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谎言:科学和艺术没有国界?它们的界限更坚硬!

金成阅读第1092天
记得在初中学习历史时,学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那那一节。这节内容有一道讨论题: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这个问题,引起了一些争论。现在美洲的发展,确实给整个世界经济、科技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在此之前,屠杀印第安人,兴盛黑奴交易,确实给这项伟大的发现蒙上了一层阴影。如果现在作答,那应该怎么说呢?

(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

没法说。因为不是你能不能评价,或者评价准不准确,而是我们无法以真正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你如果问现在印第安人的后裔,你觉得他会怎么说?你问下现在欧美那些传承几百年的大家族,你认为他们怎么说?他们的答案才是真实,有效,有意义,无所谓相同与否,对错与否。
不过,话说回来,哥伦布也是一个背锅侠。发现美洲大陆是他干的,至于后续一系列操作,他也是懵逼,那时候都已经骨头渣渣都找不到了。只是,这类事情在15-17世纪发生了许多,包括库克船长的远征舰队发现了澳大利亚,继而当地土著被屠杀90%以上……这一切,我们又能够看到什么?
(一)
科学与帝国的相互依存
哥伦布,以当时的定义,应该可以说是一个冒险家;以现在的定义,是一个航海家或者地理学家。彼时的欧洲,各类科学家会借助政府的力量去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政府也会派出由士兵、军官护卫的舰队随行。
这些科学家有各种人,地理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营养学家、经济学家……他们去探索那些世界,找寻未被他们发现的新物种或者新的科学现象。
他们的发现有什么用呢?为这个帝国服务!
探寻到了一片新的土地,,经过研究,发现那里有丰富的矿藏,多种未见过的动物,还有那些含糖量高的植物。对于科学家而言,也许是一堆研究数据,对于当政者而言,这是什么?
利益!!暴利!!!
随之而来的事情,世界史上都有记载,不再详述。以此,先思考一个问题:这种远航的科学探索队,到底是有武力保护的探索队,还是有几个科学家随行的武力远征军呢?
答案是:皆有!因为他们的关系,就是焦不离孟。
那么以此又想到一个问题:这些科学家或者他们的发现,到底是有没有国界限定的呢?
有!
正如前面所言,科学家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是他后面的力量!这些力量有个人,有政府,也有某些组织。但是有一点:绝对不是所谓的共享!
(曼哈顿计划—原子弹)
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科学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和艺术家有国界。是不是看起来像一句很客观的话?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么可能就被忽悠了。
谎言,什么时候最容易被人相信?是直接说谎,多么完美吗?不是!
七分真三分假的时候,最容易让人相信!说出那句话的人,也许会举出居里夫人贡献钋的提炼技术;马斯克向市场开放电动汽车技术;还有之前那些什么蒸汽机、电灯技术……
请注意!如果一项所谓的科学技术真的没有所谓国界的限制,目前为止就是以下三个原因:
 
1.这项科技的持有人或者国家,没法独享这项技术;只有公开,要么保命,要么换取一点利益;
 
2.这项技术带来的利益足够了,正好出现了可以替代或者革新的技术,那就公布出来赚最后一笔钱;
 
