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为什么不西征?和认知没有任何关系,主要是没亚历山大那么傻

一直以来,都有无数人在讨论,如果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军队进攻当时正处于战国时期的中国会怎么样,绝大部分人倾向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会被团灭,然后秦国在灭了六国或团结六国组成一个联邦性质国家后向西开拓。也因此,很多人认为秦国,至少秦始皇不向西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成了秦国认知的问题。

什么叫认知问题?引经据典来说,就是说当时的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还处在“天圆地方”理论期间,其实吧,这是对“天圆地方”一次有所误解,其实真正的“天圆地方”,指的是阴阳学说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天与圆象征着运动,地与方象征着静止;两者的结合则是阴阳平衡、动静互补。并非古人对世界的认知而已。

否则怎么解释匈奴、西戎等等是怎么来的呢?而且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秦始皇是早就知道欧洲人,或者说是向西会有国家和文明存在的,因为从如今已经发掘的不少秦国时期的古墓中,都发现了不少殉葬的白种人遗骸;这些白种人有可能是西方过来的商人,也有可能是从西域抓过来的。

总之,不管怎么说,都说明当时人是知道外面世界的;那为什么秦始皇在一统六国后并没有向西开疆拓土呢?这里我们就要来分析下,秦始皇为什么向南用兵。秦始皇在位时期,一共三次派大军进攻南方的百越,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才将岭南地区并入秦国疆土,并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因而很多人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极具侵略性的帝王,他们觉得秦始皇进攻百越就是为了土地、财宝,或者干脆就是为了耀武扬威;真是这样吗?其实根据现在所得到的历史资料分析,秦始皇之所以要进攻百越,其实是因为百越对秦国,或者说是对中原王朝有巨大威胁,尤其是瓯雒国,国力强大,民风彪悍,如果不能妥善处置,未来必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所做的所有事情,综合来看就是想建立一个长治久安、能传万世的国家,这点从他“始皇帝”的称呼上也能看得出来,对他有威胁的,他必然要去铲除,这也是秦始皇要征百越的最重要原因。对于北方匈奴也是如此,先是派蒙恬北伐,而后见无法彻底铲除匈奴后,便调动大量民力将之前各国所修建的防御工事连接起来,也就是“万里长城”了。

至于为何不向西发展,谁又知道秦国没有向西用过兵呢?秦国境内的白人是怎么来的?只不过是当时的西域没有太多用兵的价值而已,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而言,秦始皇统治的疆域已经足够大了,再大就失去统治力了,这是秦始皇不愿意看到的;后来汉朝和唐朝也只是象征性地统治西域而已,名义上臣服。

如果真的向西进攻,也只是费心劳力不讨好而已,等秦兵一走,他们立刻就会叛变,到时候这个叛变是镇压还是不镇压?不镇压等于白打了,镇压等于又要派兵远征;留守部队更不划算,且不说能不能保证军队的忠诚度,其他的很多因素也是无法解决;更别说远征欧洲了,总不至于采取分封制吧?

可能会有人会问,那亚历山大大帝为什么就能从欧洲一路打到中亚及印度呢?亚历山大大帝有做到真正的统治吗?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庞大的帝国迅速土崩瓦解,而且有人分析,即使亚历山大大帝没有病逝,他的帝国也存在不了太久,因为亚历山大帝国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也没有能够维系它的长期统一的政治机构和组织制度。

这应该就是当时以城邦制为主的欧洲国家与当时中国在认知上的区别,既然无法做到有效、长期的统治,那打下来又有什么意义?而且当时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都是以战养战,他是运气好,没有碰到真正的对手,如果当时亚历山大大帝真的抵达西域,与秦国军队交战的话,只要一场败仗,整个压力山大帝国就会瞬间解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