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博物馆云讲坛|中国古代陶瓷专题(3) 秦汉陶俑风格

古代陶器

陶俑泛指用陶土制作的人像、动物、马车及建筑等物件,是古代的陪葬明器,此一葬俗大约滥觞于殷商时期,到了春秋战国逐渐取代人殉而流行起来,秦汉之际达到高峰。

除了大家熟知的秦始皇陵之外,汉文帝窦太后墓、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宣帝杜陵等皇家陵园,以及江苏、四川、甘肃、河南、河北等地也有汉代陶俑出土,数量与造形十分丰富。本文即分秦代武士俑、秦代陶马、西汉骑马俑、东汉说唱俑及东汉马拉车俑五类,介绍它们的特色。

1. 秦代武士俑

秦代 · 武士俑

秦代武士俑体型高大,脸部表情和衣着装束皆如真人,具有肖像的特徵。

图片来源:《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陶瓷卷》,页77/图277

秦代武士俑的体型高大,尺寸大多在1.75米以上,面部五官和衣着装束清晰写实,彼此互不重复且独具个性,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按照真人形象制作的俑类。

例如图一为秦代的武士俑,此俑由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头部采模印法制作,身体和四肢以泥条盘筑法捏塑成形,其后再刻划脸部表情与衣着服饰,形成头戴长冠、颈部系巾、身穿战袍铠甲的造形,脚底附加一块方形底板,稳定陶俑的重心。

武士额头宽平,双眉微蹙,眼睛炯炯有神,鼻梁挺直,嘴上蓄须,神情威武严肃,头顶上的高冠向后弯卷,身上的铠甲以浅浮雕技法表现,甲片大小与编缀方式都交代的十分清楚,显然是以模拟实物的态度制作而成的。

由于秦俑如肖像一般如实呈现秦代将士的形象,透过数千名的规模阵仗铺陈出恢弘的气势,充分展现秦代军人威猛刚毅的气质。

2. 秦代陶马

秦代 · 陶马

秦代陶马与真实马匹的大小相当,肌肉结实,筋骨矫健,神情机警,气势刚强。

图片来源:《中国陶瓷全集3-秦汉》,页44/图15

秦代陶马的尺寸也与真实的马匹大小相当,高度大约1.6米左右,从功能上可以区分为车马和骑马二类,前者拖曳战车,后者供人骑乘,二者的体态风格颇为一致。

例如图二为秦代的陶马,此俑亦由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全器分为马首、身躯、四肢及尾巴等部位,采塑贴和模印等多重技法分段制作,再逐一黏接而成。马首双耳竖立,注视前方,身躯膘肥体壮,背部仿制皮革鞍垫,四肢笔直站立,肌肉结实,筋骨矫健,神情机警,气势刚强。

此一昂首挺立、四肢竖直的姿态是秦代陶马的特徵,虽然缺乏活泼的动感,但是以群体的组合和数千件骑兵、战车排列成庞大的军阵,布局整齐严密,规模雄伟磅礴,正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具体写照。

3. 西汉骑马俑

西汉 · 骑马俑

西汉骑马俑的体型小,表情温和,衣着装束比较简约,缺乏临阵前的紧张之气。

汉代盛行厚葬,希望逝者在另外的世界里继续享受生前的尊荣,使随葬陶俑的题材变得十分丰富,除了延续秦代的兵马俑之外,还有官吏俑、仕女俑、乐舞俑、仪仗俑及动物俑等等,尺寸大约40-60公分左右,规格比秦俑小很多。

例如图三为西汉的骑马俑,此器采分段模印法制作局部零件,再逐一黏接为完整的造形。马首略微瘦削,颈部竖直,昂首注视前方,身躯壮硕,四肢笔直站立,背上驮负一位骑士。

骑士头戴冠帽,帽缨系于颔下,身穿翻领阔袖的右衽上衣与铠甲,跨坐于马背上,头部微微侧转,朝上仰望,双手上举作拉弓射箭之状,神情专注,精神抖擞。然而此器的尺寸较小,骑士表情温和,与秦代陶俑犹如临战前的肃穆庄严截然不同。

4. 东汉说唱俑

东汉 · 击鼓说唱俑

东汉时期的击鼓说唱俑,神情诙谐滑稽,动作夸张有趣,富有民间生活气息。

西汉中晚期以后,墓室结构模仿逝者生前的住宅设计,随葬陶俑的题材也更加生活化,出现许多家内奴仆的俑类。到了东汉时期,除了侍仆之外,杂技乐舞百戏俑成为主流,陶俑风格焕然一新。

例如图四为东汉时期的击鼓说唱俑,人俑头上包着布巾,双肩耸起,头部向前下压,袒胸露腹,下着长裤,左手环抱一鼓,右手握着鼓棒,左腿屈膝踏地,右脚前踢,露出跣足,抬眉眯眼,露齿微笑,神情诙谐滑稽,动作夸张有趣。