3.这项技术不纯熟,贡献出来,让参与研究的人更多,让这项技术更完善。然后再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如果你觉得某项技术,真的都不属于这三类原因,那我应该错了。但是更大的可能是,你也许真的没有看清其中。
美国的F-22技术会给中国吗?
英国的“无畏级”战列舰当时告诉法国了吗?
中国华为的核心5G会马上向欧洲和美国的那些通信集团公开吗?
……
我们去看待这个世界,始终要理清这个逻辑关系:科学技术的直接创造者是科学家;科学家之所以能够进行这项研究,是背后的财力支持!而研究成果带来的直接最大获益者,就是这种支持者!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亦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你想的无私,只是让你感受没有支出;而无私带来的利,你怎能视而不见?
(二)
为什么上帝选择了欧洲?
这一节想探讨的问题就是在15—19世纪,为何是欧洲迎来最辉煌的蓬勃发展?由于这个话题很大,加上理科生的原因,也许分析的很支离破碎。之所以探讨这个问题,是因为欧洲这段时间的很多改变,对于现在的自己进行自我修炼时,也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1.自上而下的价值观统一。为何当时的政府原因出资去进行探险?为何民间只要有点钱的人都会搞条船一起出去晃悠?很简单,从国王(女王)到贵族、商人、平民,都相信出去冒险有暴利。
这些利益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了第一个获利的人,自上而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把这块蛋糕给变大!
注意,是把这块蛋糕变大!
欧洲人探索的过程,我发现和现在一帮人创业有点类似。有的人只想着眼前一亩三分地就行,有的人目标就是星辰大海。如果你要分的蛋糕不变大,那么你能够分到的蛋糕永远只有那么多,甚至会变少。
(哥伦布游说西班牙国王)
彼时的欧洲,不管是一国,还是其他的一帮国家,都存在这样的见识。所以,欧洲、非洲、印度地区、美洲地区甚至南太平洋地区都成为了他们的殖民地。
研究这段历史会发现,彼时欧洲的一个小国,它所控制的殖民地都是自身领土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这样产生的利益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也正是如此,才会积累足够多的财富,用于自身的发展。
所以,对于个人,企业而言,要真的做成一件事,首先要么集体意识能够统一,要么个人能够先相信!意识应该先于行动,永远想要先看见,西北风恐怕都不一定能够轮得到。
 
2.科学的实用性。这个时期,科学发展很快,为什么快?很简单,砸的钱够多。为什么砸钱多?因为大佬们重视!为什么重视?因为新的科学技术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
从原来的木质船,到后来的钢铁战舰;
从原来靠天意的火绳枪,到后来一夫当关的重机枪;
从原来的纯人力工作,到后来的蒸汽机效率提升。
……
欧洲人这点做得真的很厉害!也许说来很现实,但确实如此。科学,不要搞那么多的花里胡哨,能不能提升我的抢劫效率,能不能让我挣得更多的利益?如果可以,那就砸钱!安心研究即可!
我在回想,彼时的中国,日本,印度这三个国家,难道没有科学吗?没有那些奇思妙想的人吗?我觉得应该有。之所以上帝没有选择,我觉得原因无他,自己看到的时间只有眼前。所谓的科学进步?不好意思,不太需要。
而对于个人或者所在的组织而言,你想做什么,或者你想提出什么idea,先想想,这个能够带来什么利益。这个利益也许是物质,也许是精神层次,都可以。如果真的只是想搞个大新闻,或者装个逼,真的大可不必。
就像有的人学习这个,又学那个,全能型,很厉害!但是这种人学习的这些技术,对于自己的成长,自己的生活是否真的有改善,还是仅仅为了显示自己这么棒棒哒而已呢?所谓的技能、想法,没有最好,只有最实用!
3.永远抱有好奇心。我在其他书上曾经也看到过15-18世纪的欧洲绘制的世界地图,真的很让人触动!
探索后的区域,标定的无比细致,没有探索的区域,都是空白。这些空白,就在诱惑着无数的冒险家去探索。
这个好奇心最早怎么来的呢?为何亚洲三国没有呢?我想了下,不是没有,而是他们的眼光看得方向不一样!
欧洲最早派出远航舰队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最底层的原因就是欧洲这块蛋糕不够分了,我需要寻找新的牧场。
而彼时的三国在想什么?把眼前的这一大片区域先给整下来,整好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蛮荒之地”,呵呵,没有太大兴趣。
曾经也有人说过,如果当时郑和下西洋,也是以殖民为目的会怎么样?说实话,确实不怎么样。
根据第一条,不管郑和还是朱棣,都没有在海外殖民的念头,接受几个番邦小国拍拍马屁就可以了。其他的,真心没兴趣。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所以探索未知,在我想来,要么就是你现在生活够苦了,只有向外去扩散自己的眼界,发现新的机会;要么,就是做着现在的事情,但是却有一颗不羁的心,那就只有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其实,欧洲的发展,就是在那最重要的两百年里。这两百年之前,欧洲和亚洲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为何后面突飞猛进?其实还是那句话,厚积薄发!
何来的厚积薄发?就是司法程序、科学技术、政治体系吃的逐渐完善。当逐渐向外扩张,他们才能够吃得下这么大的蛋糕而没有噎死。如果彼时亚洲的国家仅仅只是学习海外殖民,也许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世上绝对没有简简单单的成功,能够安心经营自己,才是能够走多远的唯一途径!但是在这里,看清自己就是首重,你有什么,能够做什么,想做什么,先想清楚。当然,不要为了只是看到自己而看,那样,也许又会着相!
(0)

