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助生之成长 |读书征文选登之63
——读《教育,伴随着成长》有感
透过纱窗,看了一眼窗外路灯下泛黄的树叶,不禁感慨:又到了收获的季节。拉上窗帘,窝进被窝,随身拿起床头柜上的《教育,伴随着成长》翻阅,不一会儿思绪就陷入了其中……
这本书不厚,却非常吸引人。一封封书信传递着一份份真挚的情感,不拘一格,各有主题,站在家长的角度,以文字的形式告诉孩子成人自己的思考和经验:关于时间,关于友谊,关于情绪管理……不是为了强行改变孩子,而是希望这些文字能不知不觉在孩子成长的经历中伴随其成长,愿其在面对问题是不迷茫,不慌张,勇敢地独立前行,真可谓是纸短情长。
合上书本,回想自己与教育,忽觉:我和学生之间,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虽然我们没有血缘上的关系,可是我始终认同“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我既然成为了他们的老师,就承担了教育他们的重担,要像他们的家长一样:为他们负责,帮助他们收获成长。就像之前大火的赚足我泪水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一样,无血缘关系并不能成为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障碍。
古人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真的不仅仅是“跟上教学进度,上完书本内容,完成最后的考试”这么简单,而是完成以上的基本任务以后,还要教育学生方法,解决他们成长中面对的困惑。
想到现在班级上的一个学生,比较特殊:在还未接手班级之前就听过他的“名声”,脾气暴躁,说话粗鲁,曾因严重违反校规被学校勒令在家反思己过,有“殴打教师”的前科,在分班的时候是所有班主任都害怕在自己班级……说幸不幸,我成为了他的任课教师——还是两门主课。
得知消息的那一瞬间,我是惶恐,是担忧,是迷茫,是沉思。我害怕会成为他手下的又一名被打教师,我担心我不能让他服气,我疑惑我是否能胜任这个任务,我会思考我要做些什么才能真的帮助到他。回忆起那些瞬间,我觉得我的情绪很复杂,也想过很多,可我唯一没有想过的是“放弃他”。是的,我自己也是后知后觉,我居然从来没想过不管他,随他去,让他自由发展。
所谓“既来之,则安之”,我不能改变他已经是我学生的事实,我就要接受这个现实。通过了解,我大概知道了他成为现在这样的原因,我更加确定:我要努力帮助他。之后的日子,我每一日都在思考:他今天是什么样的状态,有什么样的表现,有哪些进步的地方,接下来我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甚至是在梦里,我都在问“我该怎么办才能让他变得好一些”。
《教育,伴随着成长》的序言中举例了《猩球崛起》的电影,让我也有很大的感触:他就像凯撒,缺少了家人用关爱来教育他怎么表达爱,网络游戏还教他如何使用暴力,所以他不懂得如何去爱,只会发脾气,言语粗鲁,常常暴走。我希望能用“温柔以待”让他对世界的认知多一些和平、温暖和善意。
在这两个月里,我和他矛盾过,妥协过,友好过,和平过。最大的矛盾是开学后大概半个月,他对学习和对我的态度实在是让我难以忍受——难以忍受他对我的不尊敬和对自己的不负责,我冲他发火了,当着很多学生的面,我怒吼道:“你别以为你这样的态度就可以逃掉一切,你一天是我的学生,我就会管你教育你一天,除非你离开这个学校这个班级,或者你的父母明确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不需要我管你!”——当然,我知道他的父母是不会打这样的电话的。他看着我,满脸通红,不停地抿着嘴巴,一言不发地看着我。我们的矛盾吸引了隔壁班的老师和学生,甚至是被其他老师报到了校长处——因为他们怕该学生对我动手,毕竟也是体型悬殊。那次之后,虽然该学生依旧是不做作业,但是态度上没有之前那么嚣张,也少了一些刻意针对我的言行。
如果说真正意义上的关系缓和是之后的几次他和其他同学打架,都恰好是班主任不在场我来处理。按照我以往的个性,我会大声呵斥打架的同学,问清来龙去脉,进行批评教育。但我清楚他的暴躁脾气, 所以我刻意把音量降低,保持心平气和,每当他大声说话即将暴走的时候,我都会温柔地提醒他:声音轻点,好好说。甚至是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有意地偏向他——因为从他的控诉中,似乎每次他都会因为体型和脾气大家默认他是错误方,会先受到批评。
之后的某一天,他突然冲上讲台,给了我一盒开过的小糖果,附加一句生硬的“给你”。我愣了一下,然后意识到这是他在向我示好,我对着他微笑,说了一声“谢谢”。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经常收到小零食:两根巧克力棒,一瓶饮料,一个面包,一块压缩饼干,一个橘子……尽管他还是没有完成我布置的作业,却也开始逐渐尝试着做一点,交一样作业,订正一些错题,会在我表达他空白的作业本让我伤心时主动跑到办公室低着头跟我表决心:我会努力把前面补好给你的。我一下子就感动了,惊慌失措又故作镇定地回应着他,现在再次回想起来依旧是欣慰。
《教育,伴随着成长》里有一句话:“童年并不是无忧无虑的,童年自有童年的艰难。”孩子在自己成长的阶段中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不被大人重视的棘手问题,我希望我作为教育者,也能像家人一样成为孩子们童年的守护者,以家人的姿态陪伴他们,帮助他们,不缺席他们在我眼皮子底下每一个成长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