此类陶俑主要见于四川地区,脸部表情刻划细腻,肢体动作活泼逗趣,充分表现说唱艺人的神韵,是东汉时期最富有民间生活气息的作品。

5.东汉马拉车俑

东汉 · 坐骑车马俑

东汉坐骑车马俑采分段法制作而成,车体结构清晰,如实呈现当时的马车形态。

东汉时期的陶俑呈现日常生活百态,题材包罗万象,除了侍仆、乐舞、杂耍、庖厨、劳役、家禽、家畜之外,还有车马、楼房等等,可谓食衣住行育乐无所不包。

例如图五为东汉时期的坐骑车马俑,此器采分段法制作,辕马、车舆及御仆按照形状所需模印或捏塑,再组合而成。陶马体型高大,双耳竖立,张口嘶鸣,右蹄举起,向前迈步。车舆主体呈方形,两轮高大,车座周边竖立围板,上面跪坐一个御仆,头戴高帽,双臂前弯,作手执缰绳的驾驭之状。

车舆前端具有横轭,置于陶马颈背之处,轭下连接双辕,与车座下方的轮轴连接,车体结构十分清楚,如实呈现当时的马车形态。

秦汉陶俑从严肃整齐的军队状态发展为形形色色的生活百态,题材和造形都有大幅度的变化,值得仔细观察与品味。

本文选自《震旦月刊》第 585期 2020年4月刊

文/吴棠海

图/震旦博物馆

©版权为震旦博物馆及震旦集团共同拥有

若需转载请先联系

关于震旦博物馆云讲坛

震旦博物馆官方微信号特别推出栏目“震旦博物馆云讲坛”,系列性的为大家带来不同主题的知识与探讨。

(0)

相关推荐

  • vol.3 秦汉时期陶瓷|视频文字稿

    秦汉时期陶瓷 公元前221年,秦击灭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国.秦朝虽然只存在了十五年,秦始皇统一了车道,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但自秦始皇开始的统一事业,却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秦汉时 ...

  • 秦代时期兵马俑艺术赏析

    秦朝将战国时期地域不同的绘画风格融合起来,形成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 ...

  • 三号坑的性质

    [秦俑百问微讲堂]三号坑的性质陕西学习平台2021-01-22订阅 秦俑三号坑.秦兵马俑三号坑发现于1976年5月,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两座坑相距25米,是三座兵马俑坑中发现最晚的一个.1989年9月 ...

  • 震旦博物馆云讲坛 | 中国古代陶瓷专题(2)古代彩陶

    云讲坛 中国古代陶瓷专题 古 | 代 | 彩 | 陶 古代彩陶 彩陶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是以红色赤铁矿(赭石).黑色锰氧化物及白泥三种颜料,在红褐色或橙黄色的陶胎上绘画纹饰,入窑烧成的彩绘陶器. 1. ...

  • 震旦博物馆云讲坛 | 中国古代陶瓷专题(1)古代陶器

    陶器是以陶土为原料,加水制作造形,经火焙烧而成的器物,具有表面无釉.吸水性高.致密度较低之特徵. 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是各地先民最主要的生活用具,由于就地取材之故,泥土成分与烧成条件不同,再加上相异 ...

  • 震旦博物馆云讲坛|中国古代陶瓷专题(4)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用瓷土制胎,表面施石灰釉,经1200℃高温烧成,质地坚硬,吸水性弱,矿物组成与瓷器接近,是古代陶器发展为真正瓷器之前的阶段性产物.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原始瓷起源于夏代中晚期,商代早期开始成熟, ...

  • 震旦博物馆云讲坛|中国古代陶瓷专题(7)唐代陶瓷

    云讲坛 中国古代陶瓷专题 唐 | 代 | 陶 | 瓷 唐代陶瓷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王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成就卓越,陶瓷作为古代重要的工艺,也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全新的风貌,以白瓷. ...

  • AM 云讲坛|中国古代陶瓷专题(5)汉代低温釉陶

    云讲坛 中国古代陶瓷专题 汉 | 代 | 低 | 温 | 釉 | 陶 汉代低温釉陶 中国古代陶瓷的釉料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二大类,高温釉的发展如前文所述,从夏商时期的原始瓷开始,一路发展到东汉演变为真正 ...

  • AM 云讲坛|中国古代陶瓷专题(6)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 夏商时期兴起的原始瓷,经过西周.春秋.战国的发展,到了东汉晚期终于演变为真正的瓷器,这些瓷器以瓷土制作胎体,表面施青釉,经1200℃以上高温烧成,其产地即在浙江北部的越窑. 越窑创烧于东汉, ...

  • 114张图在线观赏: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三)明清时期

    这个展览以中国古代外销瓷器为主的294件精品文物,这里把展出的所有文物所拍照的350多张图分三次都给您呈现出来.虽然陆续分享了展品的所有图片,但学习古陶瓷还是需要实地看实物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 ...

  • 138张图在线观赏: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二)宋元时期

    这个专题展于2020年9月4日开展,原计划展期3个月,目前延期至2021年5月. 学习瓷器的重要方法就是实地看实物,所以,3月15日以后进京无须核酸检测了,有条件还是亲临到国家博物馆的4层北16展厅观 ...

  • 101张图在线观赏: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一)唐五代时期

    2020年9月4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原计划展期3个月,现已延期至2021年5月. 3月15日以后进京不需要核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