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动中通”与卫星应用市场新机会

卫星与网络

satnetdy(←长按复制) 关注我们
专注军民融合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为推动我国卫星网络通信的规划、建设、应用以及研发、生产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卫星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受地理限制的覆盖。在很多大片里,主人公无论身处崇山峻岭还是茫茫大海或是非常时期,随手抽出卫星电话,就联入了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数据、图片、情报,应有尽有。

不过业内人士都知道,卫星移动通信面临着自己的问题,频段有限、服务费高昂、速率缓慢。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卫星移动通信一直处在“只为少数人”服务的境地,曾经雄心勃勃的铱星、全球星在商业市场上遭了当头一棒,直到今天也没有实现曾经的梦想。

而且,在实际应用业务中,很少有人需要像詹姆斯·邦德那样出生入死,大多数有移动通信需求的用户可以乘坐在车、船、飞机中,对着电脑屏幕工作。也就是说,他们不一定需要小到可以装在口袋里的卫星电话。

十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用自动跟踪天线来实现固定通信频段的移动通信。为了实现概念上的区分,这种设备被称作“动中通”。然而“动中通”的道路并不平坦,最早的动中通不但需要装在卡车上,而且被评价为“不动通,动则不通”。经过漫长的努力,我们终于看到了成熟的“动中通”产品:在国外,航空动中通天线已经成为无人飞机的标准装备,美国军人可以坐在本土办公室的皮沙发里,击杀世界任何地方的目标。很多大片已经为我们再现了这种场景。中国的企业也在“动中通”领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出现了优秀的企业和产品。例如,作为中国最大卫星运营商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已经在推动民航机客舱卫星上网工作,而且有了实际的方案并拿出了样机;我们一直给予关注的西安星展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其“动中通”产品已经投入了实际使用并提供出口。

随着Ka频段投入使用,“动中通”可以采用更小口径的天线。这就意味着可以采用更小的跟踪系统和更小的天线罩,从总体上进一步降低“动中通”天线系统的体积和重量。而Ka频段的低租金,会让“动中通”看起来更加触手可及。

可以想见,Ka和“动中通”的结合,可以催生出更多、更丰富的业务类型。让卫星通信真正“白菜化”,迎来卫星通信产业的新时代。

现在唯一的问题和忧心就是,国内的业者们做好了哪些市场的引导或推广工作?如果人人还只是销售,不站在一定的高度或产业的整体发展与格局而联手去做些战略工作,恐怕我们又会看到洋货充斥市场,国内厂商纷纷落败的一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