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镇寻梦之三·旧时岳江茶馆风情
岳镇寻梦之三·旧时岳江茶馆风情
文/陈玉祥
岳口古称岳江,沿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驻军于此得名。相传大军走后,留有岳家二老摆茶摊、草药于河口,由此发展成集市。
(翻拍的老照片。1942年岳口堤街。)
江汉名谚:“襄河自古三个口:上有老河口,下有汉口,中有岳家口。”乾隆《天门县志》载:“岳口上溯襄、郢、关、洛,下通鄂、赣、湖、湘”,自古“行商坐贾之所聚”。河下“估舶御尾”,“帆樯林立”,“每于秋成收棉抱布,四方操奇赢而至者,趾相错也。”镇上市廛繁盛,贸易兴隆,设有八大会馆:山陕帮“春秋阁”、咸(宁)武(昌)帮“瑞庆宫”、江西帮“万寿宫”、福建帮“天后宫”、安徽帮“新安书院”、汉阳帮“秦川书院”,江浙帮“湖震书院”、湖南帮“枝江会馆”及本帮“武圣庙”。岳口堤街上起狮子脑(狮子古河口),下至太平寺,长七里三分。有四关、六码头,大小庙宇、道观40多处,商铺600余家,仅棉花行就有108家。湖北省银行设岳口支行、金库(为全省七大支行之一),辖天、潜、沔、荆、钟、京等县银行。堤街之外还有河街,其间工字形相连的为“铜匠街”(有15家作坊),手工精制金银首饰、熟铜密码巧锁驰名国内外。“岳口密码铜锁”现陈列于美国纽约展览馆,载入美国人雷彼得搜集彩印《中国古代益智游戏器具》一书内。
(翻拍的老照片。1960年代的武圣庙,原址在现在的岳口小学内。)
岳口河街商铺以酒楼、茶馆闻名襄河南北。沿河茶馆有岳江、蓬莱、华兴、辉月、桃园、翠华、望襄等十三家。
陆羽故里人,世代爱饮茶,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岳江特色茶馆独领江汉风气。茶馆多为临河吊楼,“人家尽枕河”为特色之一。开轩临流,凭栏远眺,千帆过尽,大雁南飞。夜晚浆声灯影,景色迷人。香茗一杯,心旷神怡,足以消愁破闷。江汉暑月漫长,河堤上习习凉风醉人;江角听川处乱石堆嵌,水滨传来河水的密语;茶馆成消夏好去处。入冬则花格门窗配白纸,布簾长垂,室暖如春;纸窗瓦屋茶舍,更是文人喜爱处。
内设成排木制嵌竹躺椅(冬铺棉垫),坐卧随意。老人品茗都有固定茶馆,有躺椅为首选。一色传统白瓷盖碗,整洁显目。茶馆为品茗休闲养神之理想场所,此特色之二。
品茗、餐饮、小吃兼备,花色繁多,为特色之三。品茗兼卖茶食,瓜子、香烟、盐、糖炒花生米、毛花、翻饺、皇尝饼、猪油圆饼、回民割馍、芝麻糕、绿豆糕;年节时令有京果、兰花根、寸金、麻片、焦切、酥糖等本地土特产。美食家们上酒楼品尝襄河鮰鱼汤、鳝鱼二回头蒸菜、韭黄炒肉、芋环烧肉等特色菜肴后,踱至茶馆,上茶楼品茗话旧是不可少的程序。
(岳口时令小点心——京果、麻枣、酥糖。 鄢红艳供图。)
茶馆也是游艺演出的文艺场所,为特色之四。大型茶馆设长木制桌椅,有日夜场皮影戏,连续演出《封神榜》、《西游记》、《隋唐演义》、《包公案》、《七侠五义》,加说唱锣鼓音乐。要连续看只得天天泡茶馆。另有评书讲历史故事,说书人挥油折扇拍惊堂木,眉飞色舞,令人捧腹大笑;引人入胜。雅室设书画摆设,多富人品茗,常见清唱小曲秀女与乐师逐室卖唱助兴。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门皮影戏。)
