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矛盾的存在体——关于中国商业航天的零碎思考

本文刊登于《卫星与网络》杂志

2017年1&2月刊

最近,有两条消息令我心中起了点小波澜,一条是SpaceX的“猎鹰9号”第三次陆上回收成功。尽管早已对SpaceX的新闻长期以来屡屡霸屏感到“审美疲劳”,但在看到“欢迎回来,宝贝。”——马斯克在火箭成功回到卡角空军基地后发的推文时,还是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强大的创新驱动和伟大的试错精神——

是的,伟大的,我只能用这个词,怎样一点点改变人类航天的未来图景。在经历了悲剧性的爆炸后,SpaceX终于站在了世界商业航天,或者应该说世界航天的顶峰。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胜利,更是商业航天的胜利。

另一条就是印度像在太空撒豆一样一箭搂上去104颗卫星,以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宣告火箭发射新的、廉价时代的到来——“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尽管技术水平还只处于三流,便已跃跃欲试地宣称“成本是中国航天‘软肋’,印度要靠低价后来居上”,虽有些狂妄,但并非全无道理。

印度成功发射1箭104星

这两件事其实勾勒出全球商业航天的两个方向:

一个是体制、技术、资本、创新等种种关键要素合力推进的高端市场,如SpaceX所做的。

一个则是以价格和商业能力为核心的中低端市场,如印度所做的。

那么,中国商业航天的前途在哪个方向呢?

想了很久,没有得出答案,只有了些零零碎碎的思考。这些思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的商业航天,其实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体,因此,当它在选择方向时,往往陷入犹豫、狐疑、彷徨、甚至偏差的状态。那么,是哪些矛盾呢?

▶ 中国拥有位居世界前三的航天业,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制造等全产业链条,但商业航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商业链条连影子都还没有见到。如此强烈的反差让我们即使具备产生SpaceX和马斯克的一切硬件条件,却没有产生的土壤和途径。

▶ 中国有相较美国也毫不逊色的航天人才资源和储备,但有几个走出了或者能够走出体制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创造自己的事业?对比NASA主动把自己的核心技术骨干,包括航天业内的顶尖高手转移给SpaceX,使其得以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凭借技术优势逐渐成长为行业的领袖,中国的航天部门和机构是否能在人才战略上着眼于长远,从参与全球商业航天竞争的全局眼光来布局和谋划,从而促进航天事业的全面发展?起码现在这种可能性还很小,反之,意欲冲出体制束缚的人备受刁难的事却时有听闻。

▶ 中国的火箭技术远超印度,但在价格上可以竞争吗?我们能否和他一样拿到那么多廉价发射订单呢?低价与规模化市场开拓,缺一不可,我们具备这样的商业能力吗?当然,价格也不是唯一的因素,中国航天的失败率全球最低,可靠性高也是极具竞争力的。但这是题外话。

▶ 中国的航天技术汗牛充栋,但是有多少拿出来交给了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呢?要知道,起初SpaceX也并不被看好,是NASA向SpaceX开放了阿波罗登月和航天飞机研发的大量技术报告,转移了大量成熟技术,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

此外,中国目前的商业航天,更多的仍然是体制内的机制、思路和运作的“伪商业”模式,这更是市场普遍不看好的原因。

这些矛盾的存在,不能不让中国的商业航天步履蹒跚,方向难定。怎么办,想了几点,虽然多是业内方家早已论及的观点,但为了保持一篇文章的完整,兹列于下:

国家和政府在航天业身份的转变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举国体制下的航天业只能成为被输血者,并形成安于和专注于这个角色的惰性,而不可能成为造血者,由此导致创新与创收的双重缺失并不奇怪。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航天,才能打造出的越来越优良的造血机器。

航天国企的技术开放是商业航天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军民融合的治国方略和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科技大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让利于民,让利于企。民富方能国强,对航天业亦是如此。

航天质量管理+民营企业经营机制+专业管理人才的模式,是中国商业航天的最佳选择之一。

最后说一句,航天业理应是开放的、有回报的、可持续的,这是破解中国商业航天这个矛盾的存在体的理论和认识基础。

猜/你/想/读

【独家】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推/荐/阅/读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新常态下的“航天+”》《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社评文章: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0)

相关推荐

  • 汽智·聚焦|马斯克的生意经:让梦想赚钱

    如同自己置顶推特里的歌词:"张开眼睛,仰望天空"(Open your eyes, look up to the skies)一样,当地时间5月30日,美国SpaceX公司" ...