相关推荐

  • 温故而知新:那些早于哥伦布就登陆美洲的探索先驱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公元1492年,哥伦布依靠3艘西班牙国王提供的小船,成功发现了尚不为世人所熟知的美洲大陆.此后,旧世界与新大陆的联系便不 ...

  •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的,在德国占领法国后,身为法国人的巴斯德把母校波恩大学赠他的荣誉证书退了回去,人家用"科学无国界"来劝 ...

  • 苍穹之上,科学无国界

    4月29日,"天和"成功发射.作为国际空间站的核心舱,中国为世界打造了一个超级"太空实验室".这里的"无容器"实验柜,是材料科学家梦寐以求的 ...

  • 穿越后,我是历史中的哥伦布--陈嵩洋

    这次的主题是<我是历史中的×××>.我一开始思考写谁的时候,总觉得写谁都有些贬低对方的感觉.后来我还开玩笑说:"我干脆写希特勒得了."当然了,我最终没有写希特勒,而是写 ...

  • 《马可·波罗行记》让西方世界趋之若鹜,难怪西方发展如此之快!

    <马可·波罗行记>让西方世界趋之若鹜,难怪西方发展如此之快! 万象谈历史关注2021-02-05 13:12公元1298年,世界上最全面最完整的一部关于中国的旅行记录<马可·波罗行记 ...

  • 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中道管理学社 曾仕强 今天 ZHONG DAO 中 道 遵道贵德·修己安人 中国式管理企业服务中心, 用中国式管理帮助企业固本培元, 让管理者能更加灵活有效的运用中国式管理,使大批企业基业长青! 世界 ...

  • 科学与艺术:光和颜色

    科学与艺术究竟是什么关系? 先讲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费曼的小故事. 费曼学画画 费曼的一位艺术家朋友和费曼争辩.他说,艺术家可以用欣赏的眼光看一朵花有多美,可科学家只会分析,不会欣赏美.费 ...

  • 科学与艺术的交叉,工业设计专业学什么?哪些学校比较好?跟产品设计有什么区别?

    前几天有群友问,他家孩子是理科,喜欢设计,读什么专业好? 工业设计的概念 很多人可能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个造型,换一种颜色.换一种材料.像手机,有红色.金色.绿色,五彩斑斓.有人把这个认为是设计,设计 ...

  • 博物学的浪漫,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丨展卷

    本书从文化角度讲述维多利亚时代博物浪漫史,将维多利亚博物学置于科学与文学的双重语境之中加以考察,探究其中的张力和美:关注博物学的影响力如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探讨它如何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的态度和 ...

  • 蒲公英 · 年度报告筹备群 | 一个好问题,是科学还是艺术?

    蒲公英年度报告筹备群于2019年4月成立,目前有12名正式群员,由蒲公英各期种子构成. 本群定位于女性领导力现状和未来的调研设计,为蒲公英女性领导力年度调研报告做筹备工作. 本群的工作模式是要求每位群 ...

  • 腾讯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达成战略合作 首届青少周号召“追光”科学与艺术

    摘要:未来,腾讯将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手推进更多优质合作项目,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图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宋庆龄同志故居举行) 5月10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启动首个合 ...

  • 医学人体解剖手绘:科学与艺术交织的生命真实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2568天 生命的真实模样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体就一直都是个神秘莫测的黑匣子:各种职能的神秘器官.肌肉和骨骼藏于其中,协同运作.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 ...

  • 当科学遇见艺术

    婴孩剪辑作品

  •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怎样激发灵感?

    导语 科学和艺术通常是分开的,科学中的分支学科也是如此.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今天,从科学启发的艺术,到作为解释或说明科学的工具的艺术,到艺术家探索的科学,再到促进科学理解的合作(这或许是最罕见的),彼 ...