茶叶选择地域观念强,风味多样,为特色之五。岳口多江西、安徽移民,世代遗风,相传以庐山云雾茶、黄山毛峰、休宁屯绿、霍山翠芽、六安香片及本省鄂西绿茶为主。豪门巨富、官宦世家则饮君山银针、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或宜兴紫砂壶泡铁观音。来自河南的回民商家多饮信阳毛尖。夏季多为绿茶,冬春则祁门红茶、花茶为主。
贫苦市民、农家都爱饮茶,多选本县境野产之“三匹半”加姜煮茶,沿街茶摊摆售也多为此。价廉物美,为劳动阶层所喜爱。每逢清明扫墓或端午观龙舟,传统节令,香客进城游寺庙,倾城人满,三匹半凉茶,供不应求。
(岳口电影院旧址,摄于2017年10月。)
每天晨曦微露,街上人声鼎沸。稍后茶馆便门庭若市,商号携邀生意往来客户,驻岳外地水客采购员,城乡殷实富裕休闲老人,提笼架鹊小老板,探亲访友赴宴者,进城卖花、卖菜后歇息的农民,社会无业闲汉……先后鱼贯而入茶馆,享受香茶一杯。互相寒暄,交流新闻,交换信息,洽谈生意,或海阔天空漫谈,激动则讥评时政,诋毁贪官污吏,发泄满腹怨气,互相一吐为快。战乱、动乱时期,敏感话题舆论太多,茶馆也贴出“莫谈国事”,或戒劝茶客“少惹是非”。
文人雅士品茗另一番风景。
以“诗为吾家事”自诩的晚清民国岳口诗人刘子作《伴薇山馆集》中《与内子品茶》:“有客投茶茗,新煎味共尝。未曾杯入口,扑鼻气芬芳。”诗人伉俪试烹新茶,笑逐颜开,香满闺阁 ,情趣盎然。《赠王穆之山长》:“楼台烟雨暮春多,破寂高斋时一过。鼎沸茶烹香细嚼,案推卷校墨徐磨。清虚怀抱殊夷隘,廉介躬持兼惠和。”记暮春时节与古寺长老斋堂烹茶品茗、挥毫赋诗情景。又《王熙和诗邀余品茶赋》:“小奚忽捧锦囊至,邀尝新茗过墙东。鼎煎水早辨泾渭,腾波鼓流刚三沸。炉残灯掩一秤终。归留香尚沁脾胃。试把君诗再细吟,高山流水有清音。更如橄榄回味旨,淡而弥永耐人寻。”诗人围炉品茶评诗,按《茶经》煎水,三沸烹饮,沁香满口,茶香诗韵,回味无穷。
(小巷。2017年10月摄于岳口。)
东郊金湾有斗园,又名十梅花庵、茶半香室、万卷读书堂,为晚清至民国一代清官金焕模故居。虽为陋巷窄居,却梧桐碧森,芭蕉新绿,翰墨飘香,奇书满床。先生光绪年间东渡日本,留学于东京弘文学院、法政大学。宣统元年(1909年)考取拔贡、翌年殿试二等第一名,有“文章清丽,字盖通场”之誉,选派广西省署秘书、阳朔县知事。上任后“裁陋规,除积弊,汰差役,免罚款”;“开办学堂,振兴实业”;造福地方,惠及民生。素日居官清廉,严禁贿赂,任职期满,宦囊如洗,唯剩书籍满箱。离任时只采三块阳朔石下船,与书僮作伴还乡。当地父老为纪念他,在阳朔碧莲峰腰刻下《德政碑》载其事绩,题额“古道照人”该碑至今尚存。
(焕模先生手迹。)
先生回乡后闭门读书,清贫自守。几亩薄田难以维生,常日以两餐粟米稀饭糊口;岁寒隆冬,一盅煨蚕豆当餐。再穷,也不受反动派笼络,对敌伪的金钱施予、礼品馈送、却之如避鬼神。唯爱品茶与书法。师法颜真卿、苏东坡自成一家的“焕模体”笔力雄健,如棉裹铁,蜚声艺坛,名噪当时。1912年与刘子作品茗唱合诗:“狂饮蒲觞恰一杯,阍人报道有诗来。开缄浼手蔷薇露,读罢还钦吐凤才。佳茗争夸谷雨芽,劳君馈赠到吾家。炊香指点银瓶煮,好当霍山山顶茶。”字里行间,可观茶圣故里文人茶艺之一斑。
作者陈玉祥,《岳口镇志》(1990年版、2003年版)主编,天门陆羽研究会研究员。幼时师从金范山、金仲华先生学书。参加工作闲暇遍览古今碑帖,浸润翰墨文史,酷爱优秀传统文化,有学术散文《茶话书法审美》登载于《陆羽研究集刊》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