗词的写作中除了个别情况可以叠字重字外。一般是不允许重复的 。这也是诗词言简意赅的一大特点。而修辞的主要作用就是调整语言的顺序,安排文章的结构,组合字词的搭配等。由此可见修辞是写好诗词的基础,而诗词是修辞的具体体现。 在这里还要弄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把生活中的语言变成诗的语言。我们来看下边的几句话:
1.深秋节时夜里已经很凉了。
2.时到深秋夜已凉。
3.窗摇竹影问寒霜。
4.冰轮乍泄万山寒。
很明显这几句话除了第一句外,其余的都可以说是诗的语言。仔细分析一下每个句子:
第一个句子,平铺直叙直接说明了深秋时节的夜里的气温。
第二个句子,字数少了,但还是直接来进行说明。
第三个句子,没有说明时间。也没有说明气温的高低。但从字里行间会悟出那是深秋,寒霜一词让人们感到了秋的气息。
第四句和第三句一样。只是从冰轮一词知道这是夜晚。从寒一词知道这是深秋。所以后两句比前两句要好。
综上所述,要把生活语言转化成了含蓄性强的诗的语言,那就离不开修辞手法。比如上边的句子3里,就用了拟人。给句子以灵动之感。句子4里,明喻和暗喻使得月明辉清更加形象。当然诗的语言在安排时还要注意平仄和韵脚。那属于另一范畴,在这里就不进行说明了。
一、比喻的作用
比喻可以用来写景、抒情、寓理和刻划人物,即喻情、喻事、喻人、喻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
例如“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的心理,在诗词中,诗人使用多种比喻使这种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
如在李白的诗中“愁”有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一水牵愁万里长”(《横江词》);
在陆游诗中不但有长度:“十丈愁城要解围”(《山园》),还有体积:“闲愁万斛酒不敌”(《草书歌》);甚至还有范围:“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作》);
在李清照词中“愁”还可以到处移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在李煜词中,愁像春天的春天江水那样滚滚东去、不可遏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像是春天的青草到处蔓延:“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贺铸《青玉案》则用五种形象化的事物烟、草、风、絮、雨来显示闲愁的繁多、浓重、绵延不绝:“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形成一种复合比喻。
2、使具体的形象的变得优美动人
如咏雪,唐朝张打油有首打油诗:“江上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颇有幽默感,不愧称为“张打油”,此诗的比喻虽然准确,但形象却不够优美,而优美则是比喻的一个要素,例如我们形容夫妻恩爱、朝夕相伴,可将他们比喻成鸳鸯鸟,连理枝,从未有人将他们比喻成血吸虫,因为其形象丑陋又有害人体,但如仅从准确性来说,血吸虫倒是雌雄同体,从不分离的。
《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似’;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这位得到谢安称赞的兄女即是著名才女谢道蕴。比起谢朗(小名胡儿)的比喻“盐撒空中”,谢道蕴的“柳絮因风起”确实高明得多。试想一下,无数盐粒从空中落下,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而柳絮迎风起舞,则妙曼而美好。
岑参的《白雪歌》形容飞雪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徐陵“三晨喜盈尺,六出儛崇花”,
骆宾王《咏雪》:“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吴均《咏雪》:“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
张元“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等,
这些关于“雪”的比喻除了准确外,或是优美,或是雄奇,都给人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