  • 一箭143星,SpaceX刷新世界航天发射纪录

    航天新观察  2021/01/24                                                     第 299期 [综合报道]北京时间1月24日晚,SpaceX ...

  • 2018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态势——航天篇

    全球技术地图 创新丨前沿丨科普丨资讯 航天篇 美欧日密集发布航天政策,稳步推进航天产业及商业航天发展.美国制定首份<国家航天战略>,强调要加强国家航天.商业航天和民用航天三者间的合作,确保 ...

  • 【Commercial Space】国外宇航公司商业航天核心竞争力盘点——总结篇

    前篇分别对美国.欧洲(主要是法国).俄罗斯.日本等进行系统级研制的宇航公司做了不完全盘点(截至2017年底).此文将从上述国家宇航公司的特点.新兴与传统宇航公司的对比.各航天系统商业方向的发展三方面进 ...

  • 近地轨道成“唐僧肉” 全球企业争相发射卫星

    参考消息网2月3日报道 俄罗斯<侧面>周刊网站1月24日刊载题为<百万轨道:谁将在航天工业领域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形成竞争>的文章,作者系伊万·德米特里延科.文章称,如今的航天业 ...

  • 来自海外业者的观察:中国商业航天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本文刊登于<卫星与网络>杂志2017年3月刊 从本世纪初至今,我已经在微小卫星领域从事了十多年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参与了不少国内外商业航天活动,对目前国内商业航天有一些观察与思考,在此抛 ...

  • 2021年中国商业航天研究报告

    来源 | 创业邦 商业航天是指采用市场化机制以获取商业利润为首要目标而开展的航天活动.在国家相关政策放开.资本与技术的共同驱动下,中国商业航天迎来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关商业航天的融资与产业布局的利好消息 ...

  • 2021年中国商业航天研究报告——附下载链接

    来源 | 创业邦 商业航天是指采用市场化机制以获取商业利润为首要目标而开展的航天活动.在国家相关政策放开.资本与技术的共同驱动下,中国商业航天迎来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关商业航天的融资与产业布局的利好消息 ...

  • 2020,中国商业航天的转折点

    北京呼风唤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20,中国商业航天的转折点 作者 | BlaineCurcio 编译 | 沈永言(中国卫通 ) 由于充足的理由,中国航天历史上一直与国家相关联.CASC(中国航天科技 ...

  • 中国商业航天——基础、创新、定位与模式之辩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2015年3月,<卫星与网络>杂志在腾讯.搜狐.新浪.和讯等100多家网站与相关媒体重磅推出了" ...

  • 乱中取胜,营造中国商业航天的繁荣成长局面

    当飞往国际空间站的货运服务已经基本稳定.人员运输即将启动的情况下,NASA又启动了月球货物运输服务的竞标--这还不算全部,美国商业航天的乱战正在向小卫星发射领域延伸.据说有将近20家美国企业提出了自己 ...

  • 建立合理的商业航天管理模式:谈中国商业航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碰撞

    每当一个新型的行业兴起之初,无论是探索者.实践者,还是跟风者.借用概念炒作者,都会蜂拥而上,带来一团乱象. 吃螃蟹者,最初总归是少数,何况新生事物或产业的形成与完善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良性的过程.因此 ...

  • 中国商业航天的历史责任——从天舟一号展开的思绪(一)

    刊登于<卫星与网络>杂志2017年5月刊 作者 | 李刚 编辑 | 娜娜 在天舟与天宫对接的这个夜晚,我仿佛听到隐隐的鼓点声从历史深处传来,似乎在急切地催促着什么.我一时无法理清这样的思绪 ...

  • 非洲:中国商业航天的勃兴之地

    截止8月8日20:45,据猫眼电影数据,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国产电影<战狼2>上映第13天,票房突破36亿元,不断刷新华语电影最高票房纪录. 引 --这些,我们的商业航天界能够做到吗?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