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Starlink星座卫星在轨实时跟进与分析

Starlink星座卫星在轨实时跟进与分析

文 | 刘帅军,徐帆江,刘立祥,王大鹏(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Starlink星座在轨卫星现状

2020年4月23日,SpaceX发射第七批共计60颗星链(Starlink)卫星,也使得星链星座在轨卫星达到420颗。先前马斯克表示,SpaceX只需要大约400颗卫星就能提供初步运营能力,而近日马斯克透露将在3个月内进行私人内测。那么,为什么是400颗星?又为什么是3个月?为解开这些谜团,项目组对Starlink星座进行长期跟进和研究,基于自研的“天智网络仿真测试床”,对Starlink星座在轨卫星运行状况、进入预定轨道的推进过程进行了分析。

截止2020年4月30日,Starlink星座在轨卫星417颗。当前,已有37%(155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其余63%基本上都处于轨道爬升过程。卫星在轨运行轨道高度如下图所示:

图1Starlink卫星在轨高度(图出自“天智网络仿真测试床”)

图2 Starlink卫星在轨高度分批次统计(图出自“天智网络仿真测试床”)

进一步分析各批次发射卫星在轨高度分布,如下图所示。由图中可看出,第一批卫星都没有进入预定轨道高度,2/3的卫星处于500~540km轨道高度上。与之对比,第二批已有96.7%(58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而第三批和第四批有近2/3(39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第七批卫星由于刚发射,全部处于300~400km高度上。

Starlink卫星载荷与关键技术介绍

Starlink卫星单星重260kg,通过采用独特的紧凑平板型设计可实现一箭60星的发射,60颗卫星组装方式如下图所示:

图3 60颗Starlink卫星排布(图来自Starlink官方资料)

同时,星上配备4副相控阵天线、单太阳能帆板、氪离子推进器、定制的内置导航传感器、自动避撞系统。

图4 Starlink卫星4副相控阵天线(图来自Starlink官方资料)

图5 Starlink卫星氪离子推进器(图来自Starlink官方资料)

Starlink卫星轨道爬升过程分析

Starlink卫星由猎鹰9火箭发射入轨时,并不会直接将其送入预定的550km轨道,而是送入位于300km左右的轨道,之后通过星上氪离子推进器进行轨道爬升进入预定轨道。所有卫星的轨道爬升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6 Starlink卫星轨道变化过程(图出自“天智网络仿真测试床”)

Demo版本卫星初始轨道高度较高,约440km,正式版本卫星初始轨道高度较低,约300km。Demo版本卫星爬升过程不够平滑,且较多卫星在进入预定轨道后出现轨道下降,猜测可能是入轨后进行变轨能力测试,也可能是能源系统或氪离子推进系统工作不够稳定导致。相比而言,正式版本卫星轨道爬升速度更均匀,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也可稳定在550km轨道上,这表明Demo版本中的问题基本解决。

同时,从上图中也可看出,同一批次发射的60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的过程是分组进行的。且由第二批次60颗卫星爬升过程,可看出是分了三组。我们进一步分析第二批次60颗卫星爬升过程,如下所示:

图7 Starlink第二批60颗卫星轨道变化过程(图出自“天智网络仿真测试床”)

可看出,60颗卫星轨道爬升过程主要分三组进行,每组20颗左右,即图中三个平行虚线所示。经进一步的分析可知,从轨道高度300km开始爬升至预定550km高度,用时42.1天,平均爬升速度5.9km/day。三组卫星轨道爬升速度基本一致,也可看出Starlink卫星在氪离子推进器及相关控制系统方面已较为稳定。

不同组间轨道爬升间隔期约40天,这使得自发射之日2019.11.11起,耗时近3个月(87天)后在2020.02.06时有40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耗时近4个月(125天)后在2020.03.18时所有卫星基本都进入预定轨道。并在此之后,维持在轨运行高度相当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本批次卫星中有2颗尚未进入预定轨道,目前的猜测可能是电源系统或推进系统故障导致,后续将基于更多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第三至六批的卫星轨道爬升过程与第二批基本一致。

总结与展望

随着第七批卫星在2020.04.23的发射入轨,已实现在轨卫星共计约420颗。按照先前正式版本几个批次卫星的轨道变化过程,预计三个月后,将有400颗卫星进入预定550km轨道。届时,Starlink星座或许将如马斯克所说可以实现400颗卫星规模下的初步运营了。

对Starlink跟进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比如:

1、各批次Starlink卫星的编号为什么不连续,是卫星研制/测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还是由于其他原因?

2、为什么400颗卫星就能为北美和加拿大等区域提供初步运营服务,这400颗星在空间段是如何分布的?该“初步运营服务”的能力是提供多少传输速率、有多大时延?

3、如果第一阶段1584颗卫星全部入轨,服务质量又能有多大提升?

后续我们将进行持续的跟进和研究,更多的内容我们